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第九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用人時,不得扣留勞動者的身份證等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勞動行政部門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責令勞動者限期返還財產,并處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此,雇主的行為是違法的。對此,勞動行政部門除責令用人單位退還保障費外,還應按照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每人500元至2000元的補償標準對用人單位進行罰款。根據原勞動部1995年發布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勞動者收取定金、定金(財產)或抵押(財產)。違反規定的,由公安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立即退還勞動者。本法第八十三條還規定了向勞動者收取財產或者扣押勞動者證件的法律責任,即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身份證等證件的,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對勞動者處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十七條和原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因勞動者自身原因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補償金的數額由用人單位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從職工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數額不得超過職工月標準工資的20%。扣除后的剩余工資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的,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如果能迅速糾正錯誤,表現良好,就可以適當減少賠償金額
勞動者中確實有少數不法分子利用工作條件的便利,損害用人單位的利益。同時,由于其流動性大,不易管理和索賠,個別用人單位只能收取風險抵押、抵押物或扣押身份證以避免損失,屬于違法行為。用人單位要避免因勞動者造成的損失和無賠償責任離開公司的風險,就要加強內部管理來解決,而不是簡單地用錯誤的方式收取抵押貸款,身份證等證件是非常重要的證件,不應該輕易給別人。要善于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勇于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任何人只要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都可以舉起法律的盾牌與之抗爭。如果您對此有其他疑問,律師事務所還為您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藥店賣假口罩怎么處罰
2021-02-27涉外婚姻形式要件的沖突類型具體是怎樣的
2021-01-17股權變更能否辦理土地抵押
2020-11-30事故自行協商賠償協議
2020-12-16喪失勞動能力的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0-11-17撤銷仲裁的條件有什么
2021-01-08老公動手打你怎么處理
2020-11-15加工承攬合同糾紛被告方如何應訴
2021-01-01初入職場必須了解的十個法律問題
2021-02-22未經協商單方變更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02降薪降崗變更合同怎樣維權
2020-11-18廣州試用期工資1000是否合法
2020-12-19勞動爭議調解期限
2020-12-24什么是保險理財
2021-03-05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1-03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保險公司推定為全額賠償后車主無權轉讓殘車的理賠
2020-12-10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差別有哪些
2020-11-20高速路上追尾別人的責任需要聯系保險公司嗎
2021-01-29批準設立的保險公司登記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