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統計工作要認真貫徹十二屆三中全會決定的精神,繼續貫徹《統計法》和《國務院關于加強統計工作的決定》,圍繞統計工作“六化”,加快衛生統計工作改革的步伐,積極為衛生工作改革和編制衛生事業第七個五年計劃提供資料,更好地發揮統計服務和監督的作用。
一、衛生統計制度方法的改革
1.改革衛生統計報表制度要在現行的衛生統計報表制度的基礎上,針對衛生工作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遵循“除舊布新”的原則進行改革,對重復的、過時的、繁瑣的報表提出修改意見,不適應新情況的加以補充,爭取做到報表和指標有增有減,基本統計不斷不亂,保持主要統計數字的統一性和連續性。1985年4、5月份修訂出全國衛生統計報表制度初稿,6月初召集部分省、市討論定稿,8月份召集全國會議布置下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必須嚴格按照衛生部制發的報表,在滿足部的要求原則下,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出本地區的衛生統計報表制度,并擬制出基層單位上報用的表式。
2.改革衛生統計的調查方式。要遵循“方式靈活”的原則,通過多種調查渠道,采用多種調查方式,廣開統計信息資源。衛生部計劃統計研究室擬在今年進行全國衛生現狀抽樣定點調查(市區及縣級),內容較簡要,擬專門培訓人員,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和被抽到的地區要認真做好這項工作。
二、衛生統計服務與監督工作的改革
1.改革衛生統計服務方向,擴大服務范圍。要由過去的“封閉式”統計轉變為“開放式”統計。衛生統計不僅要為領導機關決策服務,還要為各級衛生機構領導決策和加強科學管理服務,改進《衛生統計年報匯編資料》、《衛生統計提要》及《衛生統計歷史資料》等編輯工作,不斷豐富資料內容,并逐步做到文、圖、表并茂,以多種形式公布統計資料。衛生統計資料應有單位間、地區間、部門間和國際間的對比,衛生部擬編印“1984年全國衛生部門縣及縣以上醫院基本情況一覽表”。各級衛生部門要進一步搞好衛生統計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充分發揮衛生統計的服務效能,努力提高統計服務優質化水平。
2.各級衛生統計部門要加強調查研究和統計分析工作,針對衛生工作在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實際、深入基層,進行專題調查和分析,寫出統計分析報告。衛生統計不但要了解衛生工作的過去和現在,還要對未來進行預測(包括對預測方法進行探討和實踐),為防治疾病,保護人民身體健康,制定衛生工作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三、保證基本統計數字的質量,實行統計基礎工作規范化
為了保證數出有據,數字準確,基層統計工作必須進一步建立與健全原始記錄。統計臺帳及統計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和各項統計工作細則。各級衛生部門必須堅持每年進行一次統計數字搜集、整理、上報全過程的質量檢查工作,形成制度。檢查結束后必須有總結、通報,并抄報當地統計局和上級衛生行政機關。為了健全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統計,今年下半年,衛生部擬委托部分省、市編寫“全國鄉、村衛生院(所)統計工作手冊初稿”(包括原始記錄、臺帳、基層報表、統計工作制度、細則),在部分地區試行,取得經驗后視情況逐步推廣。
四、逐步實現統計分類標準化
為了便于國際間衛生統計信息交流和對比,要逐步實現疾病分類和死因分類國際標準化以及衛生機構、人員分類標準化。首都醫院國際疾病分類中心已出版了中文本國際疾病分類(I.C.D)第九版第一卷。第二卷中文本將在今年出版。今年初,衛生部已委托有關單位結合我國現行的疾病分類和死因分類,制定出擬在我國使用的國際疾病分類和死因分類,并擬征求有關單位的意見,定稿后先選擇部分城市醫院試行,取得經驗后在全國逐步推廣。關于衛生機構、人員的分類標準問題,擬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年報進行分類。
五、試編衛生統計指標體系
為了全面、系統地反映衛生事業的規模、水平和效益,必須建立科學、完整的衛生統計指標體系,將衛生工作的質量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價,這些都應在試編衛生統計指標體系中體現出來。今年,中國衛生統計學會擬進行“醫院統計指標體系”的筆談、討論,試編出“醫院統計指標體系(初稿)”,希各級衛生部門的統計人員積極參加此項工作。有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應積極組織本地區力量,試編出衛生統計指標體系,衛生部擬在1986—1987年召集有關單位,共同研究討論編制出全國衛生統計指標體系。衛生部門屬于第三產業,各級衛生部門應在各級統計部門的指導下,研究衛生部門產值的計算方法。
六、衛生統計計算和數據傳輸技術的改革
今年,衛生部對1984年全國衛生統計年報改用電子計算機匯總。為便于全國及時交流衛生統計信息,需統一機型。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在1985年必須統一購齊I.B.M/pcxt微型電子計算機。衛生部計劃統計研究室擬在今年舉辦I.B.M微型機衛生統計年報程序設計培訓班。今后全國衛生統計年報匯總,逐步改為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用磁盤報送,實現全國省級脫機聯網。隨著今后衛生統計信息自動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最終實現計算機計算—制表—照相制版—印刷出版的連續作業。
七、健全統計機構,加強統計力量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統計工作的決定》精神,統計機構必須健全,統計力量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各級衛生部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必須設立和配備與任務相適應的統計機構、統計人員。對于開展居民病傷死亡原因統計工作的市、縣衛生防疫站或市、縣衛生局,至少應增設專職死因統計人員1人。各級衛生部門要保持統計專業干部的穩定,不得輕易調動。
八、加強衛生統計干部隊伍的建設
建立一支高文化結構和專業水平的衛生統計干部隊伍,是衛生統計工作現代化能否實現的組織保證。從全國衛生統計干部隊伍的現狀來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者占6%,中專占32%,高中占35%,初中占27%。因此,必須努力提高衛生統計干部隊伍的素質。今后,衛生統計專業干部的來源應以醫學院校和財經院校的大、中專畢業生為主。對非大、中專和非衛生專業畢業的衛生統計人員,要逐步進行各種方式的學習或培訓。衛生部擬委托少數醫學院和中等衛生專業學校舉辦在職衛生統計干部大專班和中專班。1986年,衛生部擬委托少數醫學院舉辦“全國中等衛生學校衛生統計師資進修班”。今后衛生部將以培訓全國中等衛生學校的師資隊伍為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都應選擇有條件的醫學院校舉辦各種衛生統計進修班。今年,國家統計局將成立中國統計干部函授學院,9月份開學,學制3年,全部課程考試及格者,國家承認其大專學歷。上海第一醫學院擬1986年舉辦衛生統計專業函授部,學制3年,畢業后承認大專學歷。希各級衛生部門要積極支持廣大衛生統計人員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文化和專業水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
2015-04-2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的決定(2014)
2014-06-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召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決定
2008-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的權利和關系劃分的請示的答復
1992-01-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非洲無核武器區條約>第一號議定書、第二號議定書》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7-05-23臺灣省出席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決定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0-10-31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2003修正)
2003-04-17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
2013-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
2012-07-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07-16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
2010-07-05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全文)
2009-08-17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
2009-05-19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09-04-22國務院辦公廳要求嚴格執行國家法定節假日有關規定的通知
2009-03-26國務院法制辦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09-03-23國務院關于修改《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的決定
2009-01-29國務院關于修改《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的決定
2008-09-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08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07-12-15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
200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