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條 船舶進出港口,應當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海事管理機構接到報告后,應當及時通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
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進出港口,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規定將危險貨物的名稱、特性、包裝和進出港口的時間報告海事管理機構。海事管理機構接到報告后,應當在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內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通知報告人,并通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但是,定船舶、定航線、定貨種的船舶可以定期報告。
[釋義] 本條是關于船舶,包括載運危險貨物船舶,進出港口報告審批的規定。
一、港口是水陸交通的節點,也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世界各國從維護國家主權、防止船舶走私、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等考慮出發,對船舶進出港口都規定有報告和審批制度。我國《海上交通安全法》、《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國際航行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口岸檢查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對此也都作出了規定。這些規定包括國際航行的中外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的申報審批制度,中國籍非國際航線船舶進出港口的簽證制度。本條第一款規定船舶進出港的報告制度,指的就是上述制度。但本條第一款還規定海事管理機關接到上述報告后,還應當將船舶報告的信息通報給有關港口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門。這是一項新的規定。其原因是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對港口內的生產秩序和安全負有監督管理的職責,及時了解船舶進出港口的動態是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礎。
二、對于裝載危險貨物進出港口的船舶,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處理不好會給港口和周圍的船舶帶來重大損失。因此,對這些船舶的進出港口,國家歷來實行更為嚴格的管理。交通部于1981年就制定了《船舶載運危險貨物管理規定》,規定這類船舶應當在預計進港前24小時向海事管理機關報告,經海事管理機關同意后,方可進港。《港口法》在本條第二款中重申了這一制度,并規定海事管理機關在作出同意或不同意船舶進出港口的決定后,應當及時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通報。對于定船舶、定航線、定貨種的船舶,由于這類船舶往往是油船、液化氣船等,船舶都是針對某一類貨種設計、建造,并經過嚴格的檢驗取得了相應的證書。因此,船舶本身具有較強的安全可靠性。只要固定在某個航線上,始終裝載同一類貨物,按照本條規定和交通部的有關規定,這類船舶可以不用每次進出港都報告,而應按照交通部的規定定期向海事管理機關報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1997-1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區第一屆政府有關機構和主要官員職位設置的意見
1999-03-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01修訂)
2001-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2003修正)
2003-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2004)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
1979-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1984-09-2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03-18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已修定]
1996-07-05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8-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11-27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4-01-22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程(試行)
2013-08-28國務院關于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
2012-04-19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2011-09-07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
2011-03-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