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曾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員工。由于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無法安排劉。劉于2000年1月進入企業再就業服務中心。雙方簽署《再就業服務中心管理協議》(以下簡稱協議)。同年10月19日,劉申請自謀職業,再就業服務中心根據《勞動法》及有關規定與他解除協議,解除勞動合同,并向劉支付經濟補償金。為了鼓勵下崗職工盡快實現再就業,北京也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根據不同的再就業方式,他們可以享受剩余資金。在辦理最后手續時,劉遇到了阻力。廠長說,該企業財務困難,已經支付了經濟補償,無法再支付剩余資金。劉被要求放棄。如果他不放棄,企業將不會辦理自營就業的相關手續。為了盡快實現再就業,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劉不得不同意企業的意見,即企業不會支付劉的資金余額,而是會在“接受解除勞動合同的資金余額表”上簽字。2000年11月9日,企業在劉背后開立了一個現金賬戶,表明劉已將余額5232元退還給企業,實現了企業收支賬戶的結余。事后,劉認為該企業的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在上訴期限內向仲裁委員會起訴該企業,要求企業補發5232元資金余額仲裁結果:某汽車修理廠補發劉5232元資金余額評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規定的無效民事行為類型包括一方使另一方違背自己的意思表示行為以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為手段的真實意思表示,并規定了無效的民事行為,該行為從一開始就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勞動法》第18條也規定了類似的內容,這表明脅迫構成民事行為的必要要件之一是一方有違法行為,表現為脅迫損害另一方或其他人的合法權益,脅迫的內容是違法的。乘人之危是指一方利用另一方的痛苦,迫使另一方違背其真實意愿行事的行為。1998年7月21日,北京市印發了《北京市再就業服務中心管理規定》,其中第十五條規定了“為鼓勵下崗職工盡快實現再就業,對第一年內實現再就業的,可將當年社會保險費余額支付給下崗職工本人”的激勵政策。2000年1月,進一步放寬下崗職工再就業的財政補貼政策出臺。除上述規定外,他們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再就業方式享受第二年的財政補貼。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享受這些激勵政策,員工劉盡快實現再就業是無可厚非的。修理廠利用劉的緊迫性,要求他在同意辦理自營就業手續之前先把余款交出來。這是對損害員工經濟利益的威脅,這是非法的,違反了現行政策。雖然維修廠提供的《勞動合同終止經濟補償表》上有劉的簽名,但在維修廠的脅迫下,這違背了劉的真實意圖,委員會對此不予確認。它是一種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就沒有法律約束力。因此,仲裁裁決:修理廠補發劉的5232元資金余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只聚眾沒打架怎么處罰
2021-02-07有限公司章程范本(一)
2020-12-27個體工商戶稅收標準是什么
2021-02-26被限制減刑的人能否假釋
2021-03-21什么是贍養
2021-03-01單位公款打入私人賬戶會被判嗎
2020-12-19請人裝修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0買房注意購房合同的九個看點
2020-11-27軍人病退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3-20遲交保險費會有哪些后果
2021-01-05對內資保險公司誠信問題的深層思考
2021-03-09開車身亡保險賠嗎
2020-12-26失火引起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8如何快速獲得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23如何理解互聯網保險
2020-12-24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應該將重復保險的情況告訴各保險人嗎
2020-11-11車禍保險公司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0-12-11土地流轉方式
2021-03-17公益拆遷就是國家拆遷嗎
2021-02-20農村拆遷如何拿安置房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