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
?。?004)黔高民一終字第68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鄒林波,男,1966年11月22日生,住貴州省盤縣特區樂民鎮下壩村三組。
特別授權委托代理人朱應明,威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昆明市中山永恒公司,住所地,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2號。
法定代表人朱燕梅,公司總經理。
特別授權委托代理人汪曉謙,濟仁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鄒林波與被上訴人昆明市中山永恒公司侵權糾紛一案,貴州省六盤水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04年5月10日作出(2003)黔六中民二初字第28號民事判決,上訴人鄒林波不服該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并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1994年7月26日,昆明市中山永恒公司(以下簡稱永恒公司)與鄒林波之父鄒品恒簽訂《合股經營協議》約定雙方共同投資經營位于盤縣特區樂民鎮馬草塘村的龍井煤礦。由永恒公司投入股金25萬元,其中資金20萬元,北京牌212型新吉普車一輛價值5萬元。鄒品恒用屬于其所有的龍井煤窯一口作股投資,價值5萬元。對煤礦所產生的純利潤,按照永恒公司占80%,鄒品恒占20%份額進行分配。雙方合作期限為15年,合作期滿后,煤礦所有資產按雙方所持股額分配。同時還約定,煤礦法定代表人由公司總經理朱燕梅擔任,并有決定煤礦大事的權利和責任;礦長由鄒品恒擔任。該協議還約定,在合股經營期間,任何一方未經對方同意,不得隨意終止合同,如發生此種情況則應承擔全部生產損失,如果任何一方因對方的原因要終斷合作,對方應允許其出售其所持股份,并另外承擔對方股額50%的損失……。協議簽訂后,龍井煤礦于1994年7月30日在盤縣特區工商行政管理局取得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為朱燕梅,經濟性質為聯營。1994年7月,龍井煤礦取得了盤縣特區礦產資源管理局頒發的《采礦許可證》。1999年2月,龍井煤礦取得了六盤水市煤炭工業局頒發的《煤炭生產許可證》。鄒品恒早于1993年8月取得了六盤水市勞動局礦山安全監察室頒發的《貴州省鄉鎮礦長安全資格證》。
龍井煤礦依法成立后,永恒公司按協議約定進行了投資,并修建了辦公用房和職工住房以及大橋和公路,購置了一輛吉普車。1998年8月前,龍井煤礦的生產經營由永恒公司和鄒品恒共同經營,該煤礦的帳目由永恒公司負責管理。1998年8月后,永恒公司撤走全部管理人員并帶走帳冊,龍井煤礦則由鄒品恒獨自經營管理。1999年9月29日鄒品恒因病去世后,龍井煤礦由鄒品恒之子鄒林波進行經營管理,但未經永恒公司同意,也未通知永恒公司。2001年5月23日,由于永恒公司未參加年檢,被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吊銷營業執照。
2000年3月1日,龍井煤礦遞交了一份申請內容為,因該礦礦長鄒品恒因病去世,需要更換礦長,故申請將礦長更換為鄒林波。該申請得到盤縣煤炭工業局樂民鎮煤炭工業管理站、盤縣礦產資源管理局的批準。
為了申辦新的采礦證,2000年3月3日,龍井煤礦填寫了《盤縣特區鄉鎮煤礦申辦開采證審查表》載明:礦山名稱,盤縣龍井煤礦。資金情況,80萬元。該表上加蓋了盤縣特區煤炭工業局的印章。
2001年6月13日、9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分別下發了國辦發明電[2001]25號《關于關閉國有煤礦礦辦小井和鄉鎮煤礦停產整頓的緊急通知》、國辦發明電[2001]68號《關于進一步做好關閉整頓小煤窯和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根據以上兩份通知的要求,自2001年6月13日通知下發之日起,所有國有煤礦礦辦小井;國有煤礦礦區范圍內的各類小煤礦;采礦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礦長資格證“四證”不全的,以及生產高硫高灰煤的;不具備基本安全生產條件的一律予以關閉,以上四種小煤礦即屬于“四個一律關閉”的對象,除此之外的其余小煤礦均列入停產整頓的范圍。在停產整頓的小煤礦中,對經過整頓后達不到規定標準的,一律依法關閉;整頓后符合標準可以保留的小煤礦,經驗收合格后,由驗收人員及鄉(鎮)、縣(市、區)、市(地)政府負責人逐級簽字后,報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2001年6月19日起將“四證”的審核發放權力一律收到省人民政府有關管理部門,由這些管理部門核發“四證”后才能恢復生產。根據國務院通知的精神和要求,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分別于2001年6月19日、11月26日下發了黔府辦發電[2001]91號及黔府辦發[2001]111號通知,要求自2001年6月19日之日起,全省所有鄉鎮煤礦一律停產整頓,同時再次強調“四證”的審核發放權一律收到省里。對停產整頓的小煤礦,經驗收合格批準恢復生產的,重新核發各種證照;對整頓后仍達不到規定要求的,有關證照必須在2001年底前全部注銷或吊銷。2001年6月、7月,盤縣特區人民政府根據以上通知精神下發了相關文件,要求各鄉鎮人民政府及有關工作部門切實搞好鄉鎮煤礦停產整頓工作,并將龍井煤礦被列為停產整頓的25對礦井之一。
