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2005)渝一中行終字第207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重慶市對外經濟交流協會,住所地,沙坪壩區小龍坎新街26-5-16號。
法定代表人胡偉,常務副會長。
委托代理人肖麗梅,重慶市對外經濟交流協會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閻登明,重慶市對外經濟交流協會工作人員。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重慶市民政局,住所地,渝中區人和街40號。
法定代表人佘明哲,局長。
委托代理人浦吉,重慶市民政局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蔡唯,重慶市必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重慶市對外經濟交流協會(以下簡稱對外交流協會)因社團登記管理一案,不服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法院(2005)中區行初字第121號行政判決書,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5年7月14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對外交流協會的法定代表人胡偉、委托代理人肖麗梅、閻登明,被上訴人重慶市民政局的委托代理人浦吉、蔡唯出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人民法院經庭審質證認定如下基本事實:對外交流協會于1988年3月18日成立,1997年以前對外交流協會成立了四個分支機構,“獨聯體東歐研究委員會”、“北美西歐研究委員會”、“亞洲太平洋地區研究委員會”、“法律專業委員會”、1997年至2002年,對外交流協會又成立了“招商引資委員會”、“城市建設專業委員會”、“經濟文化委員會”三個分支機構,2001年,國務院民政部下發了《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和《全國性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復查登記工作方案》,重慶市市民政局于2002年3月12日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市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復查登記工作的通知》,并于2002年3月組織進行了培訓,對外交流協會派員參加了培訓并領取了社會團體分支(代表)機構復查登記表。但到2002年11月底市民政局結束專項清理和復查登記工作時止,市民政局未收到上訴人對外交流協會報送的復查登記申請以及辦理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復查登記材料。2004年6月11日,重慶市對外貿易經濟委員會給市民政局來函,認為對外交流協會未經有關部門審查批準,擅自設立“美國《僑報》中國西南特約記者聯絡處”,擅自設立分支機構以及《對外商務》違規開展經營活動等行為,請求市民政局依據對外交流協會的違法事實撤銷其登記。重慶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于2004年8月20日復函市民政局,對外協會1995年10月12日以(1995)會刊字第22號“關于同意成立美國《僑報》中國西南特約記者聯絡處”的批復屬于違法行為,建議主管部門依法嚴肅處理。重慶市新聞出版局于2004年8月11日給市民政局來函,認定上訴人對外交流協會主辦的承擔法律責任的《中外商務》開展經營活動,屬嚴重違規“。重慶市市民政局于2004年9月29日作出第20040002號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對外交流協會未經批準擅自設立社團分支機構,違法審批設立美國僑報中國西南特約記者聯絡處”;利用其內部資料性出版物《中外商務》開展違規活動,其行為違反了《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四條、第十九條和《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第三條規定,依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二款、五款規定,決定撤銷登記。對外交流協會不服市民政局作出的撤銷登記,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對外交流協會在復查登記中,未向市民政局報送其七個分支機構的復查申請和相關材料,辦理其分支機構機構、代表機構復查登記,同時又違法審批設立“美國《僑報》中國西南特約記者聯絡處”和利用其內部資料性出版物《中外商務》開展違規活動,重慶市民政局對其作出撤銷登記的行政處罰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據此判決維持市民政局作出的第20040002號行政處罰決定。
上訴人對外交流協會上訴稱:1、上訴人設立的分支機構在復查登記前,均通過了歷年的年檢資料作了申報,負責審批的主管部門和被上訴人并未提出異議,2002年開展的專項清理和復查登記期間,上訴人7個分支機構的復查登記申請和相關材料均報送給了業務主管部門重慶市對外貿易經濟委員會,因此,上訴人設立的七個分支機構并不是被上訴人認定的擅自設立。而是依法成立的;2、被上訴人重慶市民政局認定上訴人的違法事實根本不存在,因為認定該事實的證據系字跡模糊不清的一個復印件,庭審中上訴人請求市民政局出示原件,市民政局根本不能出示,上訴人確實代理過美國《僑報》組稿和經濟宣傳,當時得到市領導及業務主管部門重慶市對外貿易經濟委員會的認可和支持;3、關于利用其內部資料性出版物《中外商務開展違規活動問題,上訴人對外交流協會認為,《中外商務》系原告經合法批準出版的內部刊物,但被告市民政局以及市新聞出版局沒有任何事實證據證明《中外商務》有開展違規活動的事實。4、法律適用問題,上訴人認為,按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社會團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記管理機關給予警告,責令改整,可以限期停止活動,并可以責令撤換直接負責人的主管人員,情節嚴重的,予以撤銷登記,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被上訴人對上訴人作出撤銷登記,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上訴人在社團活動中有”情節嚴重“的違法行為,也沒有任何后果,因此被告作出的處罰是錯誤的。請求二審人民法院撤銷一審判決。
被上訴人重慶市民政答辯稱:1、國務院頒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施行后,在2002年進行了全國性的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復查登記工作。上訴人在《條例》施行前成立的四個分支機構,亞洲太平洋地區研究委員會,北美西歐研究會,獨聯體專業委員會,法律委員會屬于復查登記范圍,而上訴人在1998年以后成立的招商引資委員會,城市建設專業委員會、經濟文化委員會都沒有市民政局的批準文件,在復查登記中屬清理對象,在2002年復查登記中,上訴人也未向市民政局提交登記申請和有關材料,因此應認定擅自設立的分支機構;2、對外交流協會作出的《關于同意成立“美國<僑報>中國西南特約記者聯絡處的”批復確是復印件,但在2004年8月20日舉行的聽證會上,上訴人的法定代表人胡偉陳述就能認定這一事實的真實性,因此該事實足以認定;3、上訴人明知社團分支機構應當辦理登記手續,而上訴人卻不予辦理并開展活動,實屬情節嚴重。一審人民法院認定的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人民法院維持一審判決。
