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2005)滬一中民一(民)再終字第10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顧品芳,女,(略)。
委托代理人李權,上海市奉賢區南橋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原審被告)姚晨雷,男,(略)。
法定代理人姚忠華(姚晨雷之父),男,(略)。
委托代理人鄒紅黎,上海市中茂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顧品芳、姚晨雷因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2005)奉民一(民)再初字第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05年8月9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于2005年8月26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顧品芳及其委托代理人李權,上訴人姚晨雷的法定代理人姚忠華及委托代理人鄒紅黎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一審認定,1997年3月30日13時許,案外人季野囝駕駛上海宏飛汽車運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飛公司”)的東風牌大卡車沿奉賢縣南奉公路行駛時,為避讓橫穿馬路的姚晨雷而撞倒了騎自行車的顧品芳致傷。經奉賢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事故責任認定,姚晨雷負事故主要責任,季野囝負事故次要責任。1997年9月18日,奉賢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經調解不成,作出《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終結書》,明確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1998年9月,顧品芳第一次向原審法院起訴,要求季野囝及宏飛公司賠償其經濟損失人民幣(以下幣種相同)204,472.21元(扣除已付的42,000元),又于1998年9月24日申請追加姚晨雷為共同被告;但姚晨雷以顧品芳申請追加共同被告的時間距交警部門出具《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終結書》之日已逾一年,超過訴訟時效為由提出抗辯,顧品芳即撤回了對姚晨雷的起訴。1998年9月,經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法醫鑒定中心鑒定,顧品芳的傷情最終被評定為五級傷殘。原審法院據此作出(1998)奉民初字第1762號民事判決。顧品芳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作出(1999)滬一中民終字第481號民事裁定書,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
原審法院重審期間,顧品芳變更訴訟請求為237,310.13元(扣除已付的42,000元),并申請撤回對姚晨雷的起訴。2000年6月15日,原審法院作出(2000)奉民重字第1號民事判決,判令宏飛公司及季野囝賠償原告醫療費、營養費、誤工費等損失合計96,181.80元及精神撫慰金10,000元。顧品芳再次提起上訴,要求宏飛公司及季野囝承擔全部賠償責任。2000年10月17日,本院作出(2000)滬一中民終字第1799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2003年1月28日,顧品芳向原審法院第二次起訴,要求姚晨雷及其法定監護人姚忠華賠償經濟損失中的60%計144,272.70元,并賠償精神撫慰金15,000元。
原一審認為,顧品芳的訴請已超過訴訟時效,遂作出(2003)奉民一(民)初字第244號民事判決:原告顧品芳要求被告姚晨雷及其法定監護人姚忠華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44,272.70元并賠償精神撫慰金15,000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判決生效后,原審法院依據(2004)奉民一(民)監字第16號民事裁定,對(2003)奉民一(民)初字第244號一案進行了再審。
經原審再審查明的事實與原一審認定的相同。原審再審另查明,雙方對顧品芳第一次起訴時,原審判決認定的顧品芳傷后至2000年6月共發生經濟損失 240,454.50元均無異議。還查明,2000年11月30日,上海市奉賢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奉勞仲(2000)辦字第128號調解書,由顧品芳所在的單位奉賢縣食品公司青村購銷站支付顧品芳工傷津貼等30,000元。
原審再審后認為,公民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權。姚晨雷亂穿馬路是導致交通事故發生和顧品芳受傷致殘的主要原因,故姚晨雷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根據法律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本案中,顧品芳重新起訴姚晨雷要求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是基于其應得到的賠償部分,已經法院確認依法另行解決,從而保留了顧品芳的訴權。故顧品芳起訴姚晨雷請求賠償尚未超過訴訟時效。因姚晨雷的過錯行為給顧品芳個人及家庭帶來一定的心理創傷,故姚晨雷理應補償顧品芳一定的精神撫慰金。遂判決:一、撤銷(2003)奉民一(民)初字第244號民事判決;二、由原審被告姚晨雷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賠償顧品芳醫療費、誤工費、營養費、護理費、傷殘補助費等各類損失費合計144,272.70元;三、由原審被告姚晨雷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償付顧品芳精神撫慰金15,000元。案件受理費4,695元,由原審被告負擔。
顧品芳、姚晨雷均不服原再審判決,分別提起上訴。顧品芳上訴要求改判由姚晨雷的法定監護人姚忠華賠償顧品芳醫療費等經濟損失及精神撫慰金。
