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樣本的設計
第三章 樣本的選取
第四章 抽樣結果的評價
第五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guī)范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運用審計抽樣方法,提高審計效率,保證執(zhí)業(yè)質量,根據《獨立審計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審計抽樣,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審計程序時,從審計對象總體中選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推斷總體特征。
第三條 注冊會計師在設計與選擇樣本、評價抽樣結果時,應當運用專業(yè)判斷。
第四條 注冊會計師進行詳細審計,或從審計對象總體中選擇有特殊重要性的全部項目進行審計時,不適用本準則。
第二章 樣本的設計
第五條 注冊會計師在設計樣本時,應當考慮以下基本因素:
?。ㄒ唬徲嬆繕?;
(二)審計對象總體及抽樣單位;
(三)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
?。ㄋ模┛尚刨嚦潭?;
?。ㄎ澹┛扇萑陶`差;
(六)預期總體誤差;
?。ㄆ撸┓謱樱?/p>
(八)其他因素。
第六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具體審計目標,考慮其所要獲取審計證據的特征及構成誤差的條件,確定所采用的審計抽樣方法,并據此設計樣本。
第七條 審計對象總體是注冊會計師為形成審計結論,擬采用抽樣方法審計的有關會計或其他資料的全部項目。
注冊會計師在確定審計對象總體時,應保證其相關性和完整性。
第八條 抽樣單位是構成審計對象總體的單位項目。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審計目標及被審計單位實際情況,確定抽樣單位。
第九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不同的要求,運用適當的方法,從審計對象總體中選擇若干抽樣單位,以組成適量、有效的樣本。
第十條 注冊會計師在設計樣本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yè)謹慎,并著重考慮因抽樣引起的抽樣風險及其他因素引起的非抽樣風險。
第十一條 抽樣風險是注冊會計師依據抽樣結果得出的結論,與審計對象總體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樣風險與樣本量成反比,樣本量越大,抽樣風險越低。
第十二條 注冊會計師在進行符合性測試時,應關注以下抽樣風險:
?。ㄒ唬┬刨嚥蛔泔L險:抽樣結果使注冊會計師沒有充分信賴實際上應予信賴的內部控制的可能性;
(二)信賴過度風險:抽樣結果使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的信賴超過了其實際上可予信賴的可能性。
第十三條 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實質性測試時,應關注以下抽樣風險:
?。ㄒ唬┱`拒風險:抽樣結果表明帳戶余額存在重大錯誤而實際上并不存在重大錯誤的可能性;
(二)誤受風險:抽樣結果表明帳戶余額不存在重大錯誤而實際上存在重大錯誤的可能性。
第十四條 信賴不足風險與誤拒風險一般會導致注冊會計師執(zhí)行額外的審計程序,降低審計效率;信賴過度風險與誤受風險很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形成不正確的審計結論,對此應予以特別關注。
第十五條 非抽樣風險是注冊會計師因采用不恰當的審計程序或方法,誤解審計證據等而未能發(fā)現重大誤差的可能性。注冊會計師應當通過適當的計劃、指導和監(jiān)督,有效地降低非抽樣風險。
第十六條 可信賴程度通常用預計抽樣結果能夠代表審計對象總體特征的百分比來表示。注冊會計師對可信賴程度要求越高,需選取的樣本量相應越大。
第十七條 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認為抽樣結果可以達到審計目的,所愿意接受的審計對象總體的最大誤差。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審計計劃階段,根據審計重要性原則,合理確定可容忍誤差??扇萑陶`差越小,需選取的樣本量相應越大。
第十八條 在進行符合性測試時,可容忍誤差應是注冊會計師不改變對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所愿意接受的最大誤差。
在進行實質性測試時,可容忍誤差應是注冊會計師能夠對某一帳戶余額或經濟業(yè)務分類作出合理評價,所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額誤差。
第十九條 注冊會計師應根據前期審計所發(fā)現的誤差、被審計單位經營業(yè)務和經營環(huán)境的變化、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及分析性復核的結果等,來確定審計對象總體的預期誤差。如果存在預期誤差,應當選取較大的樣本量。
第二十條 分層是將某一審計對象總體劃分為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次級總體的過程。注冊會計師可以利用分層著重審計可能含有較大錯誤的項目,并減少樣本量。
第三章 樣本的選取
第二十一條 注冊會計師在選取樣本時,應使審計對象總體內所有項目均有被選取的機會,以使樣本能夠代表總體。
第二十二條 注冊會計師可以采用統(tǒng)計抽樣或非統(tǒng)計抽樣方法選取樣本,只要運用得當,均可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第二十三條 注冊會計師可以運用下列方法選取樣本:
?。ㄒ唬╇S機選樣。隨機選樣是指對審計對象總體或次級總體的所有項目,按隨機規(guī)則選取樣本。
(二)系統(tǒng)選樣。系統(tǒng)選樣是指首先計算選樣間隔,確定選樣起點,然后按照間隔,順序選取樣本。
?。ㄈ╇S意選樣。隨意選樣是不考慮金額大小、資料取得的難易程度及個人偏好,以隨意的方式選取樣本。
第四章 抽樣結果的評價
第二十四條 注冊會計師對樣本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后,應按下列步驟評價抽樣結果:
(一)分析樣本誤差;
?。ǘ┩茢嗫傮w誤差;
?。ㄈ┲毓莱闃语L險;
?。ㄋ模┬纬蓪徲嫿Y論。
第二十五條 注冊會計師在分析樣本誤差時,應當根據預先確定的構成誤差的條件,確定某一有問題的項目是否為一項誤差。
第二十六條 注冊會計師按照既定的審計程序,無法對樣本取得審計證據時,應當實施替代審計程序,以獲取相應的審計證據。如果沒有或無法實施替代審計程序,應將有關樣本視為誤差。
第二十七條 對于具有共同特征的樣本誤差項目,注冊會計師應將其作為一個整體,實施相應的審計程序,并根據審計結果,進行單獨的評價。
第二十八條 注冊會計師應根據樣本誤差,采用適當的方法,推斷審計對象總體誤差。
第二十九條 在進行符合性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如果認為抽樣結果無法達到其對所測試的內部控制制度的預期信賴程度,應考慮增加樣本量或修改實質性測試程序。
第三十條 如果注冊會計師推斷的總體誤差超過可容忍誤差,經重估后的抽樣風險不能接受,應增加樣本量或執(zhí)行替代審計程序。
如果注冊會計師推斷的總體誤差接近可容忍誤差,應考慮是否增加樣本量或執(zhí)行替代審計程序。
第三十一條 注冊會計師應根據抽樣結果的評價,確定審計證據是否足以證實某一審計對象總體特征。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本準則由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負責解釋。
第三十三條 本準則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1995年修正)
1992-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2001修正)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yè)銀行法》的決定
2003-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2004)
2004-10-27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5-03-08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第一屆立法會的具體產生辦法
1997-05-2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
2001-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xiāng)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2-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破產法(試行)[失效]
1986-12-02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議案和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88-03-2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04-09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5-03-1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2-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fā)今年國債和調整中央財政預算方案的決議
199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病防治法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農田水利條例
2016-05-17青島市環(huán)境保護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guī)定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國家衛(wèi)星導航產業(yè)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養(yǎng)老服務業(yè)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3-02-04國務院關于表彰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2012-09-05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guī)劃的通知
2012-07-11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縣級公立醫(yī)院綜合改革試點意見的通知
2012-06-0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wěn)定的通知
2010-08-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有序做好支援甘肅舟曲災區(qū)有關工作的通知
2010-08-10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保護條例
2008-04-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執(zhí)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
2007-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