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執行國家的經濟政策,繁榮城鄉市場,擴大商品流通,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市場管理,促進集市貿易市場(以下簡稱集貿市場)的健康發展,保護合法交易,平衡稅收負擔,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現對加強集貿市場稅收的征收管理作如下規定。
一、正確執行稅收政策
工商稅收是組織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又是貫徹國家的經濟政策,調節生產,調節消費,調節收入的一個經濟杠桿。按照現行稅法規定該征稅的一定要征,不該征稅的堅決不征,嚴格做到依法辦事,依率計征。
凡在城鄉集貿市場從事經營業務所取得的收入、收益,均應按照國家稅法規定征收工商稅,對其所獲利潤征收工商所得稅,對買賣牲畜的要征收牲畜交易稅,對宰殺牲畜的要征收屠宰稅。
為了鼓勵農民出售自產的應稅農副產品和零星小額貿易,省、市、自治區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規定一個起征點,不達征稅起點的免予征稅。
二、集貿市場稅收的征收范圍
凡在城鄉集貿市場從事商品販運的臨商,沒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營業執照的無照商販和從事服務經營的業戶,社、隊集體和農民銷售的應稅產品,牲畜交易、屠宰牲畜等,都屬于集貿市場征稅的范圍。
固定工商業戶(包括城鄉國營、集體企業,農工商聯合企業和社隊企業,下同)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發給營業執照的個體工商業戶,在集貿市場擺攤設點經營的銷售收入和所得,仍按稅法規定,回到企業核算單位和辦理稅務登記的所在地稅務機關納稅。
三、集貿市場稅收的征管
集貿市場稅收點多面廣情況復雜,時間性和政策性都比較強,征收工作艱巨。各地稅務機關要與鄉、鎮人民政府和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密切協作,共同把集貿市場管好。
為了作好集貿市場稅收的征管工作,各地可以采取以下征管辦法:
(一) 擴大代征單位。凡有條件的地方,經市、縣稅務局批準,可以委托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發給營業執照的貿易貨棧、交易所、交通管理站等單位進行代征。并按有關規定區別業務量和稅款數額多少,付給一定的代征手續費。但最多不能超過代征稅款的百分之二。
(二) 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有發給營業執照的城鄉個體工商業戶,凡是有固定營業場所能夠進行源泉管理的 ,稅務機關可以允許他們進行稅務登記 ,并發給臨時的個體經營《稅務登記證》。按國家稅法規定或省、市、自治區制定的征稅辦法定期征收。
(三) 建立與健全固定工商業戶外銷商品和社、隊集體及農民出售自產農副產品的稅收管理證明制度。固定工商業戶的外銷商品稅收管理證明,凡在本省、市、自治區境內經銷業務的 ,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的證件 ,由企業所在地的稅務所( 局 )核發;到外省、市、自治區經銷業務的,原則上由市、縣稅務局核發。企業憑稅務部門核發的外銷商品稅收管理證明回到企業所在地交稅,并建立相應的核銷制度。
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營業執照的個體工商業戶,只準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發給的營業執照上規定的經營地點,開給外銷商品稅收管理證明。社、隊集體和農民出售自產農副產品的稅收管理證明 ,可以交由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或公社填發 ,但只限于發給在本鄉、鎮或歷史上自然形成的毗鄰的經濟貿易集市的稅收管理證明。除固定工商業戶外,凡到本省、市、自治區以外地區經營業務的,都應按規定在經營地就地向稅務機關納稅。
固定工商業戶外銷商品稅收管理證明的格式,由稅務總局制定,交省、市、自治區統一印制,發到基層使用。
關于是否建立社、隊集體及農民出售自產農副產品的稅收管理證明制度和《證明》的格式,可由省、市、自治區決定。
(四) 建立登記報驗制度。凡領有《稅務登記證》的所有工商業經營單位和個人到集貿市場經營商品業務的,都必須攜帶《稅務登記證》,擺在明顯位置,以便查驗。沒有《稅務登記證》的工商業經營單位和個人進入集貿市場,要到稅務機關進行登記報驗。
對旅店業、貿易貨棧、各類交易所要加強管理,并建立客商貨物登記簿。凡是經過貿易貨棧、交易所成交的貨物,以及來旅店住宿的客商所帶的貨物,都必須分別由貨棧、交易所、旅店負責登記。在這批貨物出售以前將登記簿(委托代征的單位除外)送交當地稅務機關查檢,并負責督促經營者申報納稅。稅務機關可根據情況給予一定的報酬。
(五) 建立與健全納稅組織和護稅協稅組織。凡是已經進行了稅務登記的個體經營工商業戶,可以分別按行業或地段建立納稅小組,大的可設委員會;并推選出辦事公道的人擔任組長或稅務委員,協助稅務機關宣傳稅收法令,督促本組成員遵章納稅。各地還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建立群眾性的護稅協稅組織。
對工作認真,納稅、護稅、協稅有成績者,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
