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佛中法民一終字第904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譚根奴,男,1947年8月10日出生,漢族,住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河清三村三隊。
委托代理人楊寶蓮,女,1952年7月23日出生,住址同上,是上訴人譚根奴的妻子。
上訴人(原審被告)潘紹根,男,1929年10月10日出生,漢族,住香港堅道139號1208室。
上訴人(原審被告)潘細根,男,1937年出生,漢族,住址同上。
潘紹根、潘細根的委托代理人李旺東,系廣東豪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潘紹根、潘細根、譚根奴因相鄰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2000)南民初字第2018-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 2003年4月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3年5月19日詢問了上訴人譚根奴及其委托代理人楊寶蓮和被上訴人潘細根、潘紹根的委托代理人李旺東。本案現己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1985年12月2日,被告潘紹根、潘細根與潘兆雍各自領取了南海縣村鎮宅基地使用證,同日,潘紹根、潘細根分別辦理上述土地的報建手續,并取得施工許可證。此后,兩被告出資動工興建。1990年3月15日,被告潘紹根換領新版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許可證(地籍號為12181594)、潘細根與潘兆雍共同換領新版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許可證(地籍號為12181593)。1991年8月20日,潘紹根、潘細根分別領取了房屋所有權證,證號分別為粵房字第3366735、3366736,所有權人分別是被告潘紹根,潘細根。兩被告在其兩人出資興建的房屋外建造了一圍墻,該圍墻外墻面與譚根奴的房屋外墻面相距1米。但該圍墻沒有辦理報建手續。1985年12月2日,原告譚根奴領取了南海縣村鎮宅基地使用證。1990年3月15日,原告譚根奴亦領取了新版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許可證(地籍號為12181540)。 1986年年底,譚根奴將原住房屋進行改建,改建后的房屋尚未領取房屋所有權證。譚根奴的房屋改建后,外墻面與兩被告建造的房屋外的圍墻外墻面相隔僅50厘米。由于譚根奴改建后的房屋外墻與兩被告建造的房屋外圍墻間隔距離太少,譚根奴的房屋的墻體出現滲漏、潮濕、批蕩脫落現象,兩被告建造的房屋圍墻與譚根奴改建后的房屋之間有積水現象。2000年10月9日,原告向本院起訴。訴訟期間,本院根據原告的申請,委托佛山市安固建筑物診治技術有限公司對原告的房屋是否被潘紹根、潘細根、潘兆雍建造房屋的圍墻濺濕并造成損害及損害數額進行鑒定。鑒定意見為潘紹根、潘細根建造的房屋外的圍墻凈高達2.4米,由于該圍墻離譚根奴房屋外墻太近,且圍墻與外墻之間無設排水設施,下雨時排水不暢,在長期雨水濺濕、水浸及通風、光照條件較差的情況下,使譚根奴房屋外墻砌體嚴重風化腐蝕,砂漿批蕩層局部粉化。譚根奴房屋靠圍墻部分外墻砌體單元的正常使用性等級為Cs級,使用性不符合標準要求,顯著影響整體使用功能,修復費用為3626元。
原審判決認為:兩被告建造的房屋雖在土地使用證的“使用權人”一欄有潘兆雍的姓名,但該房屋實際由兩被告出資興建,且房屋所有權證的“所有權人”一欄只登記兩被告的姓名,故該房屋的所有權人應為兩被告。原告的房屋與兩被告建造的房屋是相鄰的建筑物,依法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兩被告的房屋的建造時間早于原告房屋的改建,且兩被告的房屋圍墻外墻面與原告的原房屋外墻面之間已有1米的凈空,理應屬正常的距離,但由于原告改建房屋后其外墻面與兩被告的房屋圍墻外墻面僅相隔50厘米,原告的房屋的外墻因此受雨水濺濕致房屋受損,對此,原告負有過錯,被告建造的房屋外的圍墻因沒有辦理報建手續,屬違章建筑,亦是造成原告房屋受損的原因之一。故原、被告雙方均應承擔同等的過錯責任。且兩被告依法應將違章所建之圍墻予以拆除,若拆除該圍墻,則兩房屋的距離可保持在1米以上,不會再造成原告的房屋受損,兩被告與原告應按各自過錯承擔責任。兩被告除應拆除其房屋外的圍墻外,并應賠償原告房屋的修復費用3626元的50%即 1813元予原告。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不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駁回。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判決:一、被告潘紹根、潘細根應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自行拆除兩被告違章所建的位于南海市九江鎮河清村民委員會的其房屋(粵房字第3366735、3366736號)外的圍墻。二、被告潘紹根、潘細根應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因其房屋的圍墻致原告房屋受損的修復費用人民幣1813元予原告譚根奴。三、被告潘紹根、潘細根對上述第一、二項互負連帶責任。四、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本案受理費610 元,鑒定費3000元,公告費350元,合共3960元,由原告負擔1980元,兩被告負擔1980元。
