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爭議仲裁申請期限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二十六條規定:本規則第二條第(一)、(三)、(四)、(五)項規定的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本規則第二條第(二)項規定的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適用公務員法有關規定。
勞動人事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人事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人事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二十七條在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時效中斷:
(一)一方當事人通過協商、申請調解等方式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的;
(二)一方當事人通過向有關部門投訴,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申請支付令等方式請求權利救濟的;
(三)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的。
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第二十八條因不可抗力,或者有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勞動者的法定代理人未確定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相關知識:
仲裁應當開庭進行。當事人協議不開庭,或者仲裁庭認為不宜開庭的,可以書面仲裁。
決定開庭處理的,仲裁庭應當于開庭前5日內將開庭時間、地點等書面通知當事人。仲裁申請人經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視為撤回仲裁申請。被申請人經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仲裁。
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
仲裁庭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行收集證據。
只有經過質證認定的事實,才可以作為仲裁的證據。
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有權進行辯論、辯論終結時,首席仲裁員或者獨釬仲裁員應當征詢當事人的最后意見。
裁決應當按照多數仲裁員的意見作出,少數仲裁員的不同意見可以記入筆錄。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數意見時,裁決應當按照首席仲裁員的意見作出。
仲裁庭對重大的或者疑難的人事爭議案件的處理,可以提交仲裁委員會討論決定;仲裁委員會的決定,仲裁庭必須執行。
仲裁庭應當在裁決作出后5日內制作裁決書。裁決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爭議事實、裁決理由、裁決結果、仲裁費用的負擔和裁決日期。裁決書由仲裁庭成員簽名并加蓋仲裁委員會的印章。裁決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效力。
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或者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標被侵權了怎么辦
2020-11-15紅字發票信息表怎么填
2021-01-25支票背書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
2021-01-05哪些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17死緩一審中院管轄嗎
2021-03-24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可以到哪些組織申請調解
2020-12-04人身意外險可以抵扣嗎
2021-01-05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意外事故證明怎么寫才有法律效力
2021-01-22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07免賠額與不計免賠是什么意思,不買不計免賠的情況
2021-02-09發生事故后如何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1-25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規則
2021-01-01財產所有者、保險契約、被保險人權利與義務知識
2020-12-13保險理賠申請時要注意四要素
2020-12-07保險合同是指什么
2021-01-20土地轉讓金按面積的多少算
2020-11-27土地轉讓需要交什么稅
2021-02-28如何計算土地出讓金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