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條 交通主管部門、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海事管理機構等不依法履行職責,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法批準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岸線、違法批準建設港口危險貨物作業場所或者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或者違法批準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進出港口、違法批準在港口內進行危險貨物的裝卸、過駁作業的;
(二)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給予港口經營許可或者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的;
(三)發現取得經營許可的港口經營人、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不再具備法定許可條件而不及時吊銷許可證的;
(四)不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對違反港口規劃建設港口、碼頭或者其他港口設施的行為,未經依法許可從事港口經營、港口理貨業務的行為,不遵守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的行為,危及港口作業安全的行為,以及其他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不依法予以查處的。
[釋義] 本條是關于交通主管部門、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海事管理機構等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一、本條規定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是交通主管部門、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以及海事管理機構等。法律賦予這些部門行政許可、監督檢查等一定的職責,這些部門應當依法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忠于職守。對于違反法律規定,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許可、監督檢查職責的,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二。按照本條規定,交通主管部門、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海事管理機構等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依照本條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1.違法批準、許可。包括:(1)違法批準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岸線的。按照本法第I3條的規定,在港口總體規劃區內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深水岸線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批準;建設港口設施,使用非深水岸線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批準。有關行政部門如果違反規定的審批條件,比如違反依法制定的港口規劃批準在港口總體規劃區內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岸線的,構成本條所列違法行為,應依照本條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2)違法批準建設港口危險貨物作業場所或者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按照本法第17條的規定,港口的危險貨物作業場所、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應當符合港口總體規劃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消防、檢驗檢疫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其與人口密集區和港口客運設施的距離應當符合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規定;經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并經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后,方可建設。如果擬建設的港口危險貨物作業場所或者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專用場所不符合法律的上述規定,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仍然予以批準,構成本條的違法行為,應依照本條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3)違法同意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進出港口的。按照本法第34條第二款的規定,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進出港口,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規定將危險貨物的名稱、特性、包裝和進出港口的時間報告海事管理機構。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在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內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海事管理機構如果對不符合進港條件的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同意其進港的,應依照本條規定被追究法律責任。(4)違法批準在港口內進行危險貨物的裝卸、過駁作業的。按照本法第35條的規定,在港口內進行危險貨物的裝卸、過駁作業,應當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報告,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在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內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并通知報告人。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如果對不符合條件的危險貨物裝卸、過駁作業違法予以同意的,應依照本條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5)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給予港口經營許可的。按照本法第22條第一款的規定,從事港口經營,應當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書面申請取得港口經營許可。按照第23條的規定,取得港口經營許可,應當有固定的經營場所,有與經營業務相適應的設施、設備、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并須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如果港口行政管理部門違反了上述規定,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申請人給予港口經營許可的,構成本條所列的違法行為,應依照本條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6)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給予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按照本法第25條第一款的規定,經營港口理貨業務,應當按照規定取得許可。如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申請人給予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的,構成本條所列違法行為,應依照本條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2.不履行撤銷職責。如有關行政部門發現取得經營許可條件的港口經營人、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不再具備法定條件而不及時吊銷許可證的。
3.不履行監督檢查職責,對違法行為不依法予以查處。包括對違反港口規劃建設港口、碼頭或者其他港口設施的行為不依法予以檢查處理的;對未經依法許可從事港口經營、港口理貨業務的行為不依法予以檢查處理;對不遵守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的行為不依法予以檢查處理的;對危及港口作業安全的行為不依法予以檢查處理的;對其他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不依法予以檢查處理的。對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不履行監督檢查職責的,應依照本條規定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對有本條所列上述違法行為之一的交通主管部門、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以及海事管理機構等部門,將依照下列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1.追究行政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行政處分,是指國家機關、有關企事業單位依法給予隸屬于它的犯有較輕違法行為的公職人員的一種制裁性處理。按照《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的規定,對于公務員有玩忽職守、貽誤工作等違法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六種。具體給予哪種行政處分,應當根據行為人的違法情節輕重,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分別由任免機關或者行政監察機關作出。這里所說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是指在單位違法行為中負有直接領導責任的人員,包括違法行為的決策人,事后對單位違法行為予以認可和支持的領導人員,以及由于疏于管理或者放任,因而對單位違法行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領導人員。這里所說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指直接實施單位違法行為的人員。
2.對于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里講的構成犯罪,主要是指構成刑法第397條規定的玩忽職守犯罪和濫用職權犯罪。構成犯罪的前提條件是造成嚴重后果。“造成嚴重后果”,是指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玩忽職守,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的行為。例如,負有監督檢查職責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的有關工作人員,對港口經營人違反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的行為不依法予以查處的,就屬于玩忽職守的行為,如果因此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則構成玩忽職守的犯罪。濫用職權,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超越法律、法規賦予的職權,擅自處理其無權決定、處理的事項,或者在行使職權時,以權謀私,假公濟私,故意違法辦理公務的行為。例如,對擬建港口危險貨物作業場所,明知其不符合有關安全要求,卻違法批準其建設的,就是一種濫用職權的行為。如果因此而造成嚴重后果,則構成濫用職權罪。依照刑法第397條的規定,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犯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主要是指造成的經濟損失數額特別巨大;造成人員死亡或者多人重傷的特別嚴重后果的;造成特別嚴重政治影響的等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李吉超律師(18646396912),男,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執業律師,黑龍江大學畢業,碩士研究生,訴訟法學專業。 具有良好的正規法學教育背景、深厚的法學理論素養,通曉國家現行重要法律、法規。自擔任執業律師以來承辦過大量案件,包括刑事、民事、經濟、勞動爭議在內的各類典型案件,長期奮斗在法律實踐工作的最前沿,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反對脫離實踐而空談理論;具有十分豐富的訴訟實戰經驗和處理各類法律事務的實踐經驗;深得當事人一致好評。諳熟國家立法和法學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以及司法實踐的最新動態。 堅持以誠信和正直取信于當事人;不唯上,不唯權,不唯書,不唯錢;不做高高在上的學者,也不做挑詞架訟的訟棍;堅持維護當事人利益至上,維護公平與正義至上,為各類企事業單位和公民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07-03-16各級地方人民檢察署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
1982-12-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1993)
1993-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2001)
2001-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980-09-10臺灣省出席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1983-03-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3-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12-28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06地圖管理條例
2015-11-26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不動產登記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4-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紹興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11-26國務院關于山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
2012-04-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1-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1-1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西壯族自治區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1-10-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3-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
2011-02-03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2011-02-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泰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1-01-28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