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賠償金與補償金的區別
支付補償金的條件較為簡單,強調的是向勞動者傾斜。
相對賠償來講,經濟補償的范圍較小且不是很精確。其范圍小是指其大體上有兩種類型。
一是有上限的經濟補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的,企業可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1、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企業解除勞動合同的。2、職工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以上補償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職工解除合同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二是無上限的經濟補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的,企業根據職工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的經濟補償金,但沒有最高數額的限制。1、職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不含退休退職的)。2、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企業解除勞動合同的。3、企業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而解除合同的。在以上情形解除勞動合同時,職工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當職工符合文件中列出的條件時,企業就應按規定向職工一次付清經濟補償金。否則還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規定發給職工經濟補償的,除全額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25%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而賠償金的支付未作出此類規定。
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不是很精確是指大體上一年工齡發一個月工資的補償。勞動部《關于對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問題的復函》(勞辦發[1997]98號)中指出對“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給經濟補償金”的理解是:“工作時間不滿一年”是指兩種情形,第一種是指職工在本單位的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第二種是指職工在本單位的工作時間超過一年但余下的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計發經濟補償金時對上述不滿一年用人單位在以上情形解除勞動合同時,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
從以上分析得知,必須支付經濟補償金的適用范圍,未包括勞動合同不續訂的情況,因此企業對不續訂合同的職工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賠償的條件較為嚴格,強調的是過錯責任。
企業承擔賠償的主要內容。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賠償勞動者損失:一、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規定訂立勞動合同以及勞動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時續訂勞動合同的;二、由于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無效勞動合同,或訂立部分無效勞動合同的;三、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侵害女職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權益的;四、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賠償金計算的標準。一、造成勞動者工資收入損失的,按勞動者本人應得工資收入支付給勞動者,并加付應得工資收入25%的賠償費用;二、造成勞動者勞動保護待遇損失的,應按國家規定補足勞動者的勞動保護津貼和用品;三、造成勞動者工傷、醫療待遇損失的,除按國家規定為勞動者提供工傷、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勞動者相當于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四、造成女職工和未成年工身體健康損害的,除按國家規定提供治療期間的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相當于其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五、勞動合同約定的其它賠償費用,其數額及支付方式按當事人的約定履行。
企業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職工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外,該企業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于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百分之七十。向原用人單位賠償下列損失:一、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二、因獲取商業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
總之,企業對不續訂勞動合同的職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賠償金,不違反法律法規及有關配套文件的規定,或者說勞動合同期滿的職工要求企業必須承擔賠償或補償義務沒有文件依據。
二、勞動賠償金與補償金的其他問題
(一)經濟補償與賠償金的區別與聯系
1、經濟補償是勞動法就規定的權利,而賠償金是勞動合同法加以明確的概念。
2、經濟補償的情形是勞動者因用人單位過錯解除勞動合同或者用人單位依法解除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依法終止時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補償;賠償金則是對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一種懲罰。
(二)經濟補償金與賠償金的新舊對比
1、經濟補償金
合同自然解除的情況下:
舊法-合約自然解除,單位不需經濟補償金
新法-合約自然解除(除非單位以提高合約條件,個人拒絕的)況下,單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數額為,從新法實施起,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注:限于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終止
(三)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不可兼得
《勞動合同法》第48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實施條例》第25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支付了賠償金的,不再支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勞動合同法》并沒有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在支付勞動者經濟賠償金后還是否需要支付其經濟補償金。《實施條例》對這—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規定,即用人單位支付了經濟賠償金后不必支付經濟補償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抗辯權和抵消權是什么意思
2021-01-29用假名字簽合同的后果
2020-11-18軍人離婚要部隊領導批準嗎
2020-12-14判過刑的又醉駕算是累犯嗎
2020-11-12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1-01-15贍養費能一次清嗎
2021-03-07輕微撞車逃逸扣12分后多久能重考駕照
2021-01-07國有農場農用地征收如何補償
2021-03-20醉駕拘役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11保險條款分類有哪些
2021-01-24買了自燃損失險,車輛著火了,就一定能得到賠償..
2021-02-20滴滴快車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3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八條
2021-01-15股東可以將土地流轉給公司嗎
2021-02-25劃撥土地轉出讓怎么計算價格
2021-03-18購買二手房以后會拆遷嗎
2020-12-28對拆遷補償有異議應該怎么處理
2021-01-09拆遷時,門面房與普通住宅補償有什么不同
2020-11-09征地和房屋拆遷按國家正規標準賠償是多少
2020-12-29公房拆遷補償款屬于誰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