在整改期間,鄒林波對龍井煤礦投入了整改資金,重新購置和完善了設備。經整改驗收合格后,龍井煤礦獲準重新生產經營。2001年7月5日,鄒林波取得了貴州省煤礦安全監察局重新審核發放的《礦長資格證》。2001年12月、2002年4月、2003年7月,貴州省國土資源廳、貴州省煤炭工業廳、貴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別給龍井煤礦重新發放了《采礦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其中,在貴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發《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過程中,龍井煤礦申請將該礦法定代表人變為鄒林波,投資人也由永恒公司與鄒品恒變更為鄒林波與鄒品恒。
一審法院查明,鄒林波經營管理龍井煤礦期間,在2000年12月至2003年2月共銷售了原煤56594.93噸。在一審庭審中,鄒林波對永恒公司出示的用以證明永恒公司向龍井煤礦投資1168000元的《收款收條》中鄒品恒簽名提出異議。永恒公司申請對此進行司法筆跡鑒定。經一審法院委托鑒定,結論為,《收款收條》中“鄒品恒”的簽名不是其本人所寫。
2003年5月28日,永恒公司提起訴訟,請求為:1、判令鄒林波停止侵占永恒公司投資的盤縣樂民鎮龍井煤礦的侵權行為,并交出強占的龍井煤礦的經營權;2、判令鄒林波返還永恒公司的投資收益300萬元;3、本案訴訟費用由鄒林波承擔。其理由為:1994年7月26日,永恒公司與鄒林波之父鄒品恒簽訂《合股經營協議》約定,由雙方共同投資經營龍井煤礦,對煤礦所產生的利潤由雙方按比例分配。協議簽訂后,永恒公司辦理了龍井煤礦的相關工商及采礦手續。1994年至1997年,永恒公司先后投入150萬元的資金和實物到龍井煤礦。1998年8月份,鄒品恒為達到單方獨占煤礦的目的,強行趕走了永恒公司駐煤礦的管理人員,獨占了煤礦。1999年鄒品恒去世后,鄒林波在沒有得到永恒公司任命和同意的情況下,強占龍井煤礦進行開采經營,并私自把煤礦礦長及法定代表人更改為其本人。在鄒林波經營的幾年中,其牟取了至少七、八百萬元的巨額利潤,卻從未向永恒公司上交過任何利潤,永恒公司多次通知,鄒林波均拒絕支付永恒公司應當獲得的利潤,故訴至法院,請求依法保護永恒公司的合法權利。
鄒林波對永恒公司的訴訟請求沒有答辯,但提出了反訴,請求:l、解除永恒公司與鄒品恒簽訂的《合股經營協議》;2、永恒公司支付銷售原煤、焦煤收入550607.88元給鄒林波;3、永恒公司承擔本案訴訟費用。其理由為:1994年7月26日,永恒公司與鄒品恒簽訂《合股經營協議》后,永恒公司陸續投資22萬元。1995年12月24日,又以煤礦的名義貸款10萬元(該款至今未還)。1998年永恒公司不辭而別。1999年9月29日,鄒品恒去世后鄒林波繼續對煤礦投資和管理,2001年對龍井煤礦進行整改,共收入煤款770607.88元。由于永恒公司與鄒品恒簽訂的《合股經營協議》違反了《礦產資源法》及國務院《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的規定,該協議屬違法協議應予解除。龍井煤礦在永恒公司經營經營期間,永恒公司投入22萬元,經營收入770607.88元,其應退還鄒林波550607.88元。
針對鄒林波的反訴,永恒公司在一審中答辯稱:鄒林波不是合同的當事人,無權要求解除合同;合股協議未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永恒公司并未收走任何利潤。故請求駁回鄒林波的反訴。
一審法院認為,永恒公司與鄒品恒簽訂《合股經營協議》后,龍井煤礦辦理了合法的采礦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及營業執照,故應認定該協議是經過行政審批的,即是合法有效的。本案中,聯營的主體雙方為永恒公司和鄒品恒,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鄒林波并非合同當事人,其無權請求解除合同。且在聯營一方當事人鄒品恒死亡后,該聯營協議自然終止.故不存在解除合同的問題;其次,就侵權而言,對永恒公司是被鄒品恒及鄒林波強行趕走的還是其自行撤走的問題,法院憑現有的證據已無法對該事實加以確認,但可以認定,自1998年8月后龍井煤礦系鄒品恒和鄒林波獨自經營管理。鄒林波在其父去世后,其應當依誠實信用原則,將此情況告知永恒公司,但其不但未履行通知義務,反而擅自將礦長更換為其本人。因此,應當認定鄒林波的侵權事實成立;對鄒林波是否對龍井煤礦的經營權享有繼承權的問題。