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市大瀝榮業銳輝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專利無效行政糾紛案一審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4)一中行初字第1013號
原告南海市大瀝榮業銳輝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住所地
廣東省南海市大瀝廣佛路大鎮路段。
法定代表人麥銳明,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劉曉雪,
廣州創穎專利事務所專利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曹可芬,廣州創穎專利事務所專利代理人。
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薊門橋西土城路6號。
法定代表人王景川,主任。
委托代理人顏廣成,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外觀申訴處審查員。
委托代理人崔國振,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行政訴訟處審查員。
第三人何廣榮,男,漢族,1970年9月22日出生,住廣東省南海市獅山區大渦塘西三村鳳山巷28號。
原告南海市大瀝榮業銳輝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簡稱榮業銳輝公司)不服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于2004年10月25日作出的第6506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簡稱第6506號決定),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于2004年11月23日受理本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通知何廣榮作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于2005年4月2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榮業銳輝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劉曉雪、曹可芬,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顏廣成、崔國振到庭參加了訴訟。第三人何廣榮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第6506號決定系專利復審委員會就榮業銳輝公司針對何廣榮享有的名稱為“型材(3-2019)”的外觀設計專利(簡稱本專利)所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作出的。專利復審委員會在該決定中認定:
1、榮業銳輝公司提交證據的可采性。證據1是廣東省
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簡稱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00)佛中法知初字第82號
民事判決書,證據1-1是(2000)佛中法知初字第82號民事案件的原告梁納新提交的何廣榮
侵權產品的手繪草圖,證據6是(2000)佛中法知初字第82號民事案件的
開庭筆錄。上述證據均是從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案卷中復制的,專利復審委員會予以采納。
2、事實的認定。證據1-1所表示的四邊形四邊均閉合。證據6中何廣榮認定侵權產品應是一邊有缺口的產品,此與證據1所描述的“四邊形的一條邊沒有閉合”的被控侵權產品互相吻合。由證據1中認定的事實可知,何廣榮在本專利申請日之前的1999年7月生產銷售了兩款鋁材,對其中一款被控侵權產品的描述與何廣榮自認的圖形基本一致,由此可以進一步確認何廣榮自認已經在1999年7月生產并銷售了與證據1-1手繪草圖所示產品相比唯一差別為一邊不帶缺口的型材。綜上,專利復審委員會結合證據1、證據1-1、證據6作為認定在先設計的基礎,認為在先設計的判斷依據是當事人自認的(除指出:“一邊有缺口”外)且與法院判決中所描述的產品特征基本一致的草圖。
3、關于相近似的判斷。將本專利主視圖(截面圖)與何廣榮自認的圖形即與案卷中的草圖相比較一邊未閉合的圖形相比,其不同之處在于:草圖表示的是“T”字形突起,而本專利所表示的是“7”字形突起,兩者
其它部位均相同。對于整體形狀而言,“T”字形突起形狀的差異僅為局部細微的變化,在整體視覺效果上沒有構成顯著差異,容易使一般消費者在購買和使用上述產品時在視覺上產生混淆。據此,二者屬于相近似的外觀設計。
榮業銳輝公司提交的證據可以證明,在本專利申請日之前,何廣榮已經公開銷售了與本專利相近似的外觀設計。在得出上述結論的基礎上,專利復審委員會對榮業銳輝公司提交的其它證據不再予以評述。綜上,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6506號決定,宣告本專利權無效。
