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可以分為三類:政府審計、獨立審計和內部審計。政府審計是政府審計機關依法進行的審計,在我國一般稱為國家審計。中國國家審計機關包括國務院設立的審計署及其派出機構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立的審計廳(局)。國家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對國務院各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和國家金融、金融機構的財務收支和經濟效益進行審計監督,國有企事業單位和其他國有資產單位。各國政府審計都具有履行法律賦予的審計監督職責的強制性。獨立審計是指受注冊會計師委托進行賠償的審計活動,也稱為私人審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獨立審計基本準則》中指出,“獨立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依法接受委托,獨立審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及有關資料,發表審計意見。”獨立審計風險高,責任重。因此,審計理論的產生和發展以及審計方法的改革基本上都是圍繞獨立審計展開的。內部審計是指由本單位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對本單位的財政收支和經濟活動進行獨立審查和評價,并將審計結果向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報告。這種審計的目的是幫助單位提高內部控制、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在西方國家,內部審計一般被認為是總經理的耳目、助手和顧問。1999年,國際審計協會理事會通過了內部審計的新定義,指出“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服務。它的目標是增值和改善經營。它通過系統化、規范化的手段,對風險進行評估,完善組織的風險控制和治理結構,從而實現組織既定的目標。”其次,根據審計的基本內容,按照審計的內容,審計一般分為財務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第一,財務審計是檢查被審計單位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和合法合規性,旨在糾正錯誤,防止舞弊。具體來說,財務審計還包括預算執行審計(即審計機關對本級和下級政府組織財政收入、分配財政資金的活動進行審計監督)、財務決算審計(即,審計機關對下級政府財政決算的真實性和合規性進行審計監督;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即審計機關對非預算活動進行審計監督)對資金的籌集和使用進行審計監督。財務審計是對企事業單位資產、負債和損益的真實性和合法合規性的檢查。由于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反映在會計報表中,財務審計往往表現為對會計報表的審計。
財務審計在審計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可以說是一種傳統的審計,由于這種審計主要是按照國家法律和各項財務政策、管理程序進行的,所以也叫依法審計。在我國開展財務審計過程中,如果發現被審計單位和人員有嚴重違反國家金融法律法規、侵占國有資產、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往往會立案進行深入審查,以查清違法違紀事實,并作出相應處罰。這種專項審計一般稱為財務法紀審計,本質上只是財務審計的深化。經濟效益審計是對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效率、效果和效率進行檢查和評價,旨在促進被審計單位提高人力、物力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盈利能力,實現經營目標。在西方國家,經濟效益審計又稱3E(efficiency,effective,economy)審計。國際最高審計機關組織(INTOSAI)將政府審計機關的經濟效益審計稱為績效審計。在西方國家,內部審計機構的經濟效益審計活動被概括為“經營性審計”。第三,根據審計實施的時間,審計可分為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后審計。(一)事前審計,是指在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業務實際發生前進行的審計。實質上是對計劃、預算、預測、決策的審計,如國家審計機關對財務預算編制合理性、重大投資項目可行性的審計;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盈利預測文件的審計;企業科學性、經濟性的審計等生產經營決策和計劃以及經濟合同的完整性由內部審計機構進行評估等。
事先進行審計,有利于被審計單位科學決策和管理,確保未來經濟活動的有效性,避免因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一般認為,內部審計機構最適合進行預審計,因為內部審計強調建設性和預防性,可以作為單位領導通過審計活動進行決策和控制的參謀、助手和顧問。而且,內部審計結論只作用于本單位,對被審計的計劃、預算的執行結果不承擔責任,審計人員也不必擔心進行事前審計。同時,內審機構熟悉本單位的活動情況,信息充分,便于與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聯系。有條件提前對各種決策、方案和其他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得出評價結論,提出改進建議。事件審計是指被審計單位在經濟業務執行過程中進行的審計。例如,審查成本預算和經濟合同的執行情況。通過這種審計,及時發現問題并反饋,盡快糾正偏差,確保經濟活動按照預期目標合法、合理、有效地開展。(3) 事后審計是指被審計單位經濟業務完成后的審計。大多數審計活動都是事后審計。事后審計的目的是監督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合規性,驗證企業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和公允性,評價經濟活動的效果和效益。
根據實施的周期性,審計又可分為定期審計和不定期審計。定期審計按照預定的時間間隔進行,如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年度會計報表進行年度審計,國家審計機關每隔幾年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收支進行一次審計。不定期審計是審計工作的臨時安排,如國家審計機關對嚴重違反財務規定的行為進行財務法紀專項審計;對企業委托會計師事務所收購的公司會計報表進行審計;第四,按照審計的技術模式,審計可分為基于賬戶的審計、基于系統的審計和基于風險的審計。
這三種審計代表了審計技術的不同發展階段,但即使在審計技術先進的國家,也往往同時使用。而且,無論采用何種審計技術模式,都會采用多種常用方法對財務報表項目金額的真實性和公允性進行檢查。(1) 會計項目基礎審計會計項目基礎審計是審計技術發展的第一階段。是指遵循或違背會計報表的生成過程,通過對會計帳簿、憑證的詳細復核,檢查是否存在會計造假或技術措施,并逐一檢查會計報表之間的關系。在財務報表審計,特別是舞弊專項審計中,運用這一技術是有利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是否需要賠償
2021-03-04如何提出行政許可申請
2021-01-26被騙1000元可以立案嗎
2020-11-30前男友長期打騷擾電話算侵犯隱私嗎
2021-01-23起訴離婚最快多長時間
2021-01-30工傷事故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0-12-08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旅游保險法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0-11-30保單質押率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8重復保險的司法認定
2021-01-16游客要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嗎
2021-03-15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保險詐騙罪有哪些規定
2021-03-18怎么理解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不變
2021-03-14土地出讓合同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19劃撥土地轉讓合同如何生效
2020-12-01如何判斷二手房是不是拆遷
2020-11-08農村征地中,哪些情況下可以拒絕簽字
2021-01-31拆遷人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2020-12-29商業拆遷是開發商進行拆遷嗎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