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東行終字第34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劉良林,男,1957年10月27日生,漢族,山東省萊州市人,東營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副研究員,住東營市淄博路33號。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東營市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劉國信,市長。
委托代理人胡新華,山東誠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張曉蘭,女,1973年3月26日生,漢族,東營市政府法制辦公室職工,住東營市東城遼河小區。
原審第三人東營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法定代表人朱明芝,所長。
委托代理人魏景海,男,1968年6月6日生,漢族,東營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副所長,住東營市東城四村。
原審第三人山東省東營市生產力促進中心。
法定代表人朱明芝,主任。
委托代理人孫洪勛,男,1963年12月生,漢族,東營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副所長。
上訴人劉良林因土地行政確認案不服東營區人民法院作出的(2003)東行初字第17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3年7月30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劉良林,被上訴人東營市人民政府(下稱“市政府”)委托代理人胡新華、張曉蘭,原審第三人東營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下稱“情報所”)委托代理人魏景海,原審第三人山東省東營生產力促進中心(下稱“促進中心”)委托代理人孫洪勛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標準和辦法,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后,方可使用土地。”因此,第三人促進中心向東營市國土資源局(原東營市土地管理局,下稱“國土局”)提出了用地申請,經被告研究后,同意將第三人情報所所使用的5223.5平方米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手續給其下屬企業第三人促進中心。第三人促進中心根據東土合字[2000]第135號《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書》先后兩次繳納出讓金共計1032163.60元。國土局根據土地登記規則的規定,對第三人促進中心提交的有關資料進行了調查后,對土地進行了變更登記,確認土地使用者為第三人促進中心,后經被告核實,認為符合頒證條件,所以被告為第三人促進中心頒發的土地使用證正確。原告劉良林對自己的主張向法庭提交的房屋所有權證及(東政)房地產買賣契約,僅能證實其對房屋有80%的產權。但未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對土地無使用權,所以原告提出其對土地享有合法使用權的觀點不能成立,不予支持。被告為第三人促進中心頒發的東國用(2000)第388號《國有土地使用證》(以下簡稱388號土地證),證據確鑿,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一審法院判決維持被告東營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11月7日向第三人促進中心頒發的388號土地證。
上訴人上訴稱,一、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1、上訴人與情報所簽定的《房地產買賣契約》第三條規定:雙方同意由甲方將房地產交付乙方。原審第三人情報所對此是非常清楚的;2、沒辦理土地使用手續的責任不在上訴人;3、沒辦理土地使用手續,并不影響上訴人擁有其使用權;4、促進中心取得的《土地證》嚴重違法;5、促進中心既沒有依法申請用地,也沒有合法使用土地,更不具有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任何資格;6、東營市規劃局為促進中心頒發魯17-00168號《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行為,已由(2003)東中行終字第8號行政判決認定程序違法;7、一審法院認定促進中心提出申請土地登記,經核實后頒發了388號土地證,這一認定是錯誤的。二、一審判決適用法律有誤。房屋的所有權和所屬的土地使用權是密不可分的。其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31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20條、23條、24條的規定。因此,請求法院:1、撤銷東營區法院(2003)東行初字第17號行政判決;2、撤銷被上訴人給原審第三人促進中心頒發的388號土地證;3、被上訴人承擔訴訟費。
被上訴人答辯稱,一、上訴人沒有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不具有合法的訴訟主體資格。上訴人雖然與情報所簽定了《房地產買賣契約》,并取得了該房屋80%的產權,但上訴人一直未將《房地產買賣契約》送土地登記機關備案,也未依法申請土地變更登記。只有依法登記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才受法律保護。上訴人對土地沒有合法的使用權,上訴人主張土地權利與法無據,上訴人不具有合法的訴訟主體資格。二、被上訴人為原審第三人促進中心頒發的388號土地證合法有效。綜上所述,一審法院認定上訴人沒有取得土地使用權,被上訴人頒發的388號土地證合法有效,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維持一審判決,駁回上訴人的訴請。
原審第三人情報所答辯稱,一、上訴人的上訴請求及理由不成立。被上訴人頒發的388號土地證的行為完全符合法律規定,上訴人的訴訟請求是不成立的。二、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二審法院應當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原審第三人促進中心答辯,同意原審第三人情報所的答辯意見。
二審中,根據法庭確定的審理重點,被上訴人市政府向法庭提交了以下證據:
1、用地申請。證明促進中心于2000年9月29日向國土局提出用地申請。
2、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證明促進中心與2000年10月18日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3、證明。證實2000年9月29日,原審第三人情報所同意將位于淄博路33號該所土地使用權交付下屬單位促進中心使用。
4、東區國(91)字第005號劃撥土地證書。證明該證已交回國土局,并依法注銷。
5、[2000]東政土批字111號用地批文。證明被上訴人市政府對促進中心補辦土地出讓手續的批復文件。
6、東土合字(2000)第135號《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書》。證明促進中心簽定了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7、土地登記申請書。證明促進中心的土地登記程序合法。
8、地籍調查資料。
9、土地登記審批表。