根據永恒公司與鄒品恒簽訂的協議及永恒公司對鄒品恒的任命書,可以認定,鄒品恒取得龍井煤礦的生產經營權是基于永恒公司的授權,故龍井煤礦的生產經營權屬于永恒公司。因此,鄒林波要取得龍井煤礦的生產經營權也必須得到永恒公司的授權,而不能因繼承而取得。因此,鄒林波應將其管領并占有的龍井煤礦返還給永恒公司,同時,應將其經營管理期間所得收益返還給永恒公司。鄒品恒依據合股協議所應分得的股份收益及投資應由永恒公司與鄒品恒的繼承人進行清算后,根據盈虧情況作出處理。綜上所述,永恒公司與鄒品恒簽訂的《合股經營協議》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應受法律保護。因聯營一方當事人鄒品恒死亡,該協議自然終止,但永恒公司對龍井煤礦享有的生產經營權并不因此而喪失,鄒林波應將龍井煤礦及龍井煤礦的生產經營權和收益返還給永恒公司。故本院對永恒公司的訴訟主張予以支持;對于鄒品恒在龍井煤礦的股份及其收益,鄒品恒的繼承人可以繼承。但在本案中,鄒林波并非鄒品恒唯一的繼承人,且鄒林波未提出繼承之訴,故本院對此不予審理。由于鄒林波主張之前提不成立,故對其反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據此,判決如下:一、盤縣樂民鎮龍井煤礦的經營權歸昆明市中山永恒公司所有,鄒林波應于本判決生效后5日內將其占有并經營管理的盤縣樂民鎮龍井煤礦及經營權返還給昆明市中山永恒公司;二、鄒林波應于本判決生效后5日內返還給昆明市中山永恒公司投資收益300萬元;三、駁回鄒林波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45010元,反訴案件受理費10516元,共計55526元由鄒林波負擔;鑒定費1000元由本訴原告昆明布中山永恒公司負擔。
上訴人鄒林波不服一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其上訴請求為:1、撤銷原判;2、駁回永恒公司一審的訴訟請求;3、一、二審訴訟費由被上訴人承擔。主要理由為:1、上訴人作為自然人并不擁有該礦山的所有權,不應作為本案的被告。被上訴人于2001年5月23日被吊銷執照后,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規定,應當對債權債務進行清算,而被上訴人從吊銷執照起至今三年多未向上訴人主張權利,已超過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法院不應予以保護;2、根據永恒公司與鄒品恒簽訂的《合股經營協議》雙方應共同經營管理龍井煤礦,但1998年以后,被上訴人永恒公司單方放棄了經營管理權,將人員全部撤走,財務帳目帶走。被上訴人不履行合股合同中約定的義務,其行為已經違約,多年來對煤礦的經營不管不問,應視為自動放棄經營管理權。被上訴人已長達四年放棄了經營,也就沒有權利主張利益分配;3、龍井煤礦在被上訴人放棄管理之后,2001年全省煤礦停產整頓,上訴人按照煤炭部門整改要求,為恢復生產又投入資金,增加設備,擴大生產線,使原有的年產量只有3萬噸改造后達到6萬噸以上,培訓專業人員考核及格,改造完成后,由政府組織驗收,驗收合格的煤礦,由縣政府無償補助30萬元,投入再生產。而被上訴人,長達6年不參與經營管理,不履行協議約定的義務,一審判決將龍井煤礦的經營權歸被上訴人所有是錯誤的。且一審判決判令上訴人返還被上訴人投資收益300萬元,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4、龍井煤礦法定代表人經報請煤管站、礦管局、鎮政府同意,并依法辦理了變更登記手續,其變更程序合法有效,被上訴人以此作為上訴人侵權的事實是不能成立的。
被上訴人永恒公司答辯認為:1、按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其民事主體資格并不喪失,具有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資格。2、龍井煤礦是答辯人永恒公司和鄒品恒合股經營的聯營企業法人,答辯人投入了巨額資金并派出人員經營該煤礦。鄒品恒去世后,答辯人與鄒品恒的合作自然終止,答辯人享有對龍井煤礦全部經營管理權,鄒品恒的法定繼承人 (鄒林波是其中之一)可享有鄒品恒股權收益的繼承權。但在鄒品恒去世后,被答辯人卻違反有關法律規定,強行占據煤礦進行經營,自認礦長,一直非法經營煤礦,獲取了至少七、八百萬元人民幣的非法利益,卻從未給答辯人上繳利潤,其行為已構成侵權。故一審判決書判令被答辯人返還投資收益300萬元是有事實和法律依據的。
綜上,歸納本案二審的爭議焦點為,1、永恒公司的訴請是否超過訴訟時效;2、永恒公司撤走全部管理人員,是否應視為其自動放棄經營管理權并喪失了主張利益分配權利;3、聯營體龍井煤礦在其投資人均不存在的情況下,其聯營關系是否自然終止;4、永恒公司是否享有整改后的龍井煤礦的經營權;5、本案雙方當事人是否享有主體資格。