姚晨雷表示不同意顧品芳的全部訴訟請求。姚晨雷上訴稱:顧品芳的訴訟請求已超過一年的訴訟時效;顧品芳主張的護理雜費、購買防護用品費并非法定的賠償范圍,這兩項費用應予扣除;本案交通事故發生于1997年,原判適用2001年3月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對顧品芳提出的精神撫慰金予以支持是錯誤的。要求撤銷原判,改判對顧品芳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顧品芳表示不同意姚晨雷的上訴請求。理由是:顧品芳始終未放棄過權利主張,故訴訟時效沒有超過;賠償數額已由(2000)奉民重字第1號民事案件確定,雙方應無異議。
顧品芳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供了其于2001年期間就診的73張醫療費發票及幫困醫療卡一張,并申請由證人顧雪石到庭作證。經本院準許,證人顧雪石到庭作證。顧雪石證明1997年11月上旬,顧品芳去姚忠華家時路過證人顧雪石處,并告知顧雪石要向姚忠華催討醫藥費。顧品芳欲證明其傷勢尚在持續,且其曾經向姚晨雷主張過權利,訴訟時效沒有超過。
經當庭質證,姚晨雷認為,對于73張醫療費發票及幫困醫療卡一張,由于均發生于一審前,不是新證據,故不同意質證;對于證人顧雪石的證言,認為該證言屬傳來證據,證人顧雪石又系顧品芳的同事,所以對其證明力不予認可。
本院認為,關于顧品芳提供的其于2001年期間就診的73張醫療費發票及幫困醫療卡一張,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一條第(二)項、第四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不屬于新的證據,本院不予采納;關于證人顧雪石的證言,由于該證言屬傳來證據,且沒有其它證據可予佐證,故對該證言的證明力本院不予認定。
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再審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案雙方當事人的爭議焦點是:一、本案的民事責任應由誰承擔;二、顧品芳的訴請是否已超過訴訟時效;三、顧品芳主張的護理雜費、購買防護用品費和精神損害賠償是否有依據。
本院認為,關于第一個爭議焦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姚晨雷作為本案的侵權行為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原審判決由姚晨雷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并無不當。
關于第二個爭議焦點,法律規定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在于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避免權利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從而維護社會秩序,而不是為了否定權利人的實體權利。因此,對于已經及時主張權利的當事人,其實體權利理應受到法律保護。顧品芳在發生交通事故后,從未放棄過自己應享有的權利。相反,從其數次提起訴訟的過程可以表明,其一直在主張權利。因此,顧品芳作為本次交通事故中無辜的受害者,理應享有獲得相關侵權人賠償的權利,從而彌補其所遭受的重大損失。據此,顧品芳的訴請沒有超過訴訟時效,姚晨雷應負的民事責任不能被免除。
關于第三個爭議焦點,首先,對顧品芳訴請的護理雜費和購買防護用品費,系顧品芳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治療傷勢所產生的損失和費用,已為(2000)滬一中民終字第1799號生效判決所確認,且雙方在原審再審中亦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其次,對于顧品芳訴請的精神撫慰金,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有關法律規定,對有關問題所作的解釋,于2001年3月8日公布施行,因此,在該《解釋》公布施行后,人民法院審理有關案件即可適用該《解釋》的規定。顧品芳起訴姚晨雷在該《解釋》施行之后,因此,原審法院鑒于顧品芳受傷后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判令姚晨雷酌情補償顧品芳精神損害撫慰金15,000元,并無不當。
綜上,上訴人顧品芳、姚晨雷的上訴請求,依據不足,本院均不予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二審案件受理費4,695元,由上訴人顧品芳、姚晨雷各半負擔。
本判決系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徐翠萍
審 判 員 ?龔達夫
代理審判員 ?唐建芳
二OO五年十一月八日
書 記 員 ?徐曉煒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申訴狀(公民提起申訴用)
2020-10-14重新鑒定申請書(樣式一)
2020-10-14重新鑒定、勘驗申請書
2020-10-14宣判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補充材料函(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取保候審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駁回自訴用)
2020-10-14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決定書(送達原持有人)
2020-10-14糾正不當假釋裁定意見書
2020-10-14刑事賠償立案決定書
2020-10-14勘驗/檢查筆錄
2020-10-14出入境管理拘留審查/延長拘留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意見書
2020-10-14取保候審保證書
2020-10-14×××公安局辦案協作函
2020-10-14訊問筆錄
2020-10-14×××公安局解剖尸體通知書
2020-10-14提請減刑/假釋建議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補充立案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