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廖慶華,男,1972年10月1日出生,漢族,住廣東省翁源縣龍仙鎮工業路72號公路局宿舍,身份證編號:440229197210010096.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廣東金石行律師事務所,住所地佛山市禪城區季華五路10號金融廣場10樓。
委托代理人洪新敏,該所律師。
上訴人廖慶華因聘用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法院(2004)佛禪法民一初字第140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廖慶華與廣東金石行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金石行所)于2001年11月26日簽訂一份期限為1年(從2001年11月26日至2002年 11月25日止)的《聘用合同》,合同第四條約定廖慶華每月工資1200元正、通訊費150元正、交通費100元正、餐費80元正,房屋津貼為每月租用住房金額(金額在500元以內)的50%支付。不再享受其它福利待遇。雙方于2002年3月14日簽訂一份期限為1年(從2002年3月13日至2003年 3月12日止)的《聘用合同》,合同第四條約定廖慶華向金石行所買斷提成:1、廖慶華1年內向金石行所交付1.5萬元律師管理費,此費每年遞增10%。 2、辦理律師所指定的案件,可取得律師所收取代理費的20%報酬。同日,廖慶華還在《廣東金石行律師事務所律師執業守則》上簽名。2002年11月12 日,雙方簽訂一份期限為1年(從2002年11月13日至2003年11月13日止)的《聘用合同》及《“兩確定,一補充”的薪酬分配方案》。合同第四條約定勞動報酬:廖慶華在聘用合同期限內第1年的工作指標為20萬元,具體方案詳見2002年11月12日的《“兩確定,一補充”薪酬分配方案》;每月享受住房補貼200元,交通費150元,通信費250元的福利待遇;第二、三年的工作指標另行商定……。《“兩確定,一補充”薪酬分配方案》約定了年度工作指標;年度薪酬總額、月工資數額;個人自接案件提成;結算方式等。其中結算方式第(二)項約定廖慶華的實際工作指標不能達到年度工作指標的,廖慶華應以罰金形式將多領的工資退回金石行所。雙方簽訂合同后,金石行所每月向廖慶華支付3900元(在庭審中,廖慶華認為該款的性質為工資;金石行所則認為是預付款)至2003年11月,廖慶華領取最后一期款項的時間為2003年12月15日。合同期滿后,雙方沒有續簽合同。金石行所于2004年3月4日向廖慶華送達《告知書》:“本所2004年3月1日召開全所會議,棍據全所會議的決議現對你作出如下處理:(一)予以辭退;(二)給予人民幣10000元正的處罰。” 金石行所于同月12日就廖慶華私自收費的處理意見作出會議決議:1、對廖慶華給予開除處理;2、對私自收費的款項給予罰款人民幣24000元正;3、送呈佛山市律師協會與佛山市司法局處理。佛山市律師協會于2004年4月15日作出佛律協處字(2004)02號《佛山市律師協會會員處分決定書》,決定對廖慶華給子通報批評,并責令公開檢討的處分。廖慶華于2004年4月5日向佛山市禪城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委員會于同月8日作出佛禪勞仲案不字(2004)第041號不予受理案件通知書,以律師所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調整的范圍為由,決定對廖慶華的全部仲裁請求不予受理。廖慶華不服,向原審法院起訴。
原審判決認為:本案爭議的主要焦點為雙方之間的關系是否屬于勞動關系,是否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下稱《勞動法》)調整的范圍。首先,《勞動法》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條就《勞動法》的適用范圍作出規定:1、勞動法第二條中的“個體經濟組織”是指一般雇工在七人以上的個體工商戶;2、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與勞動者,只要形成勞動關系,即勞動者事實上已成為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并為其提供有償勞動,適用勞動法;3、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規定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工勤員,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人員,其他通過勞動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勞動法;4、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適用勞動法;5、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在勞動法中被稱為用人單位。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勞動法執行。根據《勞動法》及勞動部的《意見》的上述規定,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應當視為用人單位。從上述規定來看,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之間的關系并不符合上述《勞動法》適用范圍。其次,律師要接受律師事務所的管理和委派對外從事業務,兩者不是平等的法律主體。其三,律師要成為律師事務所一員,必須根據該行業的規定,報主管部門(司法局及律協)審核批準,并非如一般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平等協商、自然合法的基礎上簽訂《勞動合同》,雙方的勞動關系即告成立。綜上,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之間的關系不屬于勞動關系,不適用《勞動法》調整,故廖慶華主張與金石行所之間屬于勞動關系,要求金石行所支付拖欠工資及經濟補償金、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違約金、工資收入損失等請求于法無據,不予支持。金石行所提出雙方的關系并非勞動關系的答辯意見理由成立,予以采納。據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的規定,判決:駁回廖慶華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0元,由廖慶華負擔。