原告榮業銳輝公司不服該決定,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其訴稱:
第6506號決定對本案重要事實的認定錯誤。何廣榮曾經在2000年7月因為生產與案外人梁納新的ZL99330223.8號專利相同、相近似的屏風型材在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產生訴訟。經審理,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0)佛中法知初字第82號民事判決書(證據1)。該判決認定了如下事實:1、“被控型材有兩款,一款是四邊形四角各有一個箭形倒勾,但四邊沒有一個T形突起,另一款是四邊形的一條邊沒有閉合,該邊的兩角各有一個半邊箭形倒勾,兩個半邊箭形倒勾的相向面有一弧形邊將它們連接在一起,其余兩角各有一個箭形倒勾,三條邊上各有兩個‘7’字形突起。”2、“被告何廣榮于一九九九年七、八月開始將上述兩款鋁材作配件制作、銷售屏風。”3、何廣榮與南海市獅山創時貿易有限公司曾聯名印制廣告宣傳冊,宣傳各自產品,并且印有438立柱鋁材(沒有T形突起的款式)圖形。
此外,(2000)佛中法知初字第82號民事案件開庭筆錄(證據6)記載了何廣榮的答辯:“我們曾經就第二次產品向專利局申請,也獲得了授權通知,故我們此產品并沒有侵犯原告的專利;從外觀和結構上來看,都是不相似的。我們的產品有一邊是有缺口的,原告的專利是沒有的,這方面是不一樣的。我們是在99年7月生產此產品的。”根據上述判決書的認定及何廣榮的答辯,何廣榮所說的申請了專利的第二款屏風型材就是本專利。
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僅采納了證據1、證據1-1、證據6,而沒有采納榮業銳輝公司與何廣榮均沒有異議的證據2,也沒有對榮業銳輝公司提交的其它證據予以評述,錯誤地將申請日前公開銷售的型材的三條邊上的“7”字形突起認定為“T”字突起。被告擅自改變已經發生
法律效力的判決書所認定的法律事實,將兩個本應認定為“相同”的外觀設計認定為“相近似”,損害了原告的權利。原告認為,證據1-1中的“T”字形突起應該是筆誤,證據1及證據6均可以證明是“7”字形,且實物和反證3也證明438屏風使用的柱形型材的截面都帶有“7”形突起。綜上,原告榮業銳輝公司請求人民法院判決:1、更正第6506號決定中對相關事實的錯誤認定;2、維持第6506號決定的結論。
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辯稱:(2000)佛中法知初字第82號民事判決書認定的事實是:何廣榮銷售了兩款屏風,一款438屏風為《創時和新達》宣傳冊中的,另一款438屏風是侵權產品手畫圖中表示的產品。雖然該民事判決書認定了三條邊上各有兩個“7”字形突起,但外觀設計應當以圖片或者照片為準,如果僅僅是文字描述,無法與本專利進行直接比較,因為文字描述無法用于評判本專利是否屬于新設計。侵權產品手畫圖所表示的是“T”字形突起,因此,第6506號決定認為二者不同之處僅在于:草圖表示的是“T”字形突起,而本專利所表示的是“7”字形突起。綜上,被告認為,第6506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
適用法律正確,審理程序合法,請求人民法院予以維持。
第三人未向本院提交書面的意見陳述。
本院經審理查明:
2000年8月17日,何廣榮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名稱為“型材(3-2019)”的外觀設計專利(即本專利)申請。2001年2月14日,本專利申請被授權公告,其專利號為00324117.3,專利權人是何廣榮。本專利公報有4幅視圖,即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和仰視圖(主視圖見附圖1)。
2003年4月9日,榮業銳輝公司以本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為由,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2003年11月12日,榮業銳輝公司再次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并提交了8份證據。其中:
證據1為(2000)佛中法知初字第82號民事判決書復印件。該判決書是針對原告梁納新訴被告何廣榮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而作出的。其載明原告提交的證據包括二被告新產品的手畫圖及被控產品實物,并載明:“綜合分析上述原、被告的舉證、質證及本院調查筆錄和庭審筆錄,本院認定的基本事實如下:……被控型材有兩款,一款是四邊形四角各有一個箭形倒勾,但四邊沒有一個T形突起,另一款是四邊形的一條邊沒有閉合,該邊的兩角各有一個半邊箭形倒勾,兩個半邊箭形倒勾的相向面有一弧形邊將它們連接在一起,其余兩角各有一個箭形倒勾,三條邊上各有兩個‘7’字形突起。……被告何廣榮于一九九九年七、八月開始將上述兩款鋁材作配件制作、銷售屏風”。該判決同時認定被告何廣榮與被告南海市獅山創時貿易有限公司曾聯名印制廣告宣傳冊,宣傳各自產品,并且印有438立柱鋁材(沒有T形突起的款式)圖形,但沒有印弧形邊的那款。[Page]
證據1-1是(2000)佛中法知初字第82號
案件檔案中復印的由該案原告提供的被告何廣榮的侵權產品和專利號為99330223.8的外觀設計的手繪草圖一張(見附圖2)。
證據2是(2000)佛中法知初字第82號案件中的《創時和新達》宣傳冊復印件。
