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職務發明有何規定
發明人的權利義務雖然專利申請權和取得的專利權屬于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單位,但發明人或者設計人也有一定的權利。具體表現為:簽名權。專利申請文件和專利文件上的簽名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特別是職務發明人固有的精神權利。雖然他們不能成為專利權人,但他們通過簽字表明身份的權利是不可侵犯和不可轉讓的。職務發明人有權署名或者不署名,也有權署名或者化名(黃欽南,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P。246)
獎勵和獎勵的權利。我國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獎勵;發明創造專利實施后,應當根據其推廣應用的范圍和取得的經濟效益,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合理的報酬。”可見,對于專利申請獲得批準的職務發明,單位“應當”對發明人進行獎勵和獎勵。為了實現發明人獲得報酬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七十七條、第七十八條提出了“發明專利的最低獎金不得低于3000元”、“專利權有效期內,發明專利的最低獎金不得低于3000元”,“在專利權有效期內,發明專利的最低獎金為發明創造專利實施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實施的營業利潤每年提取不少于2%,或者優先向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支付不少于0.2%的報酬。單位專利權人訂立專利轉讓合同的,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轉讓權(《知識產權法實用畫冊》,法律出版社,(1)專利申請權與非職務發明創造相比,用人單位的權利主要體現在用人單位擁有勞動者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即用人單位有權決定是否申請專利。用人單位提出申請并經批準的,用人單位成為專利權人,可以取得行使專利權的完全權利;但是,如果單位放棄專利申請權,發明創造就不能變成非職務發明創造,而應該作為社會財富。也就是說,只要發明創造符合“職務”二字的基本條件,單位就成為權利人。無論是否行使專利申請權,原發明人、設計人對非職務發明創造不得行使專利權。(二)獎勵義務本單位的這一義務與上述發明人獲得獎勵權利的內容基本一致雇主需要給予發明人一定的報酬和簽名權。這將使專利發明人對專利有一定的歸屬感。其次,用人單位給予專利發明人的補償必須是一定的報酬,否則工會認為自己發明專利是沒有用的。沒有榮譽感,職務發明被授予專利是違法的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以及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流程
2021-03-10如何區分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與合伙財產的轉讓
2020-11-30離婚后探視權的時間規定
2021-01-19語言威脅恐嚇算不算違法
2021-02-01扶貧房若不贍養老人能收回來嗎
2021-01-26購房預算從何做起
2021-01-08夫妻離異后房產出售要交哪些稅
2020-12-03剎車失靈乘車人跳車受傷交強險怎么賠償
2021-03-03保險合同要如何訂立
2021-01-01投保人的權利義務是怎樣的
2021-01-11人身保險的基本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4保險詐騙中數罪的處理
2020-12-07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交強險保險理賠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2保險業內涉及非法集資的應該怎樣處理
2020-12-10他人毀壞財物后是否可以要求其和保險公司都賠
2021-02-12保險受益人的法定標準是什么
2020-11-29保險代理人的業務包括哪些范圍
2020-12-21代為償還土地出讓款的還款協議是否有效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