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物權法》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屆時,與民法典相抵觸的規定將失效,并將被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所取代。《民法典》施行前的規定:《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收回;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受讓人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所有權,有下列情形:(一)受讓人善意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二)依照合同約定;(三)依法應當登記的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已經登記,如無需登記,已交付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所有權的,原所有人有權向無權處分的人要求賠償。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的規定。“
如果合同上注明房子不會漏水,你可以退房或請原房東維修,但如果沒有證據,就不好處理。
合同是雙方約定的行為,是否構成違約取決于合同條款。
1。是否在合同中明確了房屋的完整性,是否包括漏水項目。明示的,可以對對方的違約進行抗辯;沒有明示的,不構成根本違約。還要看房屋的滲漏程度,如果只是小范圍的滲漏,就不是解除合同的理由。有必要根據合同來推斷哪一方違約,是否支付違約金。根據法律規定,《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房地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收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受讓人取得房地產或者動產所有權,有下列情形:(一)受讓人善意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二)以合理價格轉讓的;(三)依法應當登記的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所有權的,原所有人有權向無權處分的人要求賠償。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七條第二款和《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八十九條也有類似規定。可見,我國法律已經確立了不動產善意取得制度。只要符合善意取得的條件,即買受人轉讓房屋時是善意的,支付合理對價并登記,則房屋買賣合同有效,允許買受人取得房屋所有權,以善意保護第三人,維護交易安全。
建議在簽訂二手房合同前,要對房屋的質量進行詳細檢查,在簽訂合同前不能發現質量問題。幫你的最好辦法就是在簽訂合同后找一個不知道二手房具體情況的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村委會錯誤發放征地補償怎么辦
2020-12-04不良資產包可以抵押嗎
2021-01-21怎樣進行公司破產申請的受理審查
2020-12-09婚前協議公證有哪些程序,該怎么辦理
2020-12-18交通事故認定中止的時效
2020-12-24申請破產清算需要交訴訟費嗎
2020-12-10買二手房中介起什么作用
2021-03-09經濟違法會被沒收住房嗎
2021-03-11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如何算
2021-03-03什么人可以成為勞務合同主體
2020-11-19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的發展現狀
2021-02-28民生人壽跨省理賠16萬
2020-11-27失業保險基金額用途有哪些
2021-03-20辦理機動車理賠注意什么
2021-03-19拼車一族該如何購買有效的保險
2021-02-22探析保險法中的自殺條款(上)
2020-12-05保險代理人的職責
2021-02-12土地轉讓合同違約的后果是什么
2021-03-14土地轉讓模式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