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財務預算制度不完善
預算管理是企業集團加強內部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的企業集團不重視預算,使預算不能成為生產經營活動的“合法”依據,隨意變更預算,造成財務監督考核的弱化;有的企業集團預算不科學,缺乏可靠的預算依據和計量標準,使得預算指標離實際情況太遠,無法落實。
2。財務控制目標的多元化
國有企業集團的目標不僅是股東財富最大化,還具有擴大就業、維護金融秩序穩定等功能。還有許多由政府組建的國有企業集團。從控制權和控制收益的角度看,各級領導特別是高層領導對國有企業的資源有相當大的控制權,這就使得“在職消費”成為可能。在職消費將公司的生產性資源轉化為非生產性資源。同時,各級領導都有擴大集團企業規模的動機,因而有過度投資的沖動,給企業集團帶來財務風險和操作風險,削弱了財務控制的力度。很多企業集團在決策時,為了進一步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往往在年度利潤計劃中收場。他們只滿足于制定年度銷售收入、成本、目標利潤等幾個總體指標,而不是進一步具體化決策,制定月度、季度、年度財務預算進行控制和管理。他們在年終決算時只知道預算的完成情況,不能事前、事中控制。
4。資金使用效率低。在一些企業集團中,下屬企業大量資金閑置沉淀,而其他企業資金短缺,大量向銀行借款,造成財務費用增加。多數企業集團將多元化經營作為分散風險、提高競爭力的最有效策略,但同時卻忘記了自身的專業優勢,導致各子公司投資分散、產品脫節,使企業失去協同效應和規模效率。采取企業集團內部財務控制和監督管理措施,規范企業集團內部治理結構。企業集團應引入多元股東,特別是非國有股東,有利于所有者發揮應有的作用,形成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多元股東的制衡容易實現政企分開,為企業集團公司治理結構的規范運作創造基礎條件,實現企業的真正目標——股東財富最大化。同時,還可以減少“在崗消費”,保證生產資源的合理利用。(2)確定產權管理水平。在目前企業集團內部管理體制不完善的情況下,產權管理水平應控制在**公司和子公司兩個層次,最多不超過母公司、子公司和孫公司三個層次;同時,盡快制定有效的產權投資管理制度。規范治理結構是企業集團實施財務控制和監督的基本保證。否則,由政府主導的單邊公司治理結構將帶有更多的行政色彩,這將使行政控制取代產權控制,導致內部財務監控的薄弱。(1) 建立統一的信息網絡體系。在傳統的企業管理中,由于各部門的信息系統是孤立的,很難實時動態地獲取、存儲、處理和傳遞信息。因此,有必要運用信息管理手段,建立統一的信息網絡體系,將網絡、數據庫和管理軟件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企業內部網絡、企業間網絡和互聯網跨越信息傳遞的時空屏障。數據庫不僅可以存儲大量的信息,而且可以根據企業財務管理的需要定義數據結構,對數據進行處理和管理,從而提高數據的質量和利用率。管理軟件是企業對經濟活動中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進行管理的應用平臺,為實現財務集中管理提供了接口。只有將三者結合起來,才能為企業集團財務集中管理提供信息載體。(2)建立完整的會計和業務流程。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將會計過程與業務過程分開。財務管理只對財務收支活動進行管理,對相關業務活動的關注較少。因此,會計信息忽視了許多重要的管理信息,導致了信息流、資金流和物質流的不一致。因此,要打破內部部門之間的界限,重新組織內部工作流程,將會計流程與業務流程有機結合,借助網絡平臺實現財務與業務的融合。通過信息管理系統的實時處理,業務信息按照信息規則自動生成財務信息,保證財務信息采集和處理的實時性、完整性、準確性和有用性,為財務集中管理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3)設計新的財務組織結構。為了實現會計流程與業務流程的一體化,企業集團的組織結構也應隨之改變;為了保證財務與業務協同的實現,財務人員應滲透到各業務部門的各個工作環節。另外,考慮到財務信息的效率,應盡量降低財務部門的中間管理水平,從而降低財務控制系統的運行成本,提高組織的運行效率。財務集中管理是借助于網絡、IRI和技術實現信息和資源的整合。橫向上,通過將財務嵌入企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實現對整個企業集團經營過程和增值過程的財務管理;為了更好地實現企業集團的規模效益,應加強對**下屬企業的管控協調**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經營目標。因此,財務集中管理的準備工作、會計流程再造和組織結構再設計應同步進行。組織結構應適應新的會計流程。同時,對會計流程和組織結構的重新設計也要使it技術真正發揮其作用,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簡單的企業集團網絡建設上,使網絡具有可操作性。(1) 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離不開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為了保證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必須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內部審計機構的管理模式。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在董事會中設立審計委員會,既能保證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又能使審計委員會參與公司重大決策的全過程,形成事前監督,事中事后,真正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2)改變傳統的“審計型”內部審計,向管理型審計轉變。管理審計應以財務審計為基礎,通過對子公司經營管理過程和內部控制狀況的調查分析,提出改進建議;通過對子公司經營業績和計劃完成情況的審計評價,作為考核經營者的依據;通過對子公司經營業績和計劃完成情況的審計評價,開展管理審計;通過對子公司經營政策和活動的審計和監督,使其與總體發展戰略和政策相一致公司董事會成員。一是對事業部的經營業績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行政處罰公告告知多長時間有效
2021-01-11稅收保全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嗎
2020-12-14農民工工傷賠償的范圍有哪些
2021-02-17如何通過公司章程限制股權轉讓
2021-01-19擔保人有擔保期限嗎
2020-12-14哪些人能享有探望權,探望權有哪些內容
2021-01-08我國各省市交通事故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標準
2021-02-01交通事故精神損失費最多賠償多少錢
2021-02-16口頭約定產生糾紛是否屬于合同糾紛
2021-02-14反擔保合同抵押中雙方的權利義務是什么
2020-11-12買受人遲延受領貨物造成貨物變質的,風險誰來承擔
2021-01-07怎么證明是在商場摔傷,有哪些相關法律依據
2021-01-02未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0-12-28保險合同的方式是什么解除的?
2021-02-14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保險公司利用公司內部文件規定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25患白血病遭保險公司拒賠
2021-03-17車禍后異地維修保險如何處理
2021-02-09車禍后保險金怎么申請
2020-11-09買保險一定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