宣判后,原告譚根奴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認為:原審判決書認定的事實部分不清,判決部分錯誤。一審判決把南海市九江鎮河清村民委員會三村村民小組(下稱三村村民小組)蓋章,陳慶波署名的2000年5月12日的證明錯誤認定為南海市九江鎮河清村民委員會的證明。其次,把上訴人在一審庭審時駁斥上述證明時出示的該證明復印件,認為是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提供的相同的證明材料,予以確認,根本背離了上訴人的真實意思。而出具證明的陳慶波,是被上訴人的親戚,是利害關系人,該證明內容脫離事實,不應采信。另外,一審判決所列的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材料11,該證明上的7個證明人,均是被上訴人的親戚、朋友,也是利害關系人,因此該證據也不具有有效的證據效力。事實上,上訴人于1986年7、8月間將原房屋后段拆下改建,與被上訴人相鄰的一邊按原來基礎建起,沒有超出,與沒改建的該屋前段保持一直線。而被上訴人于1986年8月間動工建屋,在與上訴人相鄰的一邊建曲尺形圍墻,只距離50厘米。當時上訴人就提出異議,但經制止無效。現有潘瑞祥、譚伯來、潘應津等多名證人證實被上訴人與上訴人相鄰的圍墻是被上訴人在上訴人改建房屋后所建。因此是上訴人改建房屋在先,被上訴人建圍墻在后。一審法院沒有進行實地調查,錯將陳慶波署名、三村村民小組蓋章的證明作為判案的依據,是不公正的。請求撤銷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2000)南民初字第2018-6號民事判決書中的第二條,改判兩被上訴人賠償因其建圍墻致上訴人房屋受損的修復費人民幣3626元。一、二審訴案件受理費、鑒定費、公告費由被上訴人負擔。
被上訴人潘紹根、潘細根答辯認為:潘紹根、潘細根、潘兆雍如何取得房屋的產權與本案無關。潘紹根、潘細根、潘兆雍是本鄉人,回鄉建房符合當時的政策。被上訴人建房時是與譚根奴一起領取施工許可證的,證明被上訴人建房是合法的。
被告潘紹根、潘細根也不服原判,向本院提起上訴認為:一、被上訴人違章改建住房,在后建的情況下,與我方圍墻保持間距嚴重不足并且不修建排水坑渠,是導致排水不暢、雨水濺墻的根本原因,應由其承擔修復房屋的全部責任。我方1985年底先建圍墻,與被上訴人住房間距已留足一米,被上訴人1986年底在改建住房時明知不能超出土地使用權范圍、與鄰居建筑物應保留足夠間距、在建房時應同時修建排水坑渠,卻一一違反,顯然未盡到審慎注意和積極預防的義務,其外墻被雨水濺濕和水浸,責任自負。二、被上訴人住房潮濕受損,受客觀因素影響較大,一審鑒定時未予考慮不妥,一審判決據此鑒定結論確定修復數額有誤。被上訴人住房南面是一條高達三米多的防洪堤,地處低洼,沒有南風,被上訴人又沒有在北面開窗,導致室內外空氣不夠流通;從時間上,被上訴人改建房屋當時用泥沙而不是用水泥批蕩外墻,已使用16年多,現在出現外墻風化腐蝕和批蕩粉化是很正常的。三、我方圍墻所在的土地使用權已由我方合法取得,判決拆除圍墻侵犯了我方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1990年5月19日潘兆根、潘兆雍就房屋圈圍超建部分土地向村集體交納了土地補償費770元,按國家土地管理局《關于確定土地權屬問題的若干意見》第三十一條及國家土地管理局《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四十六條規定,已取得該部分的土地使用權,村集體和土地管理部門對此從無異議和干涉。作為房屋的一部分,圍墻也是房屋所有權的一部分,并在保持房屋完整、保證房屋安全和舒適地使用等方面,對房屋所有權有重要的法律意義,在原址外的其它地方重建圍墻按現行法律規定應重新辦理申報手續、對我方是不公平的。因此,判決拆除圍墻是對我方房屋所有權的侵犯。四、一審判決未考慮被上訴人違章建筑行為對造成損害后果的影響,導致錯誤判決排除妨礙的方式和過錯責任分擔比例。被上訴人改建房屋時超出其合法的土地使用權面積且未經處理,至今未能領取房屋所有權證,正是由于被上訴人違章改建房才導致與我方圍墻間距不足,一審判決也確認了這一點。被上訴人的違章改建房屋的行為,造成間距不足發生排水不暢、房屋受潮的損害后果。被上訴人房屋也是違章建筑,也應當拆除。我方認為,暫時拆除我方與被上訴人相鄰的圍墻以便被上訴人修建排水坑渠,之后由被上訴人清理現場、恢復原狀,由被上訴人自行承擔修復房屋外墻的損失和修建排水坑渠、圍墻的費用,更符合法律政策規定、更能體現尊重農村實際情況、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請求撤銷(2000)南民初字第2018-6號判決書一、二、三部分判決,依法改判;由被上訴人承擔訴訟費用。
