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事仲裁協(xié)議,是國際商事交往中的雙方當事人自愿把他們之間已經發(fā)生或者將來可能發(fā)生的財產性權益爭議提交仲裁解決的協(xié)議。只有滿足相應的主體要件(意思表示與行為能力)和客體要件(形式要件與內容要求),方能獲得預期的效力。
當事人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在國際商事仲裁協(xié)議中,當事人應明確表示愿意將爭議提交仲裁解決。否則,人們就有理由懷疑仲裁權產生的合理性。該意思表示須具備以下條件:
首先,其為雙方當事人共同的意思表示,而非僅為單方的意愿。仲裁協(xié)議的本質是一種合同,而合同是雙方當事人意思合致的產物。若缺乏對方的承諾,單方的意愿最多只能構成要約或要約邀請。同樣,一方提交仲裁的意愿在未得到對方肯認時是無法實現(xiàn)的。
其次,必須是雙方在協(xié)商一致基礎上真實的意思表示,而不能是在外界強制或影響下的虛假意思表示。但若因“欺詐消滅一切”(FrausOmniaCorrumpit)而一概否定因欺詐而訂立的仲裁協(xié)議的有效性,似有不妥。應該認可該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存在瑕疵,同時,將最終判定該仲裁協(xié)議是否有效的權利交由受欺詐的一方。若其表示肯定,則可以認定該仲裁協(xié)議經過補正而獲得了效力。否則,其將歸于無效。
再次,必須是有利害關系的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
最后,該意思表示必須明確、肯定,符合仲裁一裁終局、或裁或審的本質,具有排除法院管轄權的效力。
當事人的行為能力
縱觀各國私法,均以自然人享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作為法律行為有效的必備條件。無民事行為能力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者實施的法律行為一般都不會產生預期的法律效果。雖然諸多國家規(guī)定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得在有限范圍內為一定的民事行為,但一般僅限于受益性行為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定型化行為。故此處討論的仲裁協(xié)議有效要件之一的當事人的行為能力僅限于完全行為能力。
1958年《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即《紐約公約》)和1985年《聯(lián)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即《示范法》)皆規(guī)定,若當事人在訂立仲裁協(xié)議時,處于某種無行為能力的情況下,被請求承認和執(zhí)行裁決的主要機關可根據(jù)當事人請求,拒絕承認和執(zhí)行有關裁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明星cos經典形象被告侵權,如何界定侵權
2020-11-14被財產保全后能否也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1協(xié)商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14工地上受傷老板不負責任怎么辦
2021-02-10不可抗力消除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5小學生用美工刀割傷人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2正在按揭房是否可以交易?
2021-01-11勞務關系是否使用侵權責任法
2020-11-20工齡計算方法
2020-11-08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勞動仲裁期限中止中斷解釋嗎?
2021-01-03人壽保險的投保對象是什么,買人壽保險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26投保財產險怎么收費
2021-02-27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拒賠案件
2020-12-27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拒絕賠償
2020-11-21投保人的定義,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23公眾責任保險費用
2021-03-24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需要什么證件
2020-11-26農村拆遷空掛戶有補償嗎
2020-12-24營業(yè)房拆遷時,按照住宅標準補償是否合理
2020-12-21租賃廠房拆遷補償歸哪個所有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