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釋義 第一編(3)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2-10 · 1847人看過

  三? 共同侵權行為

  [條文]

  第三條?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主旨]

  本條規定的是共同侵權行為的賠償責任。

  該條文可以區分為四個內容,即:

  1.“共同故意”的侵權行為,是典型的共同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責任。

  2.“共同過失”的侵權行為,也是典型的共同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責任。

  3.沒有共同過錯但是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結果的,即“共同行為”的侵權行為,也認為是共同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責任。

  4.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責任,是“共同結果”的侵權行為,承擔按份責任。

  [釋義]

 ?。ㄒ唬┕餐謾嘈袨?/p>

  1.共同侵權行為的概念和特征

  該條第一款規定,共同侵權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后果。根據該款的規定,可以看出共同侵權行為的類型為:共同故意的侵權行為,共同過失的侵權行為,和共同行為的侵權行為。

  共同侵權行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第一,共同侵權行為的主體須為多人。

  共同侵權行為的主體即共同加害人須由二人或二人以上構成,單個的侵權人無論實施何種行為,都不能構成共同侵權行為。這是共同侵權行為加害人的量的規定性。共同加害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第二,共同侵權行為的行為人之間具有共同過錯或者雖無共同過錯,但侵權行為直接結合,具有共同關聯性。

  “共同性”應為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但“共同性”的含義,我國立法沒有明確規定,學界對此認識也不統一,由此給共同侵權的認定帶來一定的困難。關于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共同性,主要存在以下觀點:一是意思聯絡說。該說認為共同加害人之間必須有意思聯絡始能構成。意思聯絡即共同故意,它使主體的意志統一為共同意志,使主體的行為統一為共同行為。反之,如無主體間的意思聯絡,則個人的行為就無法在實質上統一起來,因而也不構成共同侵權行為。 二是共同過錯說。該說認為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特征在于數個行為人對損害結果具有共同過錯,即包括共同故意,也包括共同過失。 三是共同行為說。該說認為共同行為是共同加害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共同加害結果的發生,總是同共同加害行為緊密聯系,不可分割。 四是關聯共同說。該說認為共同侵權行為以各個侵權行為所引起的結果,有客觀的關聯共同為已足,各行為人之間不必有意思的聯絡。數人為侵權行為的事件或地點,雖無須為統一,但損害則必須不可分離,始成為關聯共同。 前兩種觀點認為,共同侵權的本質在于主觀方面;后兩種觀點認為,共同侵權的本質在客觀方面。共同行為說強調數個加害行為的緊密性和不可分割性;關聯共同說強調損害結果的不可分性。我國學界較多主張共同過錯說。

  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三條第一款的規定,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應為“共同行為”,而非“共同過錯”?!肮餐袨椤睆娬{侵權行為的客觀共同性??陀^共同性是指,如果各加害人的違法行為直接結合產生同一損害,各行為人之間雖無共同通謀和共同認識,仍應構成共同侵權??陀^共同性的理論依據在于,共同侵權行為“總是同共同加害行為緊密聯系,不可分割。每一個加害人的行為與共同行為又具有不可分割的性質”。 由于民事責任側重于填補受害人的損失,因此,不管共同加害人之間是否具有共同故意或認識,只要其行為直接結合,具有客觀的共同性,就應使其負連帶責任,這有利于保護受害人的利益?!肮餐^錯”強調侵權行為的主觀共同性。主觀共同性是指,共同侵權的本質特征在于數人基于主觀上具有共同的過錯而致人損害,如果沒有共同過錯,數人的行為不可能聯結成一個整體,也不能使數人致人損害的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該“共同行為”強調數人侵權行為的直接結合。所謂“直接結合”是指數個行為直接結合,共同成為受害人損害發生的原因,也就是受害人發生損害的原因只有一個。在因果關系的形態中,屬于一因一果的情形。也就是說,數個行為的結合非常緊密,對加害后果而言,各自的原因力和加害部分無法區分。 各加害人的行為具有關聯性,構成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行為整體,各加害人的行為均構成損害后果發生原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一點與多因現象(侵權行為的間接結合)的侵權行為區別開。