(六) 加強對重點稅源的征管。進行長途販運的臨時商販以及出售工商稅法規定的應稅產品,是集貿市場征管重點,各地應根據他們的經營規律建立必要的制度加強管理。在征收管理中,如發現有投機詐騙和其它經濟違法犯罪行為的人,要送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公安部門處理。
四、設置集貿市場稅務機構
對規模大,稅源多的集貿市場,應設置稅務所;對規模較小,稅源較小的集貿市場,要派駐征組或專管人員巡回征收。
五、 雇用臨時協稅員
各地根據工作需要,經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可以雇用少量政治思想好、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的市場稅收臨時協稅員 .要訂立合同 ,合同期限以半年為宜,最多不得超過一年。合同期滿后,如仍需雇用,應續訂合同。雇用的臨時協稅員,不脫離生產,逢集來市場幫助收稅,無集回去生產。對他們可以按工作日給以適當定額,加上按實收的稅款的一定比例計算付給報酬。兩者合計所付的報酬,可以略高于當地臨時工的報酬水平。
六、征稅人員要佩帶標志
在集貿市場執行稅收的征管人員,要佩帶《標志》,檢查時應出示稅務檢查證。《標志》和《檢查證》由省、市、自治區制發。
七、集貿市場稅收的分成
凡對城鄉集貿市場征稅對象征收的稅收均可實行分成辦法。以稅收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交入國庫,百分之三十留給地方。
為了鼓勵并調動有關部門協助管理市場的積極性 , 在留給地方的百分之三十的稅收中,要拿出一定的比例留給集貿市場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省、市、自治區稅務局可以適當集中一點 ,進行調劑 .留給市、縣稅務局的部分,一般不少于分成部分的三分之二 ,用于雇用臨時協稅員的報酬和集貿市場必須的稅務費開支 .具體的分配管理辦法,各省、市、自治區稅務局制定。
八、分成收入的退庫手續
對城鄉集貿市場征收的稅收收入,要全額入庫。留給地方的百分之三十部分,由市、縣稅務局,按月依照退稅的規定,填寫收入退還書,向金庫統一辦理退庫手續。不準自行坐扣。
城鄉集貿市場稅收政策性強,征收工作艱巨,各省、市、自治區稅務局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根據上述原則,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本規定從一九八三年一月一日起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2019修正)
2019-04-23關于確認李東生辭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職務的請求的決定
2010-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鄭耀棠等32名全國人大代表所提議案的決定
199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07-04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83-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1999-10-31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2006-04-29戒毒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財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19-03-01浙江省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和保護條例
2014-07-31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二次修正)
2012-12-17國務院關于同意福州市科技園區更名為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批復
2014-03-05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不動產登記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4-02-28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2012-05-20國家人口計生委關于印發加強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
2010-11-19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0-11-09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集中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
2010-07-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扶貧辦等部門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擴大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