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自身素質,學法識法
2008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8年5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8年9月18日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對勞動者的保護更加詳細。廣大職工要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和有關法律,學習和理解法律,了解法律的用法,增強法制觀念,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利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發生糾紛時,應及時向工會提出維權要求或聘請律師代理尋求法律援助
2.注意收集與勞動關系有關的證據,證明存在勞動關系。例如,在發生爭議之前,我們應注意收集雇主的招聘記錄、考勤記錄、工資支付憑證、各種保險的支付記錄、工作許可證、出入卡、工作安排、會議通知、報銷文件等,以證明工人和雇主之間確實存在勞動關系
獲取雇主單方面終止勞動關系的證據。例如,如果雇主未簽署勞動合同或續簽勞動合同,則書面的解除勞動關系通知、面談記錄、證人證詞、公司出具的文件等,盡量獲取雇主未簽訂勞動合同或故意拖延勞動合同續簽的證據。例如,您要求單位盡快與您簽訂勞動合同面談記錄、證人證言、單位要求您填寫的相關表格、單位延遲續簽的口頭記錄或書面證明等
III.在獲得上述證據后尋求解決辦法
,工人可以與雇主協商以達成和解。但是,這需要雙方有意識地履行。如果一方不履行義務,另一方不能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用人單位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應當自當事人申請調解之日起30日內終止調解。逾期不調解的,視為調解不成,即長期無法解決。此外,即使調解成功,調解協議也沒有法律執行效力
如果協商和調解失敗,請申請勞動仲裁。勞動者也可以不經協商、調解,直接申請勞動仲裁。請注意,工人應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天內向雇主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逾期不受理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由于仲裁程序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必要程序,超過仲裁期限,勞動者將失去受法律保護的權利。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是勞動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之日。發生勞動爭議后,勞動者向用人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的,仲裁時效期間自提出調解申請之日起停止計算,但最長不得超過30日。剩余的仲裁時效期限自調解結束之日起繼續計算。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可以調解勞動爭議。如果通過調解達成協議,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將編制一份調解書,自送達雙方之日起生效。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調解不成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自收到仲裁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仲裁裁決。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之日起15日內提起民事訴訟。但是,不允許在發生勞動爭議后直接起訴。逾期提起訴訟的,仲裁裁決發生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此外,對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受理仲裁申請的決定,當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四、如果工人遭受工傷或職業病,可采取特殊程序
,他們需要執行工傷鑒定程序。首先,用人單位應當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之日起30日內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鑒定申請。用人單位未在上述期限內申請工傷認定的,受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可以在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診斷之日起1年內直接申請工傷認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是否屬于工傷的結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或者其直系親屬對是否屬于工傷有爭議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勞動能力鑒定。勞動者應當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鑒定結論。如有必要,可延長30天。當事人對鑒定結論不滿意的,應當自收到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鑒定申請。所得結論為最終結論,不再通過上述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認定程序申請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受傷員工或其直系親屬經確認因工負傷、致殘或死亡并患有職業病的,可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工傷職工及其直系親屬對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核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有異議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未取得營業執照或者未依法登記備案的單位的職工、被吊銷營業執照或者被吊銷登記備案的單位的職工、使用童工的單位的童工因工負傷或者患職業病的,用人單位應當一次性給予不低于工傷保險待遇的補償。如果雇員或已故雇員的直系親屬對賠償金額有爭議,應按照上述勞動爭議程序處理。對未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員工可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法院將督促企業償還債務。企業有正當理由的,可以提出異議。企業沒有錢支付不是正當理由。用這種方法收債合法、方便、快捷。債權人可以繞過繁瑣的仲裁和訴訟程序,直接申請支付令,并在15天后申請強制執行。如果支付指令無效,應及時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如果您對仲裁裁決不服,應在法定訴訟時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追討拖欠的工資。否則,一旦超過訴訟時效,就可能失去勝訴的權利
最后,勞動者在依法維權時必須注意時效的規定,不得因延誤處方而失去依法保護其合法權益的機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餐飲服務許可證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1-01-20職業病具體是指什么
2020-12-29不服交通事故人身傷殘評定怎么辦
2021-03-25服刑人員假釋考驗期內應遵守哪些規定
2021-03-11遺囑人如何自己寫遺囑,遺囑人如何找人代寫遺囑
2020-11-12遺囑怎么寫法律才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24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案外人無法通過執行異議之訴救濟時可不可以提起另案訴訟
2020-11-16有病史員工可否簽免責合同
2020-11-15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是否支付經濟補償?
2020-12-21江西藍天學院專職人員調崗申請表
2020-11-29湖南省疫情期間工資如何發放
2021-02-13現金價值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24車輛損失險投保人的義務
2021-02-13交保費未出保單合同是否成立
2021-03-22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2肇事車逃逸車被剮蹭保險賠付嗎
2021-03-18汽車改裝保險杠違法嗎
2021-02-22二手車買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3保險公司拒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