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乙方:身份證號碼:為解決乙方的工傷問題,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條“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或請工會或第三方與用人單位協商,“根據《勞動爭議處理協議》和《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雙方本著平等協商的原則,經充分協商,達成如下協議:,互相理解,互相遷就:
1.乙方受雇于甲方為員工,因工作不慎受傷。治療結束后,乙方已支出住院費人民幣元、住院收據人民幣元、生活補助人民幣元、護理費人民幣元、交通費人民幣元,合計人民幣元。以上款項均由甲方支付
第二,乙方同意對未完成的治療負責(3)甲、乙雙方同意甲方賠償乙方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貼等,以及本協議簽訂后的掛號費、住院費、醫療費、交通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費、護理費、一次性傷殘補助費、一次性醫療補助費、傷殘補助費、生活護理費等,輔助設備費、就業津貼及其他費用為人民幣元整;乙方應在本協議簽訂之日內一次性支付上述費用,乙方收到上述費用后,雙方解除勞動關系。雙方不因解除勞動關系發生爭議,因解除勞動關系而產生的相應權利已包含在第3項5中,乙方收到上述款項后,乙方自愿放棄所有其他權利,工傷賠償和解除勞動關系全部解決,乙方自愿放棄因雙方勞動關系的發生和終止而產生的所有其他權利(7)上述協議完全是在甲乙雙方自愿的基礎上達成的。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表達,沒有威脅。本協議經雙方簽字后生效,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撤回。本協議一式四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見證人各執二份。甲方:乙方:
見證人:
日期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員工因公死亡的,其近親屬按以下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領取喪葬補助:(1)喪葬補助:為統籌地區上半年職工月平均工資
(2)供養親屬撫恤金:按職工工資的一定比例發放職工本人的工資,由因工死亡的職工支付給有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月30%,喪偶老人或孤兒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每月10%。每名受扶養親屬的核定撫恤金總額不得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的生活工資。贍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3)一次性死亡補助:標準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2009年17175元)殘疾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間因工傷死亡的,一級至四級殘疾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根據侵權行為理論,工傷事故本質上是一種侵權行為,應當根據民法通則予以調整,從一般侵權到特殊侵權有一個質的演變過程。典型的例子是張連啟、張國禮訴中國人民法院一案。張學珍于1989年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期公報中,與劉明訴張學珍一案有關。鐵道部第二十工程局第八工程公司和羅友民在1999年第五期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中指出,這兩起案件表明,最高人民法院遵循以過錯責任原則為基礎的一般侵權理念認定工傷事故。然而,隨著工傷事故的日益嚴重,民法學者梁星認為,工傷是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職工在工作中受到的傷害是一種工傷事故,是現代民法中的一種特殊侵權行為。2003年最高法《人身傷害賠償司法解釋》也采納了這一觀點《人身傷害解釋》第十一條規定:“勞動者在就業活動中遭受人身傷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措辭堅定,而且雇主也沒有空間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并獲得豁免。它顯然采取無過錯責任。但是,無論是一般侵權行為還是特殊侵權行為,其性質都屬于侵權行為,應當在侵權法的范圍內進行調整,即在民法的范圍內進行調整,我們都知道,工作單位在工作中受到傷害時,將承擔相應的責任。有時在處理工傷時,會發生一些糾紛。大多數糾紛是由誰負責引起的。因此,必須妥善處理工傷事故。欲了解更多法律知識,請前往律霸進行專業咨詢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局工傷認定程序
2021-02-17債權被擔保有哪些數額和種類
2021-03-22施工噪音加害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1-01-13有限責任公司國有股權轉讓的流程
2021-03-09收益性股權融資違法嗎
2020-11-18黨員受刑法處罰是否都要開除黨籍
2021-02-20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的,應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勞動簽定和司法鑒定有什么區別
2021-02-10簽了民事調解協議后還能再起訴嗎
2020-12-22合同中債權抵銷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22法定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繼承遺產
2020-12-22土地糾紛有人做偽證可以報警嗎
2020-12-01遺產繼承公證怎么辦理
2021-03-14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如何認定事實勞動關系?
2021-03-05勞動法關于調崗的規定
2021-03-24人身保險合同轉讓的分類
2021-03-05戴隱形眼鏡失明,保險公司失明保險會賠嗎
2021-01-02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08什么樣的人身保險合同無效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