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的職務發明有哪些規定?
1、發明者的權利與義務
雖然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和取得的專利權歸發明人或設計人所在的單位,但發明人或設計人也享有部分權利。具體表現為:
署名權。在專利申請文件和專利文件上署名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一種固有的精神權利,特別是對職務發明人來說,雖然他們不能成為專利權人,但他們以署名方式表明身份的權利不可侵犯,不可轉讓。職務發明人有權署名,也有權不署名,也可以署假名或筆名。(黃勤南,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246頁)
獲取獎勵與報酬的權利。我國《專利法》第16條中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獎勵;發明創造專利實施后,根據其推廣應用的范圍和取得的經濟效益,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合理的報酬。”從中可見,對于專利申請獲批的職務發明,單位是“應當”給予發明人獎勵與報酬的,為了使發明人的獲取報酬的權利能夠得以實現,我國在《專利法實施細則》第77、78條中做出了諸如“一項發明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于3000元”、“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實施發明創造專利后,每年應當從實施該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于2%或者從實施該項外觀設計專利的營業利潤中不低于0.2%,作為報酬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等可操作性較強的規定。
優先受讓權。單位專利權人訂立專利轉讓合同的,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受讓的權利。(《知識產權法實用專輯》,法制出版社,82頁。)
2、用人單位的權利和義務
(1)專利申請權。
相較于非職務發明創造,用人單位的權利集中體現在其掌握了雇員的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即單位有權決定是否申請專利,如單位申請且獲批,單位即成為專利權人,并可取得行使專利權的完整權能;但如單位放棄了專利申請權,那么該發明創造也并不能當然地轉為非職務發明創造,而應作為社會公眾財富,為公眾所利用。即發明創造只要符合“職務”一詞的基本條件,單位就成為了權利的所有人,無論其是否行使專利申請權,原發明人或設計人都不得以非職務創造發明對該發明創造行使專利權。
(2)給予發明人獎勵或者報酬的義務
單位的此項義務與前文所述發明人獲取獎勵或報酬的權利內容基本一致。
一般來說用人單位需要給予發明者一定的報酬和獎勵以及署名權。這樣會讓專利發明人對于專利有一定的歸屬感。其次,用人單位對于專利發明者所給予的補償必須是有一定的獎賞的,否則員工會認為自己發明該專利是沒有用處的。不會有一定的榮譽感。
職務發明被授予專利單位使用該專利違法嗎?
怎么區分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
怎樣認定非職務發明專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家出走老公不管不問,該怎么辦
2020-11-09無證醉駕怎么處罰2020,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7三類犯停止減刑假釋
2021-02-21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3-07建筑施工噪聲管理有哪些規定
2021-03-20婚姻法關于離婚協議法律如何規定
2020-11-18購房合同欺詐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09建筑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1-30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不足怎么辦
2021-02-26什么是產品責任
2020-12-15可分攤為公攤面積的空間分為哪幾類
2021-02-09保險合同約定不明 超規用藥全額理賠
2021-03-01某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0完善保險合同告知義務制度的思考
2021-01-22保險人能否因保險標的物轉讓未批改而拒賠
2020-12-25案例之證照逾期保險不保
2021-01-10死亡保險中被保險人自殺會有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2-08事故認定書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1-03-22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強制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2-17保險代理合同書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