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同無效的概念和類型合同無效是指國家應禁止的合同,如果該合同不具備合同的有效要素,并且無法補救,并且從一開始就不應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廣義上講,合同無效包括絕對無效、效力未定和相對無效。《合同法》第47、48和54條分別規定了效力未定和相對無效的合同。效力未定是指因未經授權代理、超越代理權限等主體問題而可能失效的合同;相對無效是指重大誤解、明顯不公平、欺詐、脅迫等合同。對于效力未定和相對無效的合同,當事人可以通過行使撤銷權使合同無效。狹義的合同無效,是指違反法律、公共秩序和良好習慣的禁止性規定,依照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存在的合同,即絕對無效的合同。對于此類合同,即使未通過訴訟或仲裁程序,也具有法律效力,法院或仲裁機構可以根據其權限主動宣布合同無效。無效合同損失賠償的性質屬于締約過失責任
合同無效后,根據《合同法》第58條和第59條的規定,有三種法律后果:(1)返還財產或折價賠償;(2) 賠償損失;(3) 所得財產應當返還國家或者返還集體或者第三人。關于“返還財產或折價賠償”的性質,一般認為其基于物質請求權或不當得利權。在這種情況下,村委會應退還王支付的2萬元合同費;“回歸國家或回歸集體和第三方”的性質一般被認為是基于行政責任或侵權責任;至于損失賠償的性質,一般認為是締約過失責任。締約過失責任以合同前義務為基礎。所謂合同前義務,是指當事人在進行合同接觸和談判時,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所承擔的合作、披露、澄清、保護、注意和保密的義務。如果違反合同前義務并對另一方造成損害,則構成“締約過失”和“締約過失責任”。在合同無效的情況下,產生的是締約過失責任,而不是違約責任。原因是違約責任的前提是“合同債務”,而合同的無效性從一開始就是無效的,即合同成立時,合同約定的內容對當事人沒有約束力,不會產生“合同債權”或“合同債務”,因此,違約責任是不可能的。從起源的角度看,“締約過失”的概念在合同產生之初就適用于無效合同①, 但合同無效的案例很多。是否存在締約過失責任,應當結合《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五十二條的規定進行判斷。有些無效合同的情況可能不確定締約過失責任,如“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如果合同因雙方惡意串通而無效,雙方對合同無效都有惡意。不存在由于一方的過失而對好的一方造成損害的問題,因此雙方之間不存在締約過失責任。因此,從上述內容來看,無效合同的損失認定也是相當復雜的,在簽訂合同時,我們必須考慮合同是否合法有效,避免后一階段的損失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抵押合同能否約定清償順序
2020-12-30非法排污水怎么處理
2020-12-29網貸逾期被仲裁怎么辦
2020-12-28中國涉外婚姻法律法規
2021-02-08交通事故定責后可以申訴嗎
2020-12-06未成年犯罪監護人責任有哪些
2020-11-13審查逮捕環節需不需要指定管轄
2020-12-06指定管轄偵查時傳喚可否異地
2021-01-29人傷事故出院后先去交警大隊還是保險公司
2021-01-12簽保險代理合同事畢需要解約嗎
2020-12-18合同保全的概念與意義有哪些
2021-02-06臨時停車多久算違章
2021-01-18置業顧問收客戶錢違法嗎
2020-11-24離職檢查電腦合法嗎
2020-11-24雇傭關系能申請工傷嗎
2021-01-09裁員的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4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新亮點
2021-03-17離婚時人壽保險如何分割
2020-11-11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