10、土地登記卡。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4、13條的規定。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3、6條的規定。證明不依法變更登記土地不受法律保護。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管理法》第59、60條的規定。證明未登記變更不受法律保護。
14、《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第6、24條的規定。
15、《山東省土地登記條例》第6、12條的規定。證明上訴人未按期申請變更登記。
16、《土地登記規則》第2、3、6、34、37、42、48、50條的規定。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4條的規定。
上訴人對被上訴人提交的以上證據發表以下質證意見:
對第1號證據,認為是后補的,且該證據與本案無關;對第2號證據,對建設許可證不認可;對第3、4號證據,與本案無關,不予認可;對第6號證據,對證據本身沒有異議,但程序違法;對第8號證據,土地部門沒有調查,不認可;對第5、6、7、9、10號證據,對證據本身沒有異議。對第11-17號證據,上訴人認為被上訴人提交法律方面的證據不全面。
二原審第三人對被上訴人提交的證據及上訴人的質證意見無發表質證意見。
上訴人向法庭提交以下證據:
1、淄博字第14008號房屋所有權證。證明上訴人對該房屋有合法的所有權。
2、(東政)房地產買賣契約字9700013號房地產買賣契約。證明上訴人對土地有使用權。
3、東國用(2000)字第388號國有土地使用證。
4、《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40、41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24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16條的規定。
被上訴人對上訴人提交的證據,發表以下質證意見:
對第2號證據,該證據僅能證明上訴人對房屋享有部分產權;對第3號證據,該證據還沒有生效,必須經房地產買賣主管機關審查批準后生效,該買賣契約并沒有經過土地部門審查批準。上訴人沒有申請土地變更登記,對土地不享有合法權利。對第1號證據,無異議。
二原審第三人對上訴人提交的證據發表的意見同被上訴人發表的質證意見一致。
原審第三人促進中心向法庭提交以下證據:
1、行政復議申請書;2、提出答復通知書;3、生產力促進中心管理辦法;4 、關于同意建立“山東省東營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批復”;5、東中行終字(2003)第8號行政判決書;6、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說明。以上證據證明,上訴人的行政復議申請,已超過法定期限,上訴人提起訴訟不符合條件,應裁定駁回起訴。
上訴人對促進中心提供的證據本身無異議,但認為該證據不能證明上訴人的行政復議申請和提起訴訟超過法定期限。
被上訴人對促進中心提交的第3、4、6號證據無異議,對第1、2、5號證據認為能夠證明上訴人申請行政復議時,已超過了6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不應受理。
經庭審舉證、質證、辯論,合議庭經評議確認:上訴人提交的1、2號證據與案件事實具有關聯性,認定為有效證據;被上訴人提交的證據能夠證明案件的事實,認定為有效證據;上訴人提交的其他證據及原審第三人提交的證據與本案無關,不予確認其效力。
經庭審舉證、質證、認證,本案確認事實同一審判決所認定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2000年9月,原審第三人促進中心向東營市國土資源局提出了用地申請。2000年10月27日,被上訴人作出了《關于東營市土地管理局向山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出讓使用權的批復》,同意將原審第三人情報所所使用的5223.5平方米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手續給其下屬企業原審第三人促進中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標準和辦法,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后,方可使用土地。”原審第三人促進中心根據東土合字[2000]第135號《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書》先后兩次繳納土地出讓金共計人民幣1032163.60元。東營市國土資源局根據土地登記規則的規定,對原審第三人促進中心提交的有關資料進行了調查,對土地作了變更登記,確認土地使用者為原審第三人促進中心,后經被上訴人審核批準后,于2000年11月7日為原審第三人促進中心頒發了388號土地證,上訴人對被上訴人頒發的該土地證不服,于2002年12月5日向山東省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復議申請,山東省人民政府于2003年1月28日作出了魯政復決字[2002]32號行政復議決定書,該決定維持了被上訴人為原審第三人促進中心頒發的388號土地證。上訴人劉良林所持有的房屋所有權證及(東政)房地產買賣契約,僅能證實其對房屋有80%的產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土地登記規則》的有關規定,只有依法登記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才受法律保護。上訴人未依法申請土地變更登記手續,因此,上訴人沒有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上訴人的上訴主張不能成立,上訴請求不予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件受理費五十元,由上訴人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宋繼業
審 判 員 侯麗萍
代理審判員 張曉麗
二00三年七月三十一日
書 記 員 翁秀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原判決用)
2020-10-14調查取證申請書
2020-10-14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函
2020-10-14×××人民法院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刑事申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單處剝奪政治權利用)
2020-10-14代理詞(刑事)
2020-10-14人民法院共同賠償決定書(供人民檢察院辦理共同賠償案件用)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回抗訴決定書(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備案)
2020-10-14不予批準逮捕案件補充偵查提綱
2020-10-14刑事申訴復查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詢問通知書
2020-10-14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指定管轄決定書(送達被指定管轄的人民檢察院)
2020-10-14換押證
2020-10-14×××公安局處理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公安局鑒定結論通知書
2020-10-14訊問筆錄
2020-10-14×××看守所收監執行通知書
2020-10-14提請減刑/假釋審批表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