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傾銷反傾銷預警機制應對機制
一、引言
傾銷(dumping)一詞源自北歐國家語言,據《牛津英語詞典》解釋,原意為將大宗貨物或其他東西倒翻、傾卸及拋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6條對傾銷的定義是指一國產品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進入另一國市場的行為。具體是指商品進入一國的市場價格低于其在另一國市場上的價格,或者指在不同國家的市場上以人為的差別價格銷售商品的行為。傾銷作為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給進口國的經濟或生產者利益造成了損害,干擾了進口國的市場經濟秩序,給進口國經濟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顧名思義,所謂反傾銷是指進口國反傾銷當局依法對進口國產業造成了損害的傾銷行為采取征收反傾銷稅等措施,以抵消損害后果的法律行為。自70年代以來,主要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由于新興技術的開發與采用本國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同時在國內也因為產品過剩供過于求而出現了經濟滯漲和貿易失衡現象。為擺脫這種困境,西方發達國家一方面積極對本國經濟政策、外貿政策和產業結構進行大規模的調整;另一方面積極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主要表現為對外大量推銷本國市場過剩的農產品和工業制成品,嚴重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對內則采用各種關稅與非關稅壁壘限制進口,保護本國市場免受外來產品的競爭。反傾銷便成為了經常使用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從反傾銷的發展歷程來看,它可以被視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專利”,直到20世紀80年代,廣大發展中國家才意識到反傾銷對本國貿易發展的促動與保護作用,紛紛出臺了本國的反傾銷法。反傾銷法(Anti-DumpingLaw)是進口國為了保護經濟和本國生產者的利益,維護正常的國際經濟貿易秩序,對傾銷行為進行限制和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從反傾銷法律的邏輯含義、反傾銷的起源以及關貿總協定規定的反傾銷的宗旨來看,反傾銷制定的初衷是創造公平的競爭秩序,是反不正當競爭的延續。但反傾銷成立至今,運行結果卻事與愿違,每每被一些國家以維護公平競爭之名貿易保護之實濫用,成為限制國外產品同本國產品競爭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日益變成貿易保護主義的法律武器。在這場反傾銷的浪潮中,中國成為了眾矢之的,也就必然成為了最大的受害國。以下筆者將結合我國遭受外國反傾銷現狀的分析,提出有關應對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和廣大專家學者一起探討。若有不成熟之處,望批評指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訴訟中應掌握的技巧有哪些
2020-12-05公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2擔保合同能獨立存在嗎
2021-02-27離婚可以通過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1-02-17有贍養義務是否也有監護義務
2021-01-10想訴訟離婚,女方把結婚證藏起來怎么辦
2021-03-02未經批準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的會坐牢嗎
2020-12-17伯父贈與房產給侄兒怎么交稅
2021-02-23哪些人不能擔任法定代表人
2021-02-23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被裁員公司不給經濟賠償怎么辦
2021-03-18建工險延期最長時間是多久
2021-01-15朱某借車給同事吳某,借車發生事故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3-05火災原因不明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10保險合同要看哪些內容
2021-02-12退商業車險過程是怎么樣的,退保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5車禍后保險公司賠償問題
2021-01-29保險代理人的職責
2021-02-12私房補交土地出讓金是賣方交嗎
2020-11-11土地出讓金需要上繳國庫嗎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