經審查,上訴人譚根奴對原審認定“被告潘紹根、潘細根與潘兆雍各自領取了南海縣村鎮宅基地使用證”有異議,認為領證的手續不齊;對原審認定“兩被告在其兩人出資興建的房屋外建造了一圍墻,該圍墻外墻面與譚根奴的房屋外墻面相距1米”有異議,認為建圍墻時就已經沒有1米;對原審認定“1986年年底,譚根奴將原住房屋進行改建,改建后的房屋尚未領取房屋所有權證”有異議,認為沒有領取房產證是因為辦證的人去坐牢而沒有通知他辦理。
上訴人潘紹根、潘細根對原審認定“該圍墻沒有辦理報建手續”有異議,認為已履行程序;對原審認定“由于譚根奴改建后的房屋外墻與兩被告建造的房屋外圍墻間隔距離太少,譚根奴的房屋的墻體出現滲漏、潮濕、批蕩脫落現象,兩被告建造的房屋圍墻與譚根奴改建后的房屋之間有積水現象。”有異議,認為積水的原因不只是間距太小,還有其他原因,包括譚根奴沒有建溝渠、房屋旁邊有防洪堤、譚根奴的房屋北面無窗;對原審采信佛山市安固建筑物診治技術有限公司的鑒定結論有異議,認為房屋損害還有其它原因。
對雙方無異議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上訴人譚根奴在二審期間提交的新證據是:南海區九江鎮河清村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一份;劉澤出具的證詞一份;九名村民出具的證詞一份。證明陳興波一審時出具的南海區九江鎮河清村民委員會的證明不真實。上訴人潘紹根、潘細根在二審期間沒有提交新證據。上訴人譚根奴所提交的新證據,經雙方辨證、質證,上訴人潘紹根、潘細根對新證據有異議,認為這些證據不能對抗其一審提供的證據。本院認為,上訴人提供的證人沒有到庭接受質證,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二審查明:譚根奴在接受本院詢問時承認雙方的建房時間相近,譚根奴先建廚房,接著是潘紹根、潘細根建圍墻,最后是譚根奴拆舊房建新房。
本院認為:佛山市安固建筑物診治技術有限公司所作的房屋墻體鑒定報告,是該公司依據現場勘查及運用專業知識對上訴人譚根奴房屋損害程度和原因的認定,程序合法,本院予以采信。上訴人潘紹根、潘細根在其房屋周圍所建的圍墻超出了批準的范圍,對此潘紹根、潘細根也表示承認。雖然潘紹根、潘細根的超建行為事后經村委會處理,但依據上述鑒定報告,該行為已經構成上訴人譚根奴房屋損害的原因之一,故潘紹根、潘細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由于上訴人潘紹根、潘細根建圍墻在先,譚根奴拆舊房建新房在后,故譚根奴建房時應當知道其房屋與圍墻的間距過小,但其仍不在兩墻之間建排水設施,這也是造成其房屋損害的原因之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受害人譚根奴對損害也有過錯,應當減輕侵害人潘紹根、潘細根的民事責任。根據雙方行為對損害結果產生的作用,本院認為潘紹根、潘細根應當承擔主要責任,譚根奴應當承擔次要責任。原審判決潘紹根、潘細根拆除圍墻以排除妨礙,拆除費用由潘紹根、潘細根自行負擔,并判決雙方平均分擔譚根奴房屋的修復費正確,本院予以維持。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受理費610元,由上訴人譚根奴負擔305元,上訴人潘細根、潘紹根負擔305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黃 學 軍
代理審判員 羅 睿
代理審判員 奉 慕 明
二○○三年六月十七日
書 記 員 王 志 恒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卷內文書目錄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減刑、假釋用)
2020-10-14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函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單位犯罪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按二審程序再審改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令(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補充材料函(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律師事務所函(向偵查機關提交,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移送扣押、凍結物品、文件決定書回執
2020-10-14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檢察建議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立案決定書
2020-10-14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擔保人保證書
2020-10-14接受刑事案要件登記表
2020-10-14×××公安局準予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逮捕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銷毀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