  例如何榮訴上海聯合水暖衛生潔具公司等單位的產品致人死亡損害賠償案 .1990年3月1日,原告何榮在被告上海聯合水暖衛生潔具公司購買了一臺由被告浙江溫州市新華日用電器廠生產的山峰牌DL-20型不銹鋼淋浴器,價格341.33元。同月3日,原告何榮又購買了一臺由被告上海無線電三十三廠生產的雙三牌GCB-1型多功能漏電保護器,價格34.10元。該月中旬,原告在家中安裝了這兩件電器。4月1日晚9月30分左右,原告之妻李志華用該淋浴器洗澡時被電擊死亡。為此,原告何榮向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稱:因三被告生產、銷售的淋浴器及漏電保護器質量有問題,致使其妻在使用中被電擊死亡,被告應當賠償經濟損失25800元。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請上海市技術監督局對原告所購淋浴器、漏電保護器進行質量鑒定。鑒定結論認定:事發現場的山峰牌DL-20型不銹鋼淋浴器接地線路接觸不良,電熱管絕緣不好,電源進線一個接線端與保護蓋之間有電擊穿,使外殼帶電,該產品安全性能不符合要求。雙三牌GCB-1型多功能漏電保護器接線正確,脫扣線圈已嚴重燒壞,線圈回路中可控硅及三只二極管擊穿,導致該漏電保護器失效,該保護器質量有問題。但是任何一個產品單獨地使用都不會產生本案的損害后果,只有當兩個產品結合起來使用,才可導致本案的損害后果。因為這兩個侵權行為人之間并沒有任何聯系,彼此之間互不相識,不可能認識到自己有缺陷的產品會造成此種損害后果,因此他們之間不存在共同的故意和過失。但是確實是由于二者行為的直接結合導致了他人的死亡的損害后果,因此符合該解釋第三條第一款的規定,二者構成共同侵權。

  第三,數個共同加害人的共同行為所致損害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

  共同加害人的行為是相互聯系的共同行為,其行為無論是否有分工,都造成一個統一的損害結果,而不是把每個加害人個人的獨立行為所引起的后果機械相加。如果沒有共同的損害結果,則不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尤其是共同過失的共同侵權行為更是如此。

  第四,數個共同加害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在共同侵權行為中,各個行為人的行為盡管對共同的損害結果發生的原因力不會相同,但必須都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具有原因力。

  2.共同侵權行為的法律后果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薄睹穹ㄍ▌t》第八十七條規定:“享有連帶權利的每個債權人,都有權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彼?,共同侵權行為人對受害人所應負的連帶責任,是指受害人有權向共同侵權人中的任何一人或數人請求賠償全部損失,而任何一個共同侵權人都有義務向受害人負全部的賠償責任。共同侵權人中的一人或數人已全部賠償了受害人的損失,則免除了其他侵權人向受害人應負的賠償責任。

  共同侵權人承擔的連帶賠償責任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第一,共同侵權連帶責任是對受害人的整體責任。

  共同侵權行為人的各個行為人都對受害人負連帶責任,意味著他們都有義務向受害人負全部賠償責任。無論各行為人在實施共同侵權行為中所起的作用和過錯如何不同,都不影響連帶責任的整體性,對外,每個行為人都對受害人的賠償請求承擔全部責任。

  第二,受害人有權請求共同侵權行為人中的任何一個人承擔連帶責任。

  正因為共同侵權連帶責任是對受害人的整體責任,因此,受害人有權在共同侵權行為人中選擇責任主體,既可以請求共同行為人中的一人或數人賠償其損失,也可以請求全體共同行為人賠償其損失。

  第三,共同侵權連帶責任的各行為人內部分有責任份額。

  共同侵權人對外承擔整體責任,不分份額;對內,應依其主觀過錯程度和行為的原因力不同,對自己的責任份額負責。各行為人各自承擔自己的責任份額,是連帶責任的最終歸屬,一方面,在確定全體共同行為人的連帶責任時,須確定各自的責任份額,對外連帶負責;另一方面,當部分共同侵權行為人承擔了超出了自己責任份額以外的責任后,有權向沒有承擔應承擔的責任份額的其他共同侵權行為人求償。

  第四,連帶責任是法定責任,不得改變。

  共同侵權連帶責任是法定責任,不因共同行為人內部責任份額或內部約定而改變其連帶責任性質。在共同侵權行為人的連帶責任中,共同行為人內部基于共同協議免除或減輕某個或某些行為人的責任,對受害人不產生效力,不影響連帶責任的適用,只對其內部發生約束力。

