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
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第33條:“用人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出資人的變更,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是多少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議解除勞動合同,是雙方自愿的結果,是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自愿解決勞動爭議的友好方式ty.無論是誰先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只要是除勞動合同外雙方真實意思的表達,都可以通過協議解決。但是,《勞動法》明確規定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勞動合同無效;(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不事先通知用人單位立即解除勞動合同。“第三十八條賦予勞動者自愿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讓勞動者充分享受自己的權利。
當然,從法理角度來看,無論誰提出先協議解除勞動合同,只要我是雙方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達成的協議,我們注意兩個方面“公平”“然而,這種公平是建立在雙方完全自愿和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的。既然這是一項公平的協議,就沒有必要談論彼此的賠償問題。但是,該法的立法精神考慮到了強者和弱者的問題,以及單位和工人的問題。法律規定結合了生活中的這一實際問題,并以這種方式為弱者做出了貢獻,當雇主首次提出通過協議終止勞動合同時,雇主應向工人提供經濟補償。
根據本法精神,根據《勞動合同違約和終止經濟補償辦法》,見勞動部根據第481號文件第5條于1994年12月3日發布的《勞動部經濟補償辦法》,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后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支付相當于每滿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但不超過12個月。工作時間不足一年的,按一年標準給予經濟補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營業執照的法人作用
2021-03-14四級醫療事故有無精神撫慰金?
2021-01-30農村房產買賣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21員工不能勝任工作調崗能降薪嗎
2021-02-20包辦婚姻自由婚姻二者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6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手續
2020-11-09繼承的房子再贈與別人會交稅嗎
2021-03-24違反競業限制會坐牢嗎
2020-11-10試用期的特殊規定有哪些
2021-03-06自己承包工程需要什么條件
2021-02-11合同爭議是否應該先仲裁再訴訟
2020-11-24意外保險屬于遺產嗎
2020-11-15出口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費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3飛機延誤酒店怎么處理,飛機延誤無法按時入住酒店怎么辦
2021-01-16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
2021-03-20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的效力
2020-11-23財險理賠計入什么科目
2021-02-05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事故認定書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1-03-22天降冰雹致車輛受損,如何理賠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