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舉證期限的概念是指當事人有效提供法律規定的或者法院、仲裁委員會指定的證據的期限。舉證時限是限制當事人上訴和訴訟的行為。當事人未在法律規定或者仲裁委員會、法院規定的期限內提交證據的,視為放棄提供證據的權利。逾期不提交的,仲裁委員會不予組織質證。因此,不允許交叉詢問,逾期證據是否實際確定為判斷依據。此外,《證據規定》還規定,舉證期限屆滿后,當事人提交的證據如果不是新證據,將不予受理。
<證據規定了兩種確定舉證期限的形式。一是當事人協商一致,人民法院同意;第二,人民法院的指定(現由當事人約定并廢止)自當事人收到受理通知書和答辯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它明確規定了人民法院規定的舉證期限的有效期限和計算方法,但在實踐中對此規定仍存在不同意見
目前,我國民事訴訟法中舉證期限制度的建立主要存在以下觀念障礙:⑴ 舉證時限制度違背了民事訴訟以事實為基礎、追求客觀真實的基本原則。舉證期限的確定,使證據不能充分陳述,案件事實不能真實再現。基于此做出的判決是不公平的。(2) 舉證時限制度限制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當事人為自己的主張向法院提供證據是一項訴訟權利。舉證期限的存在并沒有給當事人充分的機會行使其訴訟權利。考慮到某一訴訟制度,應當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加以分析。建立舉證時限制度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P/>P>:任何訴訟制度的真正永恒生命基礎在于其公正性,這是訴訟程序追求的首要價值。程序正義的實現是通過具體的訴訟實踐來體現的。程序正義體現在訴訟地位平等、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保障訴訟主體行使訴訟權利的平等狀態。法律規定,當事人有權提供證據證明其主張。舉證時限制度通過設定舉證期限,為雙方當事人創造平等的訴訟機會,實現訴訟過程中的平等。因為舉證時限制度要求當事人在舉證期間充分提出主張和證據,并規定了證據無效的后果。如果不在舉證期限內提出,法官一般不會接受。另一方面,實行舉證時限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故意不提供證據的人濫用其隨時提供新證據的權利拖延訴訟。法律保護合法權利,禁止濫用權利。法律只能為爭議雙方當事人提供公平的訴訟機會,但不能允許一方當事人在任何時候提供證據,導致二審或二審、再審推遲訴訟,以確保訴訟權利的充分行使,這對另一方當事人極不公平。程序正義的要求體現在舉證時限上。賦予公正合理的舉證期限,平等適用于訴訟雙方當事人,使他們能夠在有限的期限內充分表達意見和提供證據,實現程序正義。因為法律實際上不能保證絕對公正。此外,舉證時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法院的積極調查取證,舉證期限是指法律規定或者法院、仲裁委員會指定的當事人能夠有效舉證的期限。文章中有詳細的介紹。我希望它能幫助你。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歡迎在本網站咨詢律師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期徒刑越獄后怎么判
2021-01-17超過訴訟時效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2-08傳統老字號可以轉讓嗎
2020-11-25辦理船舶抵押登記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3-18無期徒刑概念及最少服刑年數
2021-01-24單方肇事交通事故的定損理賠
2021-03-01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失效
2021-02-07異地買房如何提取公積金
2021-01-23最新(2008)勞動合同范本
2020-12-19用人單位不承認勞動關系,勞動者應該提供哪些證據
2021-01-19實習證明范文模板
2021-01-15建筑工程保險合同
2021-02-24意外事故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負責賠償
2020-11-10車輛部件之間發生瀏碰撞,是否有權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9中國保監會有權處罰外資保險公司嗎
2020-11-11開車碰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3-13保險監管的必要性是什么
2020-12-25保險代理人管理規則有什么
2020-12-04拆遷補償安置怎樣擇優選擇
2021-01-052020年最新廠房拆遷補償政策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