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平的概念?以往理論界對股權概念的解釋主要有四種代表性觀點:所有權理論。所有制理論是我國特定經濟階段的產物,是在特定經濟制度下形成的。對這一理論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包括所有權與經營權理論、二元性理論、共有權理論和成員權理論。該理論認為,股東擁有公司的所有權,進而享有公司的經營權。當時,這一制度使得所有者擁有企業的核心權力,即國家和集體的壟斷地位。后來出現了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形成了經營權與所有權相對分離的“兩權分離論”。當時,衡平法理論的中心出發點是國家本位(即政府本位),它將國家所有制與法人所有制區分開來,而不是個人本位法。這一理論已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并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被淘汰。該理論認為公司和股東都擁有所有權。二元所有制結構是公司在商品經濟社會中能夠保持長期發展活力的主要原因。其理論結構是股東憑借所有權促進自身利益和公益權利的發展,公司憑借所有權進入民事流通渠道,享有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顯然,上述理論違背了大陸法系物權法中“一物一權”的基本原則。該理論認為,公司的全部財產為法人所有,所有者由公司和股東組成,公司和股東共同行使所有權。這一理論混淆了所有權,阻礙了公司履行民事權利義務,違背了法人作為以其財產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的概念。根據該理論,股東所享有的權利是基于其作為營利性投資集團的成員身份,因此屬于成員權的范疇。股權是一項綜合性權利,包括取得股利和紅利的權利、公司解散時取得剩余財產的權利和非財務性表決權。在性質上,它擁有成員的權利。這一理論被認為是大陸法系衡平法性質的一般理論。但事實上,會員權的許多內容與公司制度并不一致。西方國家對成員權利的解釋源于對公益組織法人成員和合作社成員權利的解釋。會員權具有嚴格的身份性質,其前提是取得會員資格。在公益組織中,成員的資格不一定以貢獻為依據,而是以成員的身份或地位為依據。在合作社社會,雖然股份支付是取得資格的前提,但合作互助的性質決定了社員的權利也是按照社員的資格來享有的,這與社員的出資額無關。《德國民法典》第38條規定,成員的權利不得轉讓或繼承,也不得由他人行使。大陸法系國家普遍規定了會員權的不可轉讓性。因此,會員權沒有資本和資本流動性,而股權與股票市場有著極快的流動性和資本表現。隨著我國立法的發展,一人公司的出現和國有獨資公司的存在,將股權解釋視為成員權顯然有些牽強。該理論認為,從公司取得法人地位之日起,股東對公司的權利就只是收益權,即按時領取股利和紅利,是股東所有權向公司債權的轉化。公司作為唯一的所有權主體,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占有、使用、取得和處分公司財產,不受股東的控制。股東只關心是否獲得應有的股利和紅利,無意參與公司的經營和決策。隨著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股權逐漸演變為反映債權關系的股權,股票成為債權憑證。從發展趨勢看,股票與公司債券的差距越來越小,股東的收益權可以成為債權。從這個意義上說,股權具有債權的某些特征,但債權并不是債權所獨有的,財產權也存在。因此,筆者認為這一理論不僅與《公司法》規定的股東參與和制約公司經營管理相矛盾,而且不能說明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特別是大股東對公司的控制與約束
3.股東地位理論。根據這一理論,股權既不是物權、債權,也不是特別權利,而是股東通過投資所獲得的權利和義務的集合。這不能用一種權利來解釋。股東通過認購股份產生權益,但股份體現了股東的法律地位,直接決定了股東與公司的關系,因此,股東權益實際上反映了股東的地位。股東地位理論是由日本學者提出的。認為現代社會是一個權利本位的社會,權利的運行和轉化發生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公司制度中,投資者原有的產權因其投資而轉化為股權,原有的產權不復存在,因而享有新的股權,成為公司的股東,因此,股東的地位是在股權出現的基礎上形成的。股權決定了股東的地位,股東的地位反映了股東享有的股權。認為股東獨立權理論不能反映股權的性質。根據這一理論,股權是股東因直接投資設立公司而享有的一項獨立權利。它來源于財產所有權的出資轉化,符合法定權利原則。筆者根據中外學者對股權認定的各種觀點和分析,結合股權的客觀規定,認為該理論強調法定權利而忽視股東的自由投資權,筆者認為,以往的各種觀點都有其時代局限性,都有其階級性和階級性。股權永遠不能僅僅從所有權、債權、成員權等角度來解釋,筆者試圖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剖析股權的概念:1.股權是法律規定和確定的權利
我國《公司法》第四條規定:“作為投資者,公司股東享有所有者根據其投入公司的資本額從資產中受益、作出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公司享有股東出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權,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公司國有資產所有權屬于國家”。可以認定,股權是股東作為出資的財產權利。在出資前,是股東自己所有的財產。同時,在出資前,股東享有絕對的自由意志權。一旦他們投資了公司,他們就成了公司的股東。受公司章程的約束,享有公司章程規定的權利,履行公司章程規定的義務。因此,筆者認為股權屬于所有權范疇,受民法和專門法(指公司法、相關股票、相應的公司章程和規則)的規制。但它不能等同于產權,也不能脫離產權。產權是以財產(金錢、財產等)為客體,以經濟利益為內容,從屬于所有權的物質權利。所有權具有客體屬性。成為權益的財產只有歸特定主體所有,才能成為權益。在我國的特定時期,許多學者認為股權是一種制度安排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分包資質標準的內容是怎樣的
2020-11-28不適用死刑情形有什么
2021-01-10法律中規定的拘役最高刑期是多久
2021-02-15出版社抄襲侵犯什么權
2020-11-30商標權可以無償轉讓嗎
2021-02-19承運人是否有法定留置權
2020-12-23領取不動產證需要多少錢
2021-02-03發生交通事故對方不處理應該怎么辦
2021-03-12房屋贈與后可以撤銷贈與嗎
2020-12-09殺人頂包怎么判
2020-12-14承攬人、定做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1-26試用期辭退的條件有什么
2021-03-24勞務外包用工單位要繳哪些稅
2021-03-09施工工程糾紛屬于勞動仲裁管轄嗎
2021-02-06人壽保險的理賠時間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2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保險合同爭議怎么處理
2021-03-01理賠案件有哪些環節
2021-01-21車輛超載事故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3-21保險受益權的轉讓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