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銷和可修改合同的效力是什么中國《合同法》第54條規定:“下列合同的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訂立合同明顯不公平如果一方以欺詐、脅迫或利用他人危險的手段使另一方違背其真實意圖訂立合同,受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解除合同。當事人要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本條明確規定了在何種情況下可以撤銷合同(1)有重大誤解的合同,所謂有重大誤解的合同,是指《關于合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1條,其中行為人由于對合同重要內容的錯誤理解而導致其含義和表達不一致。“如果行為人對行為的性質、另一方、標的物的種類、質量、規格和數量的錯誤理解,使得行為的結果與其意思相反,并造成重大損失,則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
本規定解釋了合同的基本內容,但存在重大誤解。重大誤解的特征在民法理論中,重大誤解也稱為錯誤。有兩種情況:(1)意義與事實不一致,(2)意義與表達不一致。根據德國法學家薩爾尼的觀點,前者是真正的錯誤,即動機錯誤;后者不是真正的錯誤,即法律行為的錯誤或直接稱為錯誤。重大誤解通常具有以下特點:(1)誤解是當事人理解上的錯誤。該錯誤是由于當事人的內在意思瑕疵而非其他原因造成的。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與其內在意思一致,即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識、技能或信息等內在意思缺陷,對合同內容產生誤解。(2)誤解是當事人對合同內容的錯誤理解。誤解的對象是合同的內容,這是對合同內容的錯誤理解,因此當事人訂立了合同。合同的內容主要是合同的主要條款。只有當雙方誤解了合同的主要條款時,才可能成為重大誤解。在訂立合同的動機和使用合同條款時可能會發生誤解,這不能構成重大誤解。(3)誤解直接影響到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基于當事人對合同內容的錯誤理解,必然影響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給被誤解的一方造成損失。正因為如此,法律將重大誤解視為合同相對無效的原因,并授予誤解方變更或取消合同的權利。重大誤解的構成要素通常基于相互誤解,但單方面誤解除外。重大誤解的構成要素如下:(1)利益表達的確立。主要誤解發生在意圖表達上。如果意向表達不成立,則不會發生重大誤解。因此,要構成重大誤解,就必須有有效的意思表示。在沒有意圖表達的情況下,如果意圖表達根本不成立,則不構成重大誤解。要確定意志表達的確立,必須根據意志表達確立的一般要素進行衡量,并具有表達內心意志的有效意義和通過其外在化內心意志的表達行為。(2)意義表達的內容必須與內在效果意義不一致。重大誤讀表意文字首先應具有內在效應意義的存在。無意識的表達,沒有內在效果的意義,就沒有誤解。其次,表意文字應將其意義外化為意圖的表達。不表達其意圖的行為以及偶爾和客觀地具有表達價值的行為都是不表達的。沒有明確的行為,也不構成誤解。第三,表意文字的內部效果意義與其表達不一致,即其意義表達的內容與內部效果意義相反。(3)必須表明人不知道內部效果,意義與表達不一致,以及缺乏理解的原因。這是造成重大誤解的主觀因素。學者們認為,造成重大誤解的原因一般是行為人的疏忽行為,即行為人的粗心和疏忽。然而,我們應該注意兩點:第一,過失不是重大誤解的構成要素。重大誤解的主觀因素是缺乏理解。缺乏理解的原因可能是疏忽或無知。其次,應當限制過失的程度,即重大過失超越了重大誤解主觀要件的范圍,不構成重大誤解,也不產生撤銷權。《日本民法典》第95條后一款規定,當表意文字遭受重大損失時,表意文字不能自行主張其無效。(4)誤解必須重大。所謂誤解是重大的,即行為人所表達的意思與其真實意愿之間存在重大差異,對當事人應當享有的權利和義務產生重大影響。重大誤解的具體確定應根據當事人誤解的不同情況,考慮當事人的地位、活動性質、交易習慣等因素。判斷誤解重要性的簡明標準是表意文字已經或可能遭受更大的興趣損失。重大誤解和欺詐之間的差異和明顯的不公平。嚴重誤解和欺詐都包含對表意文字的錯誤理解問題。二者的根本區別在于,在嚴重誤解的情況下,誤解方由于自身過錯(非故意)而陷入錯誤理解,而不是欺詐的結果;在欺詐的情況下,欺詐者的誤解是由他人的欺詐行為引起的,這導致他作出不真實的意圖表達,而不是他自己的過錯。重大誤解和明顯不公平之間的區別。如果一方利用其優勢或另一方缺乏經驗與另一方簽訂合同,明顯不公平的后果通常與另一方的重大誤解有關。重大誤解與顯失公平的區別在于:一方面,重大誤解合同不要求后果顯失公平;另一方面,表意文字不能以自己的過錯主張變更或解除合同,但如果這種單方面的誤解導致明顯的不公平后果,法律可以提供救濟。主要誤解從司法實踐的角度來看,主要誤解包括以下幾種情況:(1)對合同性質的誤解,如錯誤地將銷售作為禮物或將禮物作為銷售;(2)對當事人的具體身份的錯誤理解。例如,如果基于情感、信用和具體履約能力對合同當事人的身份存在誤解,則可以將其視為重大誤解。(3)對標的物性質的誤解,例如,將鍍金物品視為純金,將原件視為贗品。(4)對主題質量的錯誤理解。當標的物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合同目的或當事人的重大利益時,對質量的誤解可以構成對標的物價值的重大誤解,例如將價值只有1000元的標的物誤認為10000元。此外,當事人對標的物的數量、包裝、履行方式、履行地點、履行期限等內容的誤解,不影響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或者合同目的的實現,這不應被普遍認為是一個重大誤解,以上是對《呂巴》編輯關于“合同解除”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解釋。通用域名格式。你可以仔細閱讀這篇文章,做出明智的決定,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處理。我希望編輯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o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同居女友能繼承男友的財產嗎
2020-11-15法院起訴撤銷合同要多少訴訟費
2020-12-28全國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一致嗎
2020-12-05破產和解是否有利于債權人債權利益的實現
2021-01-16非直系親屬能贈予嗎
2021-01-07再婚放棄撫養權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5信用卡逾期不還會怎樣
2021-01-10房產確權訴訟要所有繼承人嗎
2021-01-28未簽訂勞動合同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1-12違反競業限制造成實際損失如何舉證
2020-12-11試用期時間有啥規定
2021-03-11員工受傷申請調崗可以嗎
2020-12-01勞動糾紛仲裁的手續有哪些
2021-01-13平安意外險理賠時間需要多久
2020-12-12拼車出事故責任誰來擔
2021-02-10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保險公司在有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該怎么做
2021-01-02保險公司賺錢問題的方法有什么
2021-02-02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21人身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