  連帶責任作為法定責任,能夠充分地保護受害人的利益,使受害人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實現具有充分的保障。受害人會因為共同侵權行為人中的一人或數人沒有足夠的財產賠償而妨礙其應獲得的全部賠償數額。共同侵權行為人負連帶責任的根據在于數人均具有共同的過錯或行為之間具有緊密性,共同過錯或行為之間的緊密性使數人的行為形成為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各個行為人的行為都構成損害發生的原因,因而,各行為人均應對損害結果負連帶責任。

  3.連帶賠償責任的實現

  實現連帶賠償責任可以依據下列四個步驟:

  第一,確定整體責任。

  共同侵權行為發生以后,首先必須確定整體責任。無論受害人請求一人、數人或全體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都必須確定整體責任。確定共同侵權行為的整體責任,應當依據侵權行為的不同形式,依照不同的歸責原則進行。對于一般的侵權行為,應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確定整體責任;對于地下工作物侵權、建筑物及其地上物等侵權、法定代理人侵權、法人的工作人員侵權、雇傭人侵權、定作人指示過失侵權等,適用推定過錯責任原則確定整體責任;對于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侵權、產品責任、高度危險作業侵權、環境污染、動物致害,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確定整體責任。確定以上整體責任,應當按照所適用的歸責原則的不同要求,確定責任的有無乃至應承擔的侵權責任的范圍。

  第二,確定各行為人的責任份額。

  共同侵權行為連帶責任確定之后,應當在共同行為人內部確定各自的責任份額。這種作法,并不是否認連帶責任的整體性,而在于公平地確定各共同加害人自己應承擔的責任份額。確定共同加害人責任份額的基本要求,是各共同行為人主觀過錯程度和行為的原因力,將這兩個因素綜合判斷,確定各共同加害人各自的份額。具體方法是:第一,確定整體責任是100%;第二,確定各行為人主觀過錯在整體過錯中的百分比,按照故意重于重大過失,重大過失重于一般過失的標準,分別確定各行為人各自所占過錯比例的百分比;第三,確定各行為人的行為對損害發生的原因力,亦用百分比表示,即全體行為人的行為總和為100%,各行為人的行為所占百分比;第四,某一行為人的過錯百分比與行為原因力百分比相加除以二,即為該行為人的責任份額。

  需要注意的是,在根據過錯程度確定責任范圍時,應注意幾點:第一,依過錯程度確定責任范圍是過錯責任原則適用的要求。若在同一案件中,各個共同侵權行為人分別適用過錯責任和過錯推定責任,則不宜以過錯程度來確定責任。因為在過錯推定中,是不能確定行為人的過錯程度的。第二,考慮過錯程度時,還應充分考慮各行為人的行為對損害結果所起的作用,以及各行為人的利益得失。對因實施侵權行為而使自己喪失某種利益的人,可以適當少分擔賠償數額;對于因實施侵權行為而獲得一定利益的人,可以適當多分擔賠償數額。 第三,適當考慮各行為人的經濟狀況和負擔能力,以便于責任分擔判決的執行。

  第三,對外承擔連帶責任。

  確定各共同行為人責任份額的基礎,是連帶責任。因而,共同行為人各自責任份額是連帶責任的份額,而不是孤立的、單獨的責任份額。在整體責任確定和各自份額確定之后,各行為人應連帶承擔責任。無論賠償權利人向共同行為人中的一人、數人或全體提出賠償請求,連帶責任人均須向賠償權利人承擔總的責任。各個行為人均能承擔自己的份額者,各個承擔自己的份額以滿足權利人的賠償請求;其中一人或數人無力賠償或不能賠償,則由其他共同加害人承擔這些責任,以滿足權利人的賠償請求。

  第四,共同侵權行為人之間責任的追償。

  根據《民法通則》第八十七條的規定“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了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有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人身損害賠償的共同侵權連帶責任的追償關系,適用這一規定。追償主要發生在共同侵權行為人之間,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某個或數個共同侵權人因缺乏支付能力而未被受害人要求賠償,從而完全沒有承擔賠償責任;某個或數個共同侵權人僅承擔了部分賠償責任,其已承擔的部分與其應承擔的部分不符合;某個或數個共同侵權行為人在訴訟時因各種原因未被起訴,但確為共同侵權行為人。

