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補償貿易的概念
補償貿易(CompensaticnTrade)是指一方從國外另一方引進機器設備、技術或勞務,其應支付的價款不是以現金支付,而是在雙方約定的期限內,用商品或勞務作價分期償還。這種貿易方式通常是以向銀行貸款方式進行的,國外方以貸款形式向國內方提供設備、技術或勞務,國內方則以產品或勞務分期償還貸款。補償貿易從60年代開始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一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普遍缺少外匯,外債包袱沉重,開始尋求不付現匯而能從國外引進設備、技術的辦法。同時,一些發達國家的投資者為其過剩資金、技術和設備尋找出路,謀求更大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補償貿易的方式。至70年代,這種方式在美國、日本、西歐發達國家與東歐、第三世界各國的貿易中被廣泛采用,貿易的范圍也從最初的機器設備擴大到技術和服務等方面。補償貿易已成為國際貿易的常見方式之一。
我國制定的《開展對外加工裝配和中小型補償貿易辦法》中,對補償貿易的含義作了明確規定:“凡是由國外廠商提供,或者利用國外出口信貸進口生產技術或設備,由我方企業進行生產,以返銷其產品方式分期償還對方技術、設備價款或貸款本息的交易形式,都屬于補償貿易。”“補償貿易,原則上要用引進技術、設備所生產的產品返銷對方,進行直接補償。直接補償有困難,或者以其他產品償還。”“也可以使用該企業(包括企業聯合體)所生產的其他產品進行間接補償”。
二、補償貿易的形式
按引進方償付的商品不同,補償貿易可分為以下四種主要形:
1、直接產品補償。也稱產品返銷或回購(Buy—back》。引進方利用引進的技術、設備、原材料所生產的產品,返銷給供方,以分期償還供方全部價款。采用這種方式,引進的技術和設備與償付產品有直接、緊密的聯系。我國目前采用直接產品補償為主。
2、間接產品補償。也稱產品反購或互購(CountetPutchase)。引進方不是用引進的技術和設備直接生產的產品償還供方的價款,而是用雙方同意的其他商品償還。采用間接產品補償通常是由于引入的技術和設備所生產的產品難以償還技術、設備的價款,或者這些技術和設備不生產直接產品,如交通設施、旅游設施、發電站等,這些項目不可能生產產品來償還引入技術和設備的價款,只能用其他商品補償。
3、貨幣收入補償。引進的技術和設備投產后所獲得貨幣收入,用來抵償這些技術設備的價款,這種償還方式適合于兩種情況,一種是用引進的技術和設備所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銷售渠道暢通,市場預測看好,則可采用貨幣收入償付。另一種是引入的技術和設備不能直接生產有形產品,但經濟效益明顯,如電訊技術設備、發電站等項目。
4、混合補償,引進技術和設備的價款,可以一部分以直接產品償付,一部分用間接產品償付,另一部分以貨幣收入償付,也可以用勞務償付。只要同時包含其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形式則稱為混合補償。
三、補償貿易的特點
補償貿易主要表現為雙方之間商品的互換,因而具有以貨易貨的特征,但又與一般的以貨易貨的貿易不同,同時它又與一般的商品貿易、來料加工等有所區別,從下列比較中可以看到補償貿易的特點。
1、補償貿易與一般易貨貿易的區別
(1)易貨交易是物與物的交換,買賣一般是一次性的,在同一時間完成交易。補償貿易是分期償還價款,是多次買賣行為,持續的時間較長。
(2)易貨交易中所交換的商品之間一般無什么聯系,而補償貿易中交換的商品之間可能有聯系,在直接補償形式中,用以償還引入技術和設備價款的產品,正是由這些技術和設備直接生產的。而且提供技術和設備的一方為了使技術、設備順利投產,一般都要提供協助,參予生產的過程。
(3)易貨交易的雙方不發生信貸關系,補償貿易中,信貸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實際上是技術和設備的供方向引進方提供中期或長期的貸款,有了這種信貸關系,補償貿易才能實現。
2、補償貿易與一般商品交易的區別
一般商品貿易和補償貿易雖然都是作價交易,雙方是買賣關系。但交易的內容不同,在一般商品貿易中,償付商品的價款是用現金或現匯。而在補償貿易中,償付引進技術和設備的價款,主要是用產品或勞務。
3、補償貿易與來料加工或來件裝配的區別
補償貿易是買賣關系,引入方對以負債的方式所引進的技術、設備和原材料擁有完全的所有權和自主權,用原材料生產的產品也擁有所有權,并可以用直接補償方法抵償引入的技術、設備的價款。而來料加工和來件裝配業務,只是一種勞務關系,加工方只收取加工資,對方所提供的原料,零配件和最后的成品,其所有權仍屬對方。
