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五條第三款規定:“未經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實際出資人要求公司變更股東,出具出資證明書,在股東名冊上記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公司章程中記載,并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本款如何解釋,隱名股東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股東變更登記。以上問題的法律適用,筆者將逐一展開。
[案件與判決]
自然人樊某和王某原為**公司股東,樊某為法定代表人,樊某出資350萬元,王某出資650萬元,分別占**公司股權的35%和65%。**公司向工商部門申請設立登記時,**公司、王某、范某向工商部門出具指定代表或共同委托代理人證明,委托劉某辦理公司設立登記。范華在工商登記材料上的簽名由劉代表簽字。本次出資由公司兩名員工出資,資金來源于公司原賬戶**。
本公司的袁先生和王先生是夫妻,袁*群先生和王*軍先生是本公司的股東。王軍先生持有58%的股份,袁群先生持有41%的股份。后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改為袁先生。袁先生認為范冰冰是明顯的股東,而范冰冰是隱名股東。經半數股東同意,委托劉先生代表袁先生與范先生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并在工商部門辦理股東變更登記。在后來的糾紛中,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認定,范某與袁某存在隱名投資合同關系,證據不足,劉某無權代理,袁某變更實名股東的程序不合法,范某具有公司股東資格,袁某必須協助工商部門在變更登記。本案的焦點是股東資格的確認和隱名投資關系的證明。但《公司法解釋》第二十五條第三款的解釋存在問題。隱名股東向顯性股東“轉化”的程序是什么。
在本案中,袁某、王某和**認為“袁某可以在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的情況下,完成隱名股東變更為真實股東的程序”,扭曲了隱名股東匿名化的程序要求。實際投資者根據其與明顯股東之間的投資合同,不能與明顯股東達成股權轉讓協議的,他只能根據雙方關于隱名投資的合同或協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并要求注冊股東返還其股權。未經注冊股東同意,所謂實際出資人無權直接主張或控制注冊股東的股權,更不能偽造簽名擅自轉讓注冊股東的股權,否則將構成侵權。《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五條第三款規定:“實際投資者要求公司變更股東、出具出資證明書、在股東名冊上記載、在公司章程上記載、在公司登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顯然,從立法邏輯的角度來看,本文所指的股權對外轉讓的思路是規范實際投資者向公司股東“轉化”的路徑。也就是說,隱名股東“成為正式股東”的方式是股權對外轉讓。然而,這里有一個問題。我們能否對本條的解釋提出異議,即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后,可以通過變更登記程序成為公司股東?這是本案涉及的程序問題。
不應接受這一異議。《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實質上是對股東轉讓股權處分權的限制。不符合條件的,因處分權的限制,股份轉讓不生效;不符合條件的,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處分權的限制將被取消,不再成為影響股份轉讓效力的障礙。然而,股權轉讓是否有效,仍取決于處分的構成要件和其他有效要件是否充分。
一旦允許對該條款進行相反解釋,即當“其他股東半數以上同意”時,實際投資者即可成為公司股東,這意味著不需要構成股東的股權轉讓行為。因此,違反了第七十一條第(二)款股東股權對外轉讓的邏輯,股東可以在沒有實質性權利轉讓行為的情況下轉讓自己的權利。實際上,即使實際投資者和名義股東之間的合同規定名義股東有義務將股權轉讓給實際投資者,協議的法律效力也只是產生名義股東的轉讓義務,不能直接等同于或解釋為表達名義股東處分其股權的意圖,進而直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七十二條第(二)項。
實際投資者應該如何“轉變”為一個突出的股東?
正確的思路是直接適用《公司法》第72(2)條的股權轉讓規則。首先,名義股東與實際投資者應就股權轉讓達成協議,然后再征得其他股東的同意,其他股東的同意才有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名義股東是公司真正合法股東的地位。只有半數以上的其他股東同意,不能代替明顯的股東作出處分意圖、處分行為,隱名股東不能帶領公司變更股權登記。畢竟,雖然顯名股東被命名為“顯名”,但“顯名”的屬性對其股東權利沒有任何限制。隱名股東擁有完整的股東權利,隱名出資關系僅對隱名股權起作用,隱名股東無權在股東與顯名股東之間受到處分。
名義股東不同意轉讓的,在負有股權轉讓義務時,不愿意轉讓其股權。此時,實際投資者只能以名義股東與其隱名投資合同關系為由,主張名義股東承擔違約責任,并要求其履行合同約定的股權處置債務。法院判決的強制權取代了名義股東處分股權的意圖,從而使股權處分行為符合股權轉讓行為的要求,促進股權轉讓的法律效力。
以上是編輯向您介紹的關于不同股東的相關知識律師網. 希望通過以上的一些認識,能對轉讓協議中的表見股東轉化為隱名股東有更深的了解。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的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抑郁癥可以被辭退嗎
2020-11-26起訴醫院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21留置物消滅的法律效果
2020-11-24收取支票時需要提防哪些“支票陷阱”
2021-02-23非機動車追尾機動車怎樣認定責任
2021-01-01擔保合同沒有寫時間怎么辦
2021-03-09簽名只簽姓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6清償被繼承人債務的準則是什么
2020-11-24房子在訴訟當中可以抵押嗎
2020-12-10給保姆費能證明贍養父母嗎
2020-11-12學生補課導致猝死是誰的責任
2021-03-19勞動安全衛生的定義,勞動安全風險有什么
2020-12-25實習證明格式是怎樣的
2021-02-20人身保險具體有哪些類型
2021-03-22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貨車沒有營運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0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七條
2021-01-24可以提前取出養老保險金嗎
2021-01-26非法從事保險代理業務或者經紀業務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4保險合同盡到說明義務是否就可以免責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