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計劃單列市衛生局,部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加快發展全科醫學教育,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區衛生服務隊伍,現將《關于發展全科醫學教育的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衛生部
二000年一月三十一日
附件: 關于發展全科醫學教育的意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做出了“加快發展全科醫學,培養全科醫生”的重要決策。為了實現《決定》所確定的戰略任務,加快發展全科醫學教育,建設一支以全科醫師為骨干的高素質的社區衛生服務隊伍,保證社區衛生服務深入、健康、持續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提高對發展全科醫學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全科醫學是以人為中心,以維護和促進健康為目標,向個人、家庭與社區提供連續、綜合、便捷的基本衛生服務的新型醫學學科。在我國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新時期,發展全科醫學教育,培養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全科醫師等有關專業衛生技術和管理人員,是改革衛生服務體系,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需要;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是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需要;是改革醫學教育,適應衛生工作發展的需要。
新時期衛生工作的改革與發展,需要建立一支立足于社區,為廣大居民提供基本衛生服務的衛生技術隊伍,承擔起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將預防保健措施落實到社區、家庭和個人。全科醫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能應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開展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為一體的衛生技術人才。
當前,我國以全科醫師為骨干的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尚未形成,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和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正在建立,對全科醫學概念、全科醫師的作用等存在模糊認識,全科醫師培養工作亟待開展和規范。發展全科醫學教育,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社區衛生服務隊伍,是貫徹落實《決定》,建設面向21世紀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保障。
二、全科醫學教育的發展目標與基本原則
發展目標
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新時期的衛生工作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適應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需要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培養一大批能滿足人民群眾基本衛生保健需求的全科醫學人才。
到2000年,構建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基本框架。在大中城市積極開展以在職人員轉型培訓為重點的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工作,開展畢業后全科醫學教育試點工作。
到2005年,初步建立起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在大中城市基本完成在職人員全科醫師崗位培訓,逐步推廣畢業后全科醫學教育工作。
到2010年,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形成一支高素質的以全科醫師為骨干的社區衛生服務隊伍,適應衛生改革與社區衛生服務的需要。
基本原則
1.堅持把全科醫學教育納入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中,統籌考慮,協調發展。
2.堅持政府領導,各有關部門協調,醫學院校和衛生服務機構積極參與,充分利用現有教育和衛生資源,促進全科醫學教育健康發展。
3.堅持以社區衛生服務需求為導向,制定適宜的培訓目標、內容和方法,高標準、嚴要求,注重培訓效果和效益評價,處理好質量與數量關系,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4.堅持全科醫學教育長遠發展與當前實際需求相結合、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與我國國情相結合的原則。
5.堅持實事求是,分類指導,積極發展,逐步完善的原則。
三、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加快全科醫學人才培養
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人才是關鍵。要充分利用現有醫學教育和衛生資源,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以畢業后教育為核心,當前要以師資培訓和崗位培訓為重點,積極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加快全科醫學人才培養。
(一)建立國家和省、市二級全科醫師培訓網絡
在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的基礎上,選擇有條件的高等醫學院校或培訓中心,逐步建立起以國家級培訓中心為龍頭,省級培訓中心為骨干,臨床及社區培訓基地為基礎的全科醫師培訓網絡。國家級培訓中心主要負責培訓各省骨干師資和管理人員,省級培訓中心負責全省的培訓工作。全科醫師臨床培訓基地主要設在二級甲等或縣級及以上醫院,社區培訓基地主要設在一級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區級預防保健機構。制訂臨床及社區培訓基地設置標準,加強基地建設,合理布局,提高效益。
(二)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全科醫學教育
1.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知識教育
在高等院校醫學專業中設立全科醫學有關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使醫學學生了解全科醫學思想、內容及全科醫師的工作任務和方式,并為將來成為全科醫師或專科醫師與全科醫師的溝通和協作打下基礎。
2.畢業后全科醫學教育
畢業后全科醫學教育是全科醫學教育體系的核心,要以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為重點,使高等院校醫學專業本科學生畢業后,經過規范化的全科醫學培訓,取得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獲得全科醫學主治醫師任職資格,優秀者可按有關規定申請專業學位。從長遠看,我國全科醫師將主要通過畢業后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進行培養。
3.全科醫師繼續醫學教育
對具有中級及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全科醫師,按衛生部有關規定,采取多種形式,開展以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繼續醫學教育,使其適應醫學科學的發展,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
4.全科醫師崗位培訓
對從事或即將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執業醫師,采取脫產或半脫產的方式進行全科醫師崗位培訓,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統一組織考試合格,獲得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合格證書。現階段應把在職人員轉型培訓作為重點,以適應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迫切需求。
5.管理人員培訓
對從事全科醫學教育管理和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的人員進行管理學、社區衛生服務和全科醫學等相關知識培訓,提高管理水平,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健康發展。
6.其他衛生技術人員全科醫學知識培訓
對在社區工作的執業護士等其他衛生技術人員,進行全科醫學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充分發揮團隊作用,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
(三)加強師資隊伍和教材建設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全科醫學人才的根本保證。畢業后全科醫學教育是培養全科醫學教育師資和學科骨干的主要途徑。當前,要注意吸引一批熱愛全科醫學事業、有基層工作經驗、在臨床學科中有一定建樹的專家,經過必要的全科醫學知識培訓后充實到師資隊伍。
按照各類人員崗位職責要求,制訂各級各類衛技人員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大綱和教學計劃,編寫體現全科醫學特點、適合崗位職責要求的科學、規范的系列教材,并加強對社會學、法學、心理學、公共衛生等方面知識的培訓。
(四)開展全科醫學教育研究,加強交流與合作
全科醫學教育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要深入研究,不斷探索其理論與方法,開展教學效果和效益評價,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借鑒國外全科醫學教育的發展經驗,促進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工作科學、規范、健康的發展。
四、加強領導,完善配套政策
1.各級領導和衛生行政部門要提高認識,要按照“決定”和十部委《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強領導,樹立人才為本、教育先行的觀念,把全科醫學教育作為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一項全局性、先導性、基礎性工作抓緊、抓實。結合當地實際,制訂發展規劃,采取有力措施,列出專款,用于全科醫學教育的師資培養、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和教材開發等,以推動全科醫學教育健康發展。
2.高等醫學院校和各級醫療衛生單位要按各自的職責,切實承擔起全科醫學教育任務,把素質教育特別是職業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加強教學管理,改革教學方法,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嚴格考核制度,保證教育質量。
3.對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各類人員的崗位職責、工作內容、服務規范、學歷和培訓要求等做出規定,逐步實行“先培訓,后上崗”制度。
4.制定全科醫師執業標準,實行全科醫師注冊制度。
5.制定有利于全科醫師從事社區工作的優惠政策,穩定和吸引優秀人才服務社區。對開展全科醫學教育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