  追償之訴也稱為責任分擔之訴,它發生在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行為人之間。當共同行為人中的一人或數人承擔了全部賠償責任之后,已經承擔了賠償責任的共同行為人有權向其他應負責任而未負責任的共同行為人要求追償。應承擔責任而未承擔賠償責任的共同行為人,應當按照自己的責任份額,承擔責任,補償已承擔賠償責任的共同行為人因賠償而造成的損失。共同行為人之間的追償關系,是在原共同侵權行為產生的賠償關系消滅之后,又產生的新的債權債務關系,其權利、義務主體,是已經承擔賠償責任的共同行為人和未承擔或未全部承擔賠償責任份額的共同行為人。已承擔賠償責任的共同行為人有權向未承擔或未全部承擔賠償責任份額的共同行為人要求承擔責任,如發生爭議,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依法判決。

 ?。ǘo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

  1.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的概念和特征

  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學者也稱為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 是指數個行為人事先既沒有共同的意思聯絡,也沒有共同過失,只是由于行為的客觀上的聯系,間接結合而共同造成同一個損害結果?!伴g接結合”是指數人的行為并沒有結合成為一個原因,而是構成受害人損害發生的多個原因之一,各個行為人的行為都足以導致損害的發生。也就是說,受害人發生損害的原因有多個,屬于多因一果的情形。

  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的法律特征在于:

 ?。?)各行為人無過錯聯系。

  各行為人在主觀上沒有共同過錯,在他們之間,不存在主觀上的意思聯絡,也不可能對自己的行為會與他人的行為發生結合時會造成受害人的同一損害事先預見,因而,既沒有共同故意,也沒有共同過失。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與—般共同侵權行為的區別主要在于主觀方面,即數侵權行為人之間,無主觀上的過錯聯系。所謂過錯聯系是指事先通謀,即各行為人事先具有統一的致他人損害的共同故意和共同過失。所謂共同過失是指各行為人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和后果應有預見和認識,但因為疏忽大意或懈怠而沒有認識。這是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與共同侵權行為之間最顯著的區別。

 ?。?)各行為人的行為偶然結合造成對受害人的同一損害。

  由于數人在主觀上無過錯聯系,只是因為偶然因素致使無過錯聯系的各行為偶然結合而造成同一損害后果,因此使各行為人的行為結合在一起的因素,不是主觀因素,而是行為人所不能預見和認識的客觀的、外來的、偶然的情況。 因為數侵權行為人之間通常并沒有任何身份關系和其他聯系,彼此之間甚至互不相識,因而不可能認識到他人的行為性質和后果,尤其是各行為人不能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會與他人的行為結合并造成對受害人的同—損害。若各行為人能夠預見和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必然會與他人的行為結合,并造成對受害人的同一損害,則構成一般共同侵權。

  2.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的責任承擔

  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結果的發生,是由于偶然因素致使無過錯聯系的數個行為造成了同一損害,因此不能要求其中一人承擔全部責任或連帶責任,只能使各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造成的損害后果負責。但是,無過錯聯系的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后果負責,是以各人的損害部分能夠單獨確定為前提,若各人的損害部分不能單獨確定,那么責任的承擔額就很難確定。盡管如此,也不能因各行為人的加害部分無法單獨確定,就以共同侵權論,由各行為人對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此時,只要確定各行為人的過錯程度,就可以合理地確定各行為人所應負的責任范圍。過錯程度重的行為人承擔較重的責任,過錯程度輕的行為人承擔較輕的責任,而沒有過錯的行為人則應被免除責任。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分別負責起草的《中國民法典侵權行為法編》草案(以下簡稱社科版草案和人大版草案)對于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行為都有規定,但二者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社科版草案第十條第一款規定:二人或者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加害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共同侵權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該草案并沒有明確規定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能否構成共同侵權行為,但從其關于共同侵權行為的界定來看,是承認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的。人大版草案第十三條規定:二人或二人以上因共同過錯致人損害的,為共同侵權行為,共同加害人應承擔連帶責任。第十六條規定:(1)二人或二人以上分別行為致同一損害的,應與各自依法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2)不能確定責任比例的,推定責任范圍均等。該草案不承認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明確規定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致害人承擔分別責任。因此,對于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人大版草案采取的按份責任,與我國臺灣地區1966年中判例中采取的做法相同,而社科院版草案采取的連帶責任。綜上,可以得出下列結論: (1)有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由各致害人承擔連帶責任;(2)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可能承擔連帶責任,也可能承擔按份責任。