本院認為:關于永恒公司訴請是否超過訴訟時效的問題。上訴人鄒林波所提對方訴訟時效起算時間應為2001年5月23日永恒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依據《民法通則》時效制度之規定,訴訟時效應當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算。本案中,永恒公司于2002年11月27日向盤縣人民政府發出了《關于要求查處鄒林波非法侵占昆明市中山永恒公司樂民鎮龍井煤礦的報告》,要求保護其民事權利,應當視為其此時才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不應從企業被吊銷之日起算。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七十四條之規定,永恒公司向盤縣特區人民政府發出的報告,應屬于“向有關單位提出保護民事權利的請求”的法定時效中斷情形,故其于2003年5月28日向法院提起訴訟時未超過訴訟時效;
對永恒公司撤走全部管理人員,以后一直未在參與煤礦的經營管理,是否應視為其自動放棄經營管理權,并喪失了主張利益分配權利的問題。永恒公司一審時稱1998年其是被鄒品恒及鄒林波強行趕走的,而不是自己主動撤離的。但永恒公司沒有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該事實,且永恒公司如確系被鄒林波強行趕走,應當就此問題采取積極措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其對自己被侵權的事實發生而長時間不作任何反應,有悖常理,故永恒公司稱系被鄒林波強行趕走不足為信。一審時,盤縣樂民鎮政府也證實系永恒公司主動撤離,而非被鄒林波強行趕走,故可以認定,永恒公司是自行撤離的。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七條第一項“聯營體為企業法人的,聯營體因聯營合同的解除而終止”的規定,永恒公司在撤離后雖未再參與龍井煤礦的經營管理,但其并未與鄒品恒解除聯營協議,故不能由此認定其自動放棄了經營管理權并喪失了對聯營體利益分配的權利;
對龍井煤礦在其投資人均不存在的情況下,是否自然終止的問題。本院認為,1998年8月后,在永恒公司撤走后,龍井煤礦由鄒品恒繼續獨自經營管理。1999年9月29日,鄒品恒因病死亡后,龍井煤礦由鄒品恒之子即本案的上訴人鄒林波繼續經營管理。永恒公司于2001年5月23日被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吊銷營業執照,根據“聯營體為企業法人的,聯營體因聯營合同的解除而終止”的規定,由于永恒公司的清算人與鄒品恒的繼承人并未解除雙方的聯營協議,因此,作為聯營體的龍井煤礦并不是自然終止,其作為獨立法人仍然存在;
對永恒公司現在是否享有整改后的龍井煤礦的經營權問題。本院認為,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及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通知的要求,2001年6月19日后我省所有的鄉鎮煤礦停產整改,煤礦的“四證”收由省有關部門重新核發。龍井煤礦也被列為停產整改的對象。根據國務院上述通知的精神,煤礦被整改的結果或為徹底關閉,或為驗收合格重新核發“四證”恢復生產。煤礦整改屬國家政策,已向社會公開,應屬公眾公知事項,而永恒公司作為煤礦企業聯營方,理應知曉該政策,并應當積極行使權利。本案中,永恒公司不僅在整改前長期不參與聯營企業的經營管理,僅在企業已經整改驗收合格正處于證書核發過程中,且煤價上漲,煤礦增值期間才開始提出異議,而且未參與企業整改,其行為應當視為其自愿放棄整改及放棄與鄒林波繼續建立聯營關系的權利。而鄒林波根據整改的要求制定了整改方案和措施,投入大量整改資金、購置了新的設備,并已自己個人名義進行整改所必須的一切行為,使停產整改后的龍井煤礦通過了嚴格的整改驗收,并分別獲得了省人民政府有關管理部門再重新核發的“四證”,從而使已經停產的煤礦得以保留,并重新取得了生產、經營資格,鄒林波作為唯一參與整改人,理應成為整改后煤礦的唯一合法權利人。一審法院將整改后的龍井煤礦的經營權判給永恒公司是錯誤的。但鄒林波未經清算并實際利用原煤礦的所有財產,已經侵犯原煤礦其他投資人的剩余財產分配權、財產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2001年6月19日后我省所有的鄉鎮煤礦停產整改,故永恒公司及鄒品恒作為整改前龍井煤礦的投資人對聯營體所享有的股權收益只應算至此時。因在此之前雙方未對停產前龍井煤礦的收益和價值進行評估,也未清算,且在訴訟中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供相應的帳目供審計,故無法對龍井煤礦整改前的財產狀況進行確定。但永恒公司在撤離前確有投資,在無法對整改前的龍井煤礦作出審計及價值評估的前提下,參照2000年3月3日鄒林波以龍井煤礦名義所填寫并加蓋有主管部門印章的《盤縣特區鄉鎮煤礦申辦開采證審查表》上載明的資金額,認定當時煤礦有資金80萬元,再根據聯營協議確定的永恒公司與鄒品恒按8:2的投資分配比例,故永恒公司應分得64萬元及相應的利息;
