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人名義簽訂合同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對方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以虛構的單位名義或者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二)使用偽造的、偽造的合同材料的,涂改、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為擔保;
(3)無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引誘對方繼續簽訂、履行合同;
(4)收貨后逃逸的,(五)以其他方式騙取對方財物的。
案情簡介:2012年7月29日,王某以他人名義簽訂合同
用偽造的戶口簿和身份證冒充業主即王某父親的身份。在一家房屋中介公司,他以賣房為由與徐某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約定購房價格為100萬元,并當場向徐某收取定金1萬元。2012年8月12日,王某向徐某收取首期款29萬元,并同意支付過戶后的余款。雙方在辦理房地產過戶手續后,王某虛假身份被住建委工作人員發現,余額未獲。2013年4月23日,王某被公安機關抓獲。次日,王某的親屬將贓款退還給徐某,徐某向王某表示理解。法院判決:以他人名義簽訂合同,構成合同詐騙罪。
王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他人名義簽訂合同,其行為已構成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6年,并處罰金6萬元。
本案中,王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徐某父親的名義與徐某簽訂房屋買賣合同,騙取徐某財物。徐某已向王某交付30萬元,構成詐騙罪。但王某的詐騙行為是以簽訂合同的形式進行的,因此應優先考慮特別條款,以合同詐騙罪定罪。王某被繩之以法后,王某的親屬將贓款退還給徐某,徐某向王某表示理解為王某從輕處罰的情節。
以上是關于以他人名義簽訂合同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小編提醒群眾,在簽訂合同時,首先要確認是否是簽字人本人,而不是簡單地看合同內容來促成交易。如果您對合同詐騙罪有任何疑問,律霸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希望您能在這里得到更全面、更貼心的法律服務。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辦法有哪些
2021-01-18拘留通知書一般寄到哪
2021-03-11共享單車用戶訂立合同時應注意的事項
2021-01-18不贍養老人能正常分配撫恤金嗎
2021-01-23再審時變更訴訟請求怎樣進行
2020-11-16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競業限制代簽合同的效力
2020-12-05保險表見代理的認定問題有哪些
2021-02-10人身保險有怎樣的特征
2021-03-23車禍理賠清單
2020-12-01保險業務規則和保險組織機構管理規定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6老人還能買保險嗎,該回避什么險種,適合什么險種及有什么投保竅門
2020-11-17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包括哪些
2021-01-31保險人的權利和義務
2021-01-31保險公估人的作用
2021-02-01土地轉讓稅費一般是多少
2021-02-09村干部挪用土地出讓金怎么處罰
2021-01-08拆遷補償協議沒簽房產證能交嗎
2021-03-10在征地拆遷過程中,一書四方案有什么意義
2021-03-14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