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舶碰撞承運人責任比例
依據(jù)我國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船舶發(fā)生碰撞的,承運人要按照過失的程度的比例承擔責任,過失程度相當或者過失程度的比例無法判定的,平均負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第一百六十五條?船舶碰撞,是指船舶在海上或者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發(fā)生接觸造成損害的事故。
前款所稱船舶,包括與本法第三條所指船舶碰撞的任何其他非用于軍事的或者政府公務的船艇。
第一百六十八條?船舶發(fā)生碰撞,是由于一船的過失造成的,由有過失的船舶負賠償責任。
第一百六十九條?船舶發(fā)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有過失的,各船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負賠償責任;過失程度相當或者過失程度的比例無法判定的,平均負賠償責任。
互有過失的船舶,對碰撞造成的船舶以及船上貨物和其他財產(chǎn)的損失,依照前款規(guī)定的比例負賠償責任。碰撞造成第三人財產(chǎn)損失的,各船的賠償責任均不超過其應當承擔的比例。
互有過失的船舶,對造成的第三人的人身傷亡,負連帶賠償責任。一船連帶支付的賠償超過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比例的,有權向其他有過失的船舶追償。
二、無船承運人的責任
無船承運人是承運人,對于無船承運人責任的認定,一般是參照我國海商法第四章第二節(jié)規(guī)定的承運人的責任加以確定。我國海商法中承運人的責任制采用的是不完全過失責任制,如此一來遠洋公共承運人享受的不完全過失責任制無船承運人也可以享受,此外還有若干的免責事由可以使無船承運人免于對貨物的滅失、損害承擔責任。不僅如此,無船承運人還享有承運人的收取運費、留置貨物等權利。但是,承運人的法定義務方面,謹慎處理使船舶適航、合理速遣、不進行不合理繞航、妥善謹慎地管理貨物等規(guī)定,是針對經(jīng)營船舶的遠洋公共承運人而言的,與無船承運人無關。此外,在免責條款中,航行過失、管船過夫、船上火災、海上救助等條款,也是針對遠洋公共承運人的,無船承運人由于不實際擁有或經(jīng)營船舶,就不可能進行上述活動。實際上,在運輸契約的權利義務條款方面,無船承運人起的只是“二傳手”的作用。因此,無船承運人的不完全過失責任制是以遠洋公共承運人的行為為基礎的,即遠洋公共承運人對合同義務的履行和行為是否免責,決定無船承運人是否應承擔運輸責任或免責。綜上所述,當無船承運人介入運輸,承擔承運人職責的時候,無船承運人承擔的責任就是不完全過失責任,但是此時的不完全過失責任是以實際承運人的行為作為基礎的。
在航運實務中,無船承運人往往與貨運代理人密切相關,提供的運輸服務通常超出承運人的范圍,因為它首先是運輸?shù)慕M織者。在其安排的貨物運輸中,除海運過程中實際承運人的行為造成貨物滅失、損壞、延遲交付它可享受不完全過失責任,其余的運輸方式,無船運人均應承擔嚴格責任。
就無船承運人自身的行為而言,并不存在不完全過失責任一說,因為可以免責的過失皆與經(jīng)營船舶有關,如航行過失、管船過失、謹慎處理仍未發(fā)現(xiàn)的船舶潛在缺陷等,無船承運人本身不經(jīng)營船舶,自身行為完全與上述過失無關。因此,無船承運人如果在運輸過程中,自身行為有過失而造成貨物滅失、損壞,就應完全承擔責任。例如,無船承運人與托運人串通倒簽house提單,造成收貨人損失,就應完全承擔賠償責任。
無船承運人作為托運人的責任應按照我國海商法第四章第三節(jié)之規(guī)定,承擔嚴格責任,即對于遠洋公共承運人,無船承運人在托運貨物時,應當妥善包裝,并向承運人保證,貨物裝船時所提供的貨物的品名、標志、包裝或者件數(shù),重量或者體積的正確性。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船舶發(fā)生碰撞的,承運人要按照過失的程度的比例承擔責任,過失程度相當或者過失程度的比例無法判定的,平均負賠償責任。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wǎng)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銷售處方藥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09如何分立一個全資子公司
2021-03-02第三方支付的各方主體都有誰
2021-01-03征地土地補償協(xié)議
2021-02-12什么時候產(chǎn)生滯納金,滯納金怎么計算
2021-03-22哪些財產(chǎn)是不可繼承的?
2021-01-25羈押與逮捕分別是什么意思
2021-02-06雇傭關系辭退需補償嗎
2021-02-18投資商業(yè)地產(chǎn)需謹慎,從五大注意中學如何保護自己
2021-03-07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員工意外保險合同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2021-01-25保險公司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19什么是保險合同主體變更
2021-03-08投保人參保了意外傷害險,摔傷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7人身保險受益人為配偶,離婚后受益人怎么認定
2020-12-16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權利和義務
2020-11-12如何過濾保險資金投資風險
2020-12-10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糾紛的管轄法院是什么
2021-03-07個人協(xié)議出讓國有土地違法嗎
2021-02-05土地出讓合同違約金過高怎么認定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