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反傾銷法;公共利益原則;立法;完善
反傾銷措施是一種被WTO多邊法律體系所答應的貿易救濟措施,其宗旨是促進公平競爭、維護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它體現了市場開放與適度保護的同一。由于反傾銷措施是以保護“國內產業”的利益作為基本出發點的,所以,隨著貿易自由化的不斷發展,它已經成為各國使用頻率最高的“正當”貿易救濟手段。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反傾銷措施是一把“雙刃劍”,用得不好或被濫用,不僅會變成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擾亂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還可能損害國家的整體利益,甚至影響與出口國正常的貿易關系。為此,反傾銷立法中的公共利益原則便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
一、反傾銷法的價值取向及其局限
反傾銷法是為維護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對出口貿易中的傾銷行為和進口國所采取的反傾銷措施進行限制和調整的國內法規范和國際法規范的總稱。保護國內產業免遭傾銷損害是反傾銷法的最直接目的。但隨著近年來國際上反傾銷案件的增多,其使用頻率日益進步,適用范圍日益擴大,其公道性卻越來越令人懷疑。由于它在保護國內相關產業的同時,卻可能損害了社會的整體福利水平和與被控傾銷出口商品所在國之間的經貿關系。這就有必要探討反傾銷法的價值取向。
法律的價值在于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對不同人需求的不同程度的滿足或拒盡承認即為法律的價值取向。一種法律制度能否為人們帶來利益和為哪些人帶來利益,是判定其價值的出發點。對于國家來說,在創設每一項法律制度的時候,都必須考慮到各方面的社會利益的平衡,而當兩種社會利益之間的沖突無法協調時,它就必須做出取舍,這就表現出一項立法的價值取向。在決定是否采取反傾銷措施時,相關國內產業的保護與消費者及下游企業的利益就是一對矛盾。國家既需要消除國外傾銷這種不公平貿易行為的不利影響,以便為國內產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又有為國內居民提供良好社會福利的責任。國外產品在本國的傾銷可使國內的消費者及下游企業獲利,但也會使本國的相關產業受到損害;而阻止國外產品傾銷可使本國的相關產業得到保護,但本國的消費者及下游企業卻要為此付出代價。在這二者之間國家必須擇其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伙財產及合伙人的財產處分權
2021-03-24勞務外包與勞務派遣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1可能導致專利新穎性喪失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31協議離婚一定要在領結婚證的地方嗎
2021-02-06勘察合同是否屬于專屬管轄
2020-12-02連帶責任是否關系到子女
2021-02-07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有效還是無效要如何確認
2021-01-23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多久可以量刑
2021-03-22離婚個人財產和共同財產如何區分
2021-03-11第三方代償協議有效嗎
2021-01-25關于房產繼承的問題
2020-11-18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和流程是什么
2021-01-05派遣到其他公司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15不賠錢解雇員工的方法
2020-11-30拖欠農民工工資被警察帶走怎么處理
2021-01-16買重疾險的相關解析
2021-02-16保險合同的內容
2021-02-13重復保險理賠吃虧
2020-11-23哪些人能申領失業人員養老保險
2020-12-03沒劃痕險怎么走保險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