上訴人廖慶華不服上述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廖慶華自2001年11月起一直在金石行所工作,2002年11月13日雙方簽訂《聘用合同》,約定金石行所聘請廖慶華從事律師工作,月工資3900元,期限一年。合同期滿后,雙方未簽訂新的勞動合同,亦未續簽,廖慶華繼續留在金石行所工作,金石行所也未表示異議,繼續分配案件給廖慶華,并支付工資。自2004年1月起,金石行所無故拖欠廖慶華工資,并在3月份借故兩次提出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解除勞動關系后,金石行所既沒有及時結清工資,也沒有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2004年4月4日,廖慶華向禪城區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勞動仲裁。2004年4月 23日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原審法院并未尊重客觀事實,認為雙方不屬于勞動關系,不適用《勞動法》的調整,從而駁回廖慶華的訴訟請求。一、原審法院在沒有就雙方所提供的證據進行認定,從而在脫離本案實際的情況下作出判決。二、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三、原審法院在立案審查階段將案件定性為勞動爭議,并按勞動爭議案件的程序通知舉證,并開庭審理,但在判決結果中卻認定雙方不存在勞動關系。綜上所述,請求二審法院判決金石行所向廖慶華支付工資39000元、經濟補償金9750元,支付單方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11700元、額外經濟補償金5850元,支付約定的違約金9360元,并賠償損失46800元。
上訴人廖慶華在二審期間提交了下列證據:
1、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的工資表,證明雙方存在勞動關系,金石行所向廖慶華支付工資的數額及支付形式,證明金石行所最后向廖慶華支付工資的時間在2003年12月15日。被上訴人金石行所認為該證據只有復印件,沒有原件,故無法確定其真實性,而且這些工資表也無法證實廖慶華所要證明的內容。
2、佛山市律師協會的通知,證明金石行所在一審提交的律師協會的決定書尚未生效,不具有法律效力。被上訴人金石行所認為該證據沒有原件,故無法確定其真實性,該通知的出具日期為2004年5月8日,原審判決作出的時間是2004年7月20日,廖慶華在一審期間并沒有向法院提交,應視為其放棄權利,即使證據內容屬實,也不能證實廖慶華所要證明的內容。
被上訴人金石行所答辯稱:本案雙方所發生的糾紛不屬于勞動爭議,2003年11月后,雙方已不存在任何關系,金石行所對廖慶華所作出的違法違紀的處理合法,不應作出任何補償。原審判決正確,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被上訴人金石行所在二審期間沒有提交新證據。
經審查,本院對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以及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點已對勞動法的適用主體范圍作出了明確規定,本案中的被上訴人金石行所根據《律師事務所登記管理辦法》第四條的規定經廣東省司法廳批準,取得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后依法執業。《司法部關于律師事務所不進行民政登記的批復》[司復(2000)4號]規定律師事務所是依據《律師法》及《律師事務所登記管理辦法》設立的律師執業機構,律師事務所經司法行政機關審核登記后依法成立,不再進行民政、工商等形式的登記。《司法部關于律師事務所不進行工商登記的通知》規定:律師事務所是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事業單位,不是經營性組織,除專業性律師事務所經司法部批準外,律師事務所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批準,即可開展律師業務,因此,律師事務所不應進行工商登記。基于上述規定,因律師事務所為非營利性機構,其性質有別于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與社會團體,且無須進行工商登記,故律師事務所不屬于勞動法所調整的對象。本案上訴人廖慶華作為專職律師,其與金石行所因履行《聘用合同》過程中所產生的糾紛不屬于勞動爭議,廖慶華根據《勞動法》的規定起訴金石行所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等請求缺乏法律依據,原審判決予以駁回正確,應予維持。因金石行所不具備勞動法所規定的用人單位主體資格,故其與廖慶華之間的關系應屬于雇傭關系。廖慶華若認為金石行所確有違反《聘用合同》的約定拖欠其勞動報酬或其他違約行為,其可依雇傭合同糾紛另案主張權利。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廖慶華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易 新 華
代理審判員 劉 建 紅
代理審判員 麥 嘉 潮
二○○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書 記 員 萬 曉 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本人具有豐富、扎實的專業知識,熟悉交通事故和保險法律事務、人身損害、勞動爭議和工傷事故、婚姻家事等各類民商事法律制度和刑事辯護以及其它訴訟、仲裁等法律程序,熟悉各類公文,并在法律文書的起草、審查、修改等非訴訟業務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執業期間曾擔任諸如盜竊罪、詐騙罪、交通肇事罪等多起刑事訴訟案件的辯護人,憑借豐富、扎實的專業知識,盡全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此外,本律師常年為人保公司、人壽公司等單位提供法律服務,曾代理多起訴訟案件,憑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贏得了服務單位的良好口碑。作為一名年輕律師,堅持以誠信和正直取信于當事人是我的工作風格,進而為各類當事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二審發回重審用,樣式一)
2020-10-14刑事自訴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二審改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核準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對申請回避的復議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令(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刑事申訴案件用)
2020-10-14法庭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拘留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律師事務所函(向檢察、審判機關提交,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通緝通知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詢問通知書
2020-10-14停止執行死刑意見書
2020-10-14刑事起訴書
2020-10-14延期審理建議書
2020-10-14延長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檢察意見書
2020-10-14×××公安局起訴意見書
2020-10-14×××公安局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