證據6是摘錄的(2000)佛中法知初字第82號案件涉及的筆錄4頁。其中的開庭筆錄載明何廣榮稱:“我們的產品有一邊是有缺口的,原告的專利是沒有的,這方面是不一樣的。我們是在99年7月生產的此產品的。”
此外,榮業銳輝公司還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交了438屏風實物小樣(即被告
證據清單中的證據9)。
2004年3月8日,專利復審委員會進行了口頭審理。2004年10月25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依據榮業銳輝公司提交的證據1、證據1-1、證據6作出第6506號決定。第6506號決定未就是否采納證據2進行評述。
在本案庭審過程中,專利復審委員會稱證據9中的438屏風小樣未向本院提交并聲明放棄,榮業銳輝公司則要求專利復審委員會提交該小樣。榮業銳輝公司認可其在無效程序中提交的438屏風實物小樣是本專利申請日之后的產品。此外,專利復審委員會認可(2000)佛中法知初字第82號判決已生效,并認為:如認定在先銷售產品的三條邊上的突起是“7”字形而非“T”字形,則在先銷售產品與本專利相同。
上述事實有證據1、證據1-1、證據2、證據6、第6506號決定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
一、何廣榮于本專利申請日之前銷售的型材的三條邊上的突起是“7”字形還是“T”字形。
證據1是生效的(2000)佛中法知初字第82號判決,該判決在綜合分析當事人舉證、質證及該院調查筆錄和開庭筆錄的基礎上,認定何廣榮在本專利申請日前銷售的型材的三條邊上各有兩個“7”字形突起。《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2]21號)第七十條規定,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或者
仲裁機構裁決文書確認的事實,可以作為定案依據。因此,(2000)佛中法知初字第82號判決認定的在先銷售的型材“三條邊上各有兩個‘7’字形突起”的事實應當作為認定本專利是否與在先設計相同或相近似的依據。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第6506號決定中認可了生效判決的可采信性,但卻未采納生效判決認定的相關事實,而是依據證據1-1,即案外人梁納新提交的其認為是何廣榮銷售的侵權產品的手繪草圖并結合證據6認定申請日前銷售的型材的三條邊上的突起是“T”字形,從而得出與生效判決不同的事實認定。由于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作出(2000)佛中法知初字第82號判決時,已經綜合考慮了證據1-1、證據6,因此,專利復審委員會未采納生效判決認定的事實不當,本院予以糾正。
二、本專利與在先設計是相同還是相近似。
由于專利復審委員會在本案庭審過程中認為,如果認定在先銷售的型材的三條邊上的突起是“7”字形,則本專利與在先設計相同,故本院在糾正專利復審委員會上述認定事實不當的基礎上,認定本專利與在先設計相同。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第6506號決定中基于不當的事實認定作出本專利與在先設計相近似的結論不妥,本院予以糾正。由于本專利與在先設計相同,故第6506號決定認定本專利權的授予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是正確的。
在得出上述結論的前提下,本院對專利復審委員會是否應當采納榮業銳輝公司提交的證據2及是否應當提交438屏風小樣不再予以評述。
綜上所述,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6506號決定雖然認定部分事實有誤,但尚不足以導致決定結論的錯誤,故本院在糾正錯誤的事實認定的基礎上,維持第6506號決定。但鑒于原告起訴認為被告認定事實有部分錯誤的理由成立,故本案
訴訟費應當由專利復審委員會負擔。綜上,原告榮業銳輝公司的訴訟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本院判決如下:
維持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6506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被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7日內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各方當事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提交
上訴狀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1000元(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黃樓支行,戶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帳號:144537-48),上訴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儀 軍
代理審判員 江建中
代理審判員 趙 明
二 ○ ○ 五 年 六 月 七 日
書 記 員 周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