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爭議仲裁申請期限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二十六條規定:本規則第二條第(一)、(三)、(四)、(五)項規定的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本規則第二條第(二)項規定的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適用公務員法有關規定。
勞動人事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人事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人事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二十七條在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時效中斷:
(一)一方當事人通過協商、申請調解等方式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的;
(二)一方當事人通過向有關部門投訴,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申請支付令等方式請求權利救濟的;
(三)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的。
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第二十八條因不可抗力,或者有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勞動者的法定代理人未確定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相關知識:
仲裁應當開庭進行。當事人協議不開庭,或者仲裁庭認為不宜開庭的,可以書面仲裁。
決定開庭處理的,仲裁庭應當于開庭前5日內將開庭時間、地點等書面通知當事人。仲裁申請人經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視為撤回仲裁申請。被申請人經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仲裁。
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
仲裁庭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行收集證據。
只有經過質證認定的事實,才可以作為仲裁的證據。
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有權進行辯論、辯論終結時,首席仲裁員或者獨釬仲裁員應當征詢當事人的最后意見。
裁決應當按照多數仲裁員的意見作出,少數仲裁員的不同意見可以記入筆錄。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數意見時,裁決應當按照首席仲裁員的意見作出。
仲裁庭對重大的或者疑難的人事爭議案件的處理,可以提交仲裁委員會討論決定;仲裁委員會的決定,仲裁庭必須執行。
仲裁庭應當在裁決作出后5日內制作裁決書。裁決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爭議事實、裁決理由、裁決結果、仲裁費用的負擔和裁決日期。裁決書由仲裁庭成員簽名并加蓋仲裁委員會的印章。裁決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效力。
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或者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后探望孩子次數是否有限制
2020-12-17危險駕駛罪屬于什么犯罪
2020-11-102020工傷認定流程規定有哪些
2021-01-27土地轉包與轉讓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5涉外離婚一方不出面怎么辦
2021-01-03在債權債務轉讓中關于概括轉移有哪些情況
2020-11-11解決民事糾紛有幾條途徑
2020-12-30什么案件適合一審終審
2020-12-23房產中介承擔什么責任
2021-03-19合同詐騙罪概念是什么
2021-02-264歲寶寶在超市跌倒了誰的責任,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18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流程有哪些
2020-12-28用人單位能否擅自調崗并降薪
2020-11-30加班工資不按國家規定發該怎么做
2020-12-082013年工資改革方案
2021-03-25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人身保險理賠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1-21工傷后可以向公司要一次性傷殘就業保證金嗎
2021-02-09承包方土地承包經營權共有人如何確定
2021-01-17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管轄法院是什么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