訴訟中,原審被告重慶市民政局向一審人民法院提交的證據有:1、2004年6月11日重慶市對外貿易經濟委員會渝外經貿函(2004)99號文。2、民政部關于印發《全國性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復查登記工作方案》的通知。3、全國性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復查登記工作方案。4、重慶市民政局關于開展全市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復查登記工作的通知。5、重慶市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復查登記工作實施方案。6、重慶市民政局民間組織管理局關于召開全市社團秘書長會議的通知。7、全市社會團體秘書長會報到冊。8、重慶市民政局社會團體核準登記公告。9、重慶市社會團體清理整頓報告書。10、對外交流協會2000年度社會團體年檢報告書。11、對外交流協會2001年度社會社會團體年檢報告書。12、重慶國際經濟關系學會、重慶市對外經濟交流協會2004年工作要求。13、重慶市民政局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14、重慶市民政局行政處罰聽證通知書。15、對外交流協會《關于延期舉行聽證的申請》。16、重慶市民政局行政協委員處罰聽證延期通知書。17、重慶市民政局行政處罰聽證筆錄。18、對外交流協會關于聽證會的補充陳述。19、對外交流協會關于同意成立“美國《僑報》中國西南特約記者聯絡處”的批復。20、美國《僑報》中國西南特約記者聯絡處印章印模。21、重慶市新聞出版局慶于《中外商務》有關問題的復函。22、重慶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關于認定美國《僑報》中國西南特約記者聯絡處有關問題的復函。23、《社會團體管理條例》、《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
訴訟中,原審原告對外交流協會向一審法院提交的證據有:1、2004年4月26日對外協會渝外經會(2004)09號強烈要求維護兩會依法年檢及恢復正常活動權利的再報告。2、2003年5月19日簽收單一份。3、2003年7月14日重慶市對外貿易經濟委員會關于對外協會有關請示的回復。4、2003年8月25日重慶市對外貿易經濟委員會關于對“兩會”開展活動的意見的通知。5、簽收單一份。6、對外交流協會章程。7、代理美國《僑報》中國內地專版協議書。8、美國《僑報》中國西南地區專版地區組稿采訪計劃書。9、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區分局批準刻章的憑證。10、關于美國《僑報》中國內地專版費用的換匯和匯出請示。11、重慶市新聞出版局渝新出報(1994)第11號文件。12、關于申請重新辦理《中外商務》雜志內部刊號的請示。13、重慶市,人部資料登記證。14、臨時性廣告經營許可證。15、簽收本一份。16、內部資料準印證。17、美國《僑報》西南專版兩份。
上述證據均隨案移送本院,經審查,原審人民法院對原審原告、原審被告提交的證據進行分析認定正確。本院所認定的事實與原判無異。
本院認為,依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規定被上訴人重慶市民政局是對社會團體進行臨督、管理的主管機關,具有對違反《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條例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的職權。本案中被上訴人重慶市民政局在2002年根據國務院民政部的安排對全市社會團體分支機構進行復查登記,上訴人重慶市對外經濟交流協會在全市開展的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復查登記中,參加了重慶市民政局組織的培訓,并領取了復查登記表格,但上訴人重慶市對外經濟交流協會一直末向登記管理機關報送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復查登記申請和相關材料,上訴人稱將七個分支機構的復查登記申請和相關材料報送給了業務主管部門重慶市對外貿易經濟委員會沒有證據證明。其行為違反《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十九條“社會團體成立擬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應當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向登記機關提交有關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名稱、業務范圍、場所和主要負責人等情況的文件申請登記”。而上訴人重慶市對外經濟交流協會設立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末向被上訴人重慶市民政局就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申請登記,被上訴人重慶市民政局依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對其作出撤銷登記的行政處罰并無不當,,上訴人重慶市對外經濟交流協會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原審人民法院判決維持重慶市民政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
本案件受理費100元,其他訴訟活動費200元,由上訴人重慶市對外經濟交流協會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楊 興 云
代理審判員 周 琦
代理審判員 賴 生 友
二 0 0 六 年 二 月 九 日
書 記 員 冉 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鑒定申請書
2020-10-14委托書
2020-10-14北京市______人民法院委托拍賣函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調解書(一審自訴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按一審程序再審改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按二審程序再審改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監視居住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調取證據材料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死刑命令(核準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死刑案件綜合報告(死刑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釋放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發還財物清單(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提請收集、調取證據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詢問通知書
2020-10-14解除監視居住通知書(送達執行機關)
2020-10-14刑事起訴書
2020-10-14檢察意見書
2020-10-14×××公安局不立案理由說明書
2020-10-14×××公安局逮捕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