4、補償貿易與合資經營的區別
補償貿易中,雙方的關系只是買賣關系,而不存在共同投資的關系,引進技術和設備的一方對技術、設備以及產品擁有完全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技術和設備的供方一般只參予技術、設備在生產中的實施,保證投產的順利,既不參予經營,也不共負盈虧。
四、補償貿易項目的選擇
1、補償貿易的優缺點
補償貿易對于買賣雙方都有好處,對于提供技術和設備一方,可以突破引進方外匯支付能力薄弱的障礙,擴大技術、設備和原材料的出口,緩解其國內市場狹小與資本過剩的矛盾,又可以通過幫助引進方開發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在返銷中獲得所需要的原材料和燃料等能源資源。對引進方來說,有利于克服進口先進技術和設備所需外匯不足的困難,廣泛利用外資,有利于拓寬國際市場的銷售渠道,增加出口商品的競爭能力,增加外匯收入。
補償貿易的缺點是開展補償貿易相對比較復雜,牽涉的面較廣,既有信貸問題、又有生產問題和產品對路的問題,每一方既是賣主又是買主,買的人一定要賣,使補償貿易有較大的局限性。而且補償貿易的過程一般時間較長,雙方承擔的風險較大,不穩定的因素較多,商品市場、金融市場和生產的變化,都會影響補償產品的銷售。在開展補償貿易時應充分認識這種貿易形式的復雜性,尤其要作好項目的選擇工作。
2、項目選擇的原則
補償貿易項目的選擇包括引進技術和設備以及產品兩方面的選擇。我國目前以直接補償的方式為主,因而這兩方面是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的。引進的技術和設備必須具有先進性和適用性,只有先進適用的技術和設備,才可能生產價直高、市場競爭能力強的產品,有利于產品在返銷時作出較高的價格,縮短產品償付期限,也有利于償付結束后,技術和設備繼續發揮較大的作用,產品保持較強的競爭力。要防止引入那些缺乏先進性和生產周期長的技術和設備,因為這會導致償付過程維持較長的時間,當償付結束時,技術和設備很可能已經老化,甚至被淘汰。
產品選擇的基本原則是產品必須是國際市場上有發展前途的商品,在項目投產后的一定階段內,該產品應該是國際市場上的熱銷貨,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有穩定市場。分期償付產品的作價一般是與當時國際市場價格水平密切相關的,有發展前途的產品不僅能保證產品有穩定的價格,按期付清引進技術和設備的價款,而且能繼續保持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銷路。
3、項目償還能力的論證
要做好補償貿易項目的選擇工作必須加強項目可行性的研究和論證,通過經濟核算正確評估償還能力是論證的一個重要方面。償還能力是指從事補償貿易的企業每年能收益多少外匯,扣除生產成本和其他費用后,其剩余部分用于還清外商的債務需要多少年、償還年限是衡量償還能力的標志。如果償還年限超過了引進設備的自然損耗年限或技術的生命周期,那么這個補償貿易項目的經濟效益就等于零或出現負效應,這個項目就不能選擇。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掛名股東能強制退出嗎
2021-02-17質押合同是諾成合同還是實踐合同呢
2021-01-01以文種為標準,行政裁判文書可以劃分哪幾類
2021-02-09煤礦死亡一人如何處理
2020-11-20臨時工勞動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0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糾紛的訴訟時效事件
2020-12-18小股東如何應對公司不分紅
2021-03-08在監獄的保外就醫要經過哪些程序
2021-02-08房屋租賃是物權處分嗎
2020-11-25子女有贍養能力低保能辦嗎
2021-01-11強制執行撤銷要多久生效
2021-01-03交通事故私了保險公司怎么陪
2021-03-22入職協議書要一式兩份嗎
2020-12-16法院可以調取微信聊天記錄嗎
2021-01-24勞動爭議一審結束仲裁還有效力嗎
2021-02-10意外險和重大疾病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31不能投保貨物運輸保險的物品
2021-03-26車險理賠技巧有哪些
2021-02-28非直系親屬可以做投保人嗎
2021-02-12交通事故中一方逃逸保險公司應怎樣賠償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