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條 生產者生產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釋義】本條是對生產者生產產品所作出的三項禁止性行為的規定。
本條對生產者的禁止性行為的規定有三項:
一、生產者生產產品,不得摻雜、摻假。“摻雜、摻假”是指生產者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造假,致使產品中有關物質的成份或者含量不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定的欺騙行為。這類行為有以下特征:1.行為人以牟取非法利潤為目的,行為動機一般是故意的;2.該行為的結果是使產品的成份和含量不符合法律、法規、標準的要求,致使產品質量降低甚至失去應有的使用性能;3.該?行為造成了對消費者的欺騙,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造成消費者的財產損失,甚至會危及消費者的人身安全。
二、生產者生產產品,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是指生產者以牟取非法利潤為目的,用一種產品冒充另一種與其特征、特性不同的產品的欺騙行為;“以次充好”是指生產者以低等級、低檔次的產品,冒充高等級、高檔次的產品的欺騙行為,也包括用廢、舊、棄產品冒充新產品的行為。這類行為的行為人的目的是為了牟取非法利潤,一般為故意,結果是造成了對消費者的欺騙,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生產者生產產品,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所謂合格產品,對于有國家強制性標準的產品來說,是指符合國家的強制性標準;對于沒有國家強制性標準的產品來說,是指符合生產者在產品上明確標注所采用的標準。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是對消費者的欺騙行為,會造成消費者的財產損失,對于可能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甚至會造成消費者的人身傷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任免駐外大使名單(2010-4-14)
2010-04-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就業政策公約》的決定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1985-04-10全國人大關于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武漢、九江、蕪湖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91-10-30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1-22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3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2013-02-27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
2011-12-0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7戒毒條例
2011-06-26國務院關于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扶貧辦等部門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擴大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
2010-01-07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害賠償暫行規定(1993年修訂)
1993-11-29國務院關于松花江流域防洪規劃的批復
2008-02-16國務院關于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
2008-01-03國務院關于實施企業所得稅過渡優惠政策的通知
2007-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
2007-10-18國務院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
2007-09-08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于公布《城市公共交通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2007-04-1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推進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批復
2007-02-13鐵道部、總參、總后關于發布《鐵路軍事專用線修建和維修管理辦法》的補充規定
1983-10-05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統一稅條例(草案)[失效]
195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