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的經營方式是商品經濟的產物。關于對合伙的規定,最早端倪于公元前十八世紀古巴比倫《漢穆拉比法典》中,其第九十九:某人按合伙方式將銀子交給他人,以后不論盈虧,他們在神前平均分攤,將合伙定義為指兩個或以上的當事人為實現某一目的而相互合作的協議。合伙作為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在法人制度形成以前是商品經濟關系中惟一的聯合的商品生產經營形式。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羅馬法就規定:"合伙是指兩人以上互約合資經營共同事業,共同分配損益的契約。"可以看出,羅馬法將合伙其界定為一種契約關系,并且這種觀念為后來大陸法系國家所繼承。
《德國民法典》第705條也規定:"根據合伙契約,各合伙人互相負有義務,以契約的方式促進達成共同事業的目的,尤其是提供約定的出資。"由于傳統民法是以個人為本位的私法,因而當時的學者把合伙作為一種契約關系而否認其是法律主體。主體是參加合伙的每一個人而不是合伙本身,從而否認合伙具有獨立民事主體地位。然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合伙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逐漸具備了獨立民事主體地位。因此,近年來,無論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國家都對合伙的法律地位有了新的規定。法國1978年重新修訂的《法國民法典》第1842條規定:"除隱名合伙外的合伙,自登記之日起享有法人資格。"這樣就從法律上承認了合伙的民事主體地位。《美國統一合伙法》也承認合伙是與法人有區別的另一種民事權利主體。此外,德國、日本、比利時、菲律賓等國家都賦予合伙以法人資格。我國民法通則在形式上仍然沿襲大陸法系民事主體"二分法"的傳統立法體例,但在民事主體部分實際承認"合伙型聯營"這一介于公民和法人之間的特殊民事主體。
我國民事立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合伙為獨立民事主體,但民法通則和1997年頒布的合伙企業法卻又為合伙設定了不少權利義務,實際上在客觀上承認了合伙的獨立民事主體地位。同時,從法律對合伙地位確認的不斷發展,也可以看出這樣一種清晰的輪廓,即作為獨資、合伙、公司在法律上的反映,就有自然人、合伙、法人這三種不同類型的民事主體和個人所有、合伙所有、法人所有這三種不同的所有權形式。這是法律對個人合伙法律地位的完整確認。合伙作為一種民事法律制度,它順應了商品生產者由獨資走向聯合經營的必然趨勢,它以一種法律上的獨立人格將長期存在于商品經濟社會中。因此,我國民事立法應正視這一客觀事實,明確賦予合伙獨立民事主體地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抵押合同有用嗎
2021-02-15量刑時交不了罰金怎么辦
2021-01-05隱名股東對公司享受什么權利
2021-03-21法人獨資企業公司章程范本
2021-01-23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匯總(截至2015年10月13日)
2021-01-13阻止專利實施是否屬于侵權
2020-11-22注冊商標被注銷后還有補救措施嗎
2020-12-12怎么界定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06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正當經營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31別人拿你的房產證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2-23結合《侵權責任法》分析校園侵權責任的承擔
2020-11-09集體土地拆遷賠償標準
2021-01-21離婚時房子如何分割,離婚公租房怎么分割?
2021-03-07集資房再上市要滿足五年嗎
2020-12-31廣西保監局:新型人身保險不宜與金融產品片面比較
2021-02-13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具體分類包括哪些
2020-11-28怎么樣挑選給孩子的保險
2020-12-24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呢
2021-01-06買保險的六條準則
2021-01-30土地轉包期內甲方死亡合同怎么辦,轉包合同怎么寫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