  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人何時承擔按份責任,何時承擔連帶責任,應當考察數人加害行為的性質。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規定,區分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的責任標準為,各加害行為是直接結合還是間接結合,也就是說對于造成的損害是行為的結合還是原因力的結合。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和該司法解釋第三條第一款的規定承擔連帶責任。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應當根據該司法解釋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承擔按份責任。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適用該司法解釋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的條件為:第一,數個加害人沒有共同故意和共同過失,而是分別實施數個加害行為。第二,前述數個侵權行為間接結合,發生了同一損害后果。若數人侵權對受害人造成的損害后果非為同一損害后果,則構成一般侵權行為,沒有特殊考慮的必要。第三,數加害行為人的過失大小或原因力比例應當得到確定。

  確定該司法解釋第三條第二款規定的侵權行為人的責任,應當依照以下規則進行:第一,各行為人對各自的行為所造成的后果承擔責任。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屬于單獨侵權而非共同侵權,各行為人的行為只是單獨的行為,只能對其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后果負責。在損害結果可以單獨確定的前提下,法官應當責令各行為人就其行為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這是按份責任的體現。第二,各行為人在共同損害結果無法分割的情況下,按照各行為人的過錯大小和所實施行為的原因力,按份額各自承擔責任。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將賠償責任確定為一個整體責任,依據各行為人的行為對損害后果的原因力,劃分責任的份額,由各行為人按照自己的份額承擔責任。因而,這種民事責任的形式,是典型的按份責任。第三,對于無法區分原因力的,應按照公平原則,區分各行為人的責任份額。對此,一是按照等額分配份額,二是考慮各行為人的經濟負擔能力,適當分割份額,仍按份額承擔責任。由于此種侵權人間不實行連帶責任,因此,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各行為人都只對自己應承擔的份額承擔責任,既不能使令某個行為人負全部賠償責任,也不存在行為人內部的求償關系。

  [問題]

  本條規定的共同侵權行為沒有采用傳統的主觀標準——“共同過錯說”作為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而是采用客觀標準——“共同行為說”,把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的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規定為共同侵權的一種,實行連帶責任,把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的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規定實行按份責任,將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人為割裂開來。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這種規定,容易滋生弊端,不利于對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在實務中很難區別第一款規定的連帶責任的共同侵權行為與第二款規定的按份責任的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我們認為應當將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統一作出規定,由侵權人承擔按份責任。因為無過錯聯系的各行為人沒有共同過錯,不具備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特征,因而也就不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而共同侵權行為的責任以連帶責任為特點。如果令無過錯聯系的共同致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則將其作為共同侵權行為處理了。反之,依照按份責任處理各行為人加害部分無法確定的具體責任承擔,則既考慮了這種行為與共同侵權行為的區別,也體現了這種行為本身對其責任形式的要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王萬里

王萬里

執業證號:

13401201910080359

安徽黃金律師事務所

簡介:

安徽凱安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曾擔任保險企業、物流企業法務主管,法律經驗豐富,擅長處理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勞動工傷、婚姻家庭等法律問題。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王萬里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7-03-16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5-07-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1970-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1996-10-0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授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的決定

1987-04-11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已修正)

1986-04-1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三次修正本

1995-02-28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

1997-03-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1996)

1996-05-15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決定

2001-06-30

廣播電視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

護士條例(2020修正)

2020-03-27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

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

旅行社條例

2009-02-20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5年修訂)

2015-06-12

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3-11-08

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

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3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3-05-17

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3-1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0-10-21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條例

2009-09-09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家行政學院工作的若干意見

2010-01-10

國務院關于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

2010-01-02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湖市| 锡林郭勒盟| 两当县| 海盐县| 玉田县| 陆河县| 准格尔旗| 冷水江市| 云和县| 凤庆县| 铜鼓县| 东乌珠穆沁旗| 马龙县| 天津市| 丘北县| 丹凤县| 聂拉木县| 光山县| 聂荣县| 兴业县| 桐城市| 拜泉县| 岢岚县| 潼南县| 平原县| 双江| 陇川县| 子洲县| 陆丰市| 会宁县| 蒲江县| 乃东县| 柯坪县| 仁怀市| 莱芜市| 宿迁市| 始兴县| 囊谦县| 聊城市| 黄浦区| 栾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