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仲裁的管轄原則
管轄指確定各個仲裁機構審定勞動爭議案件和權限,明確當事人應向哪一個仲裁機關申請仲裁,由哪一個仲裁機關受理的法律制度,其實質是仲裁機關審理案件的內部分工。明確管轄范Χ,有利于仲裁機關行使仲裁權和當事人正確行使申訴權。仲裁管轄實行地域為主,級別管轄為輔的原則。
(一)地域管轄
地域管轄指同級仲裁委員會之間,對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職權劃分。同級仲裁委員會的管轄權,原則上依行政區域劃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17條規定:縣、市、市轄區仲裁委員會負責本行政區內發生的勞動爭議。設區的市、市轄區仲裁委員會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第18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的企業與職工不在同一個仲裁委員會寫轄區的,由職工當事人工資關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員會處理。
(二)級別管轄
級別管轄是指上下級仲裁委員會之間,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分工和權限,其實質是由哪一家仲裁委員會審理什么樣的勞動爭議案件。劃分級別管轄的主要依據是案件的性質、重大與復雜程度,在勞動爭議仲裁實踐中還依據企業的類型等。
目前,主要有兩種級別管轄的方法:
一是直轄市與所轄區審理案件的權限劃分。市轄區仲裁委員會處理本轄區的勞動爭議案件;直轄市的仲裁委員會則受理本市范圍內有重大影響、案情復雜以及涉外的勞動爭議,如集體爭議,外資企業勞動爭議和大型企業的勞動爭議等。
二是省、自治區仲裁委員會與其所屬的地、市一級的仲裁委員會的權限劃分。一般省一級仲裁委員會不直接受理勞動爭議案件,只負責指導全省(區)的勞動仲裁工作;計劃單列市、省轄市、地區一級的仲裁委員會受理本行政區域內有重大影響、案情復雜以及外資企業和大型企業的勞動爭議。
勞動仲裁是指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居中公斷與裁決。在我國,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按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提起勞動仲裁的一方應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除非當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當理由,否則超過法律規定的申請仲裁時效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分級標準與傷殘等級賠償的關系是什么
2020-11-11驗血錯誤醫院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21醉酒駕駛會拘留多少時間
2021-02-10女職工懷孕期享受的待遇
2020-12-20制作并銷售盜版光碟侵犯的著作權嗎
2021-01-10抵押物滅失怎么辦
2020-11-13連帶責任中求償權的要件和范圍是什么
2020-12-12去勞動局投訴,勞動局會過來處理嗎
2020-11-16飛機延誤8小時賠償標準
2021-01-17家庭財產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保險合同成立后投保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0-11-21單位保險要交多少年
2020-11-17保險索賠有什么規定
2021-03-03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2-04保了車上(貨物)責任險后,貨物掉落導致他人受損是否因該賠償?
2021-01-10汽車改裝線路自燃保險公司進行賠償嗎
2020-12-05允許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有哪些好處
2021-01-29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條款的
2021-02-06承包合同糾紛算什么類型的案件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