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建立多種形式的消防組織,加強消防組織建設,增強撲救火災的能力。
【釋義】 本條是關于加強消防組織建設方面的規定。
我國的消防工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為保衛社會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消防事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條件。根據本法第三條關于“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消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障消防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規定,本條進一步對如何加強消防組織建設作了規定,即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建立多種形式的消防組織,加強消防組織建設,增強撲救火災的能力。”加強消防組織、隊伍建設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為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需要,根據國務院批轉的《消防改革與發展綱要》和公安部《“九五”公安工作綱要》,從我國國情出發,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國家和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消防隊伍,加強消防隊伍的組織建設,這對于保障消防安全,把我國的消防事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是至關重要的。
這里所說的“各級人民政府”,是包括從中央到地方直到基層的各級政府,各級人民政府都應當把加強消防組織建設工作列為本地區建設規劃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各級城鎮人民政府,必須把建立和發展各種形式的消防組織工作落實到實處。“建立多種形式的消防組織”,是指各地應從本地區實際出發,不搞統一模式,因地制宜地建立多種形式的消防組織。在今后相當一個時期內,兵役制的公安消防隊仍然是同火災作斗爭的主力隊伍。公安消防隊伍要繼續貫徹從嚴治警的方針,按照公安部黨委提出的“抓班子,帶隊伍,促工作,保平安”的總體思路,深入全面加強隊伍建設。但是,實踐證明,預防和撲救火災,僅靠公安消防隊是不夠的,尤其是預防火災,必須動員組織全社會的力量,調動各行各業、各部門的積極性,才能最有效地預防和撲救各種火災事故。所以,除建立兵役制的公安消防隊外,還需要建立其他多種形式的消防組織,如各種非兵役制的專職消防隊、義務消防隊等,這是預防和撲救火災,發展我國消防事業的一個重要途徑。發展多種形式消防隊伍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是解決目前消防力量不足,改善城鄉消防站布局、增強全社會抗御火災能力的需要,是涉及消防工作長遠建設的一項重大措施。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消防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改革意識,克服畏難情緒,把發展多種形式消防隊伍作為貫徹《消防改革與發展綱要》的一項重點工作抓緊抓好。不僅在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地方要這樣做,在經濟發展工作相對緩慢的地區也要這樣做;不僅農村地區要發展多種形式的消防力量,城市同樣也要加快非現役制消防力量的建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消防部門要根據《消防工作“九五”計劃》的要求,結合本地區實際,盡快制定出“九五”期間發展多種形式消防隊伍的目標和計劃。按照本條規定的精神和國務院《消防改革與發展綱要》的要求,今后一個時期地方消防隊伍建設應達到的目標是:沒有消防隊(站)的縣(市),三年內政府要積極建立起專職或者義務消防隊(站);年產值超億元,人口1.5萬以上的小城鎮,到本世紀末要基本實現鎮鎮有專職或者義務消防隊(站);大、中城市的遠郊和近郊新建消防站點,要做到每年都有發展,力爭到2010年在積極發展現役公安消防力量的同時,專職和義務消防隊要發展到10萬人,企業專職消防保持在10余萬人,逐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消防體制。在建隊形式方面,不搞統一標準,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可以在縣(包括縣級市)、開發區和鄉鎮發展專業或義務消防隊;經濟條件不夠發達的地區,可以發展兼職、多功能的義務消防隊,也可以建立由不脫離工作崗位的志愿人員輪流到消防站執勤的義務消防隊;既可以由市、縣、鎮、村、企業辦消防隊,還可以由政企、民企聯合辦消防隊,提倡在企業事業單位建立義務消防制度。各地公安消防部門也可以通過當地政府統一組織規劃,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崗待業職工進行消防培訓,組建消防隊為社會服務。
加強消防組織、隊伍建設,還包括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對消防人員的培訓制度,深化消防業務訓練改革,增加消防投入,抓緊配備各種必須的消防裝備和器材,盡快使消防裝備結構趨于合理,從整體上提高預防和撲救火災的能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等六部法律的決定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二號
200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2007年修訂)
2007-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政府保健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處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勞改犯和勞教人員的決定[失效]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92)
1992-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1修正)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萊索托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民商事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的決定
1994-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
1991-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
1981-06-10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1985-06-1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已修定]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已修訂)
1992-04-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決定
1990-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中吉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具體產生辦法
1999-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修訂)
2003-03-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1995-10-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6-02-28醫療機構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