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的署名行為都受到署名權的控制,如在試卷上簽字、簽訂合同等。。只有當署名行為的意志要素和署名行為的客體符合著作權法的規定時,署名權才能對署名行為進行控制。可見,“簽字行為”的內容不同于“受簽字權控制的簽字行為”。前者的范圍包括后者,“署名行為”將為行為人贏得程序利益《伯爾尼公約》第15條第3款規定,在確定作者身份之前,出版商在作品上貼上名字可以“代表”作者的權利。代表他人行使著作權是一種程序利益。在我國,這一條已內化為《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四款和《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第二款。在實踐中,尤其是在網絡數字化時代,在有限的訴訟周期中,原作者往往很難被查清。為方便救濟,將作品上署名的主體視為作者是一種制度,不排除真正的作者通過另一個案件尋求救濟
根據著作權法第11條(無論該規定是否與學術觀點有爭議),單位可以成為作者,因此,簽名行為可以與商標、商號的使用相抗衡,也可以與添加“權利管理信息”或水印的相關行為相抗衡,在實踐中可以作為認定作者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在判決書中確認了這一觀點:“網站上的‘署名’包括。。。權利聲明和水印……,并據此推斷出著作權人的身份。該案確認了“添加水印”的性質為“添加簽名行為”,并指出簽名狀態可以作為援引《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四款的次要前提。它沒有指出“添加水印”是一種簽名行為,其目的是表明作者的身份受“簽名權”的控制,而《著作權法》第十條和《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則作了比較,基于“姓名權”,民事主體有使用自己姓名的權利,禁止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可以發現,所有受簽名權控制的行為,包括“出售他人假冒作品”的行為,都可以被“姓名權”所涵蓋。然而,著作權法是民法通則的特殊法。當署名行為符合署名權的構成要件時,著作權法具有優先權。例如,我國著名的吳某忠與**多云軒、**永城古董拍賣有限公司著作權糾紛案,將偽造簽名行為界定為“。。。“嚴重侵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七款的規定處理。”著作權法修改后,該內容現為第四十八條第八款。有學者認為,偽造他人簽名的行為“在民法上應視為不正當競爭行為或侵犯姓名權行為”。這一觀點類似于德國著名的“假冒諾德埃米爾”案中確立的人格權救濟形式的觀點。對于這類行為,德國被列入“邊緣人格權”中的“馳名人格保護”,美國則受“肖像權”的規制,與商標權一起作為知識產權受到保護,鄭思思教授認為,“假冒簽名”與“假冒他人專利”、“商標反向假冒”有一個共同點,即侵權人沒有實現權利人控制的專有權,但“假冒他人專利”和“商標反向假冒”已納入商標法和專利法,因此,“假冒他人簽名”也應納入著作權法。鄭的觀點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得到了支持,并在2014年得到了重申,希望通過以上內容,大家能對簽名權分類標準的一些相關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咨詢法律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股份是否應當作為婚前財產進行分割?
2021-02-03車禍后受傷什么情況需賠償護理費
2021-01-09行政處罰告知行為是否可訴
2021-01-22剝奪政治權利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2擔保法解釋一
2020-12-14交通事故誤工費證明怎么寫
2021-02-15培訓班的安全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6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兒童在商場受傷,誰應該承擔責任
2021-03-23集資房和廉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08輕傷取保候審的條件和變更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01勞務派遣合同怎樣簽
2021-01-05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商務旅行人身意外傷害險是否屬于稅前扣除的范圍
2020-11-23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交警判肇事司機負次要責任 法院判保險公司賠十萬三者險
2021-01-07某服飾公司訴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糾紛
2021-02-26傷者起訴,我和保險公司訴訟費誰來出呢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