本案雙方當事人是否享有主體資格。1、永恒公司的主體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0]24號批復,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后至被注銷前,該企業法人仍然應視為存續,其僅僅只是喪失了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能力,但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活動。因此,永恒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后至被注銷前,其仍然可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清算范圍內的活動,具有向人民法院起訴、應訴的資格。故鄒林波認為永恒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后即沒有訴訟主體資格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2、鄒林波是否享有主體資格。整改后的龍井煤礦是鄒林波利用原龍井煤礦財產再加上自己的投資建立起來的,整改后龍井煤礦的投資人雖登記為鄒林波與鄒品恒,但此時鄒品恒早已死亡,故煤礦的投資人實際就是鄒林波一人。屬于永恒公司所有的64萬元實際被鄒林波一人占有,故鄒林波侵權事實成立,應予以返還,因此鄒林波是本案一審的正當被告,故鄒林波稱其不是本案一審的正當被告的理由不能成立。因鄒林波侵犯的是永恒公司的財產權,而非經營權,故一審判決要求鄒林波返還永恒公司300萬元利潤及龍井煤礦經營權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應予糾正。
綜上,原判適用法律有誤,應依法予以糾正。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貴州省六盤水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03)黔六中民二初字第28號民事判決,改判為:鄒林波應于本判決生效后5日內返還給昆明市中山永恒公司64萬元及該款的銀行利息(該利息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從2001年6月19日起算至該款付清之日止);
二、駁回昆明市中山永恒公司其余訴訟請求。
一審本訴案件受理費45010元,由鄒林波負擔9002元,由昆明市中山永恒公司負擔36008元;一審反訴案件受理費10516元,由鄒林波負擔;鑒定費1000元由昆明市中山永恒公司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45010元,由鄒林波負擔9002元,由昆明市中山永恒公司負擔36008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唐 宏
本件與原件核對無異
?代理審判員 段 建 樺
代理審判員 高 峰
二00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書 記 員 管 勁 松(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上訴狀(刑事案件上訴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調解書(一審自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按二審程序再審改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將凍結的存款、匯款上繳國庫或者發還被害人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案件報告(高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取保候審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證據收據(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調查取證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代理詞(刑事)
2020-10-14罪犯保外就醫取保書
2020-10-14拘留決定書
2020-10-14補充偵查決定書
2020-10-14糾正審理違法意見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指令出庭通知書(送達受指令人民檢察院)
2020-10-14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悔改書(因取保候審給法官)
2020-10-14×××公安局立案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安排律師會見非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意見書
2020-10-14×××公安局拘傳證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