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權處分的效力待定和善意取得矛盾怎么辦
我國《合同法》確立的無處分權效力待定合同制度是一項頗受爭議的制度。該項制度以無權處分為核心,不僅涉及到債法法律關系,而且涉及到物權法法律關系;在設定該項制度時不僅應考慮“物的靜態安全”,也即物的穩定性,還應顧及到“物的動態安全”,也即“物的流動性”。正因無權處分行為牽涉到諸多的法律關系,王**先生稱之為“法學上的精靈”。因此,如何制定和完善我國的無處分權效力待定合同制度,對于建立和穩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我國經濟繁榮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對無處分權效力待定合同制度和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適用作一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就完善我國《合同法》第51條的規定提出相應的立法建議。
無處分權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適用
我國《合同法》第51條以無權處分行為為核心,構建了我國的無處分權效力待定合同制度。所謂無處分權效力待定合同,是指無權處分他人財產的一方(無處分權人)未經權利人同意擅自處分他人財產,于權利人追認或無處分權人取得處分權之前,該無權處分行為所訂立的合同效力(有效與否)處于不定狀態:于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人在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時,合同有效,反之,合同無效。
《合同法》第51條規定的無處分權效力待定合同與無效合同、可撤銷合同不同,有其自身的適用條件:
第一、實施處分行為的當事人不享有處分權,即無權處分。所謂無權處分是指沒有財產處分權而處分他人財產的行為,包括財產共有人之一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而處分共有財產的行為。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對無權處分行為進行分類:
1、按處分行為的標的劃分,無權處分可分為物權的無權處分和債權的無權處分。行為人對所處分的財產不享有或不完滿地享有所有權或他物權而為的處分行為為物權的無權處分,如擅自出賣他人之物,沒有經得其他共有人同意而出賣共有物,共有債權人一方未經得其他共有債權人的同意擅自解除抵押。行為人對債權的無權處分為債權的無權處分,例如,非經債權人同意而以債權人的名義與債務人達成免除債務人債務的協議。財產所有權處分的是物權,而債權的無權處分行為處分的是特定的債權。學者們在討論《合同法》第51條時僅涉及談及物權的無權處分行為,沒有涉及到該條所規定的無權處分是否包括債權的無權處分行為。在民法理論上,財產包括物權和債權。《臺灣地區民法典》第118條在規定無權處分行為的標的時,規定無權處分的標的是“權利標的物”。各國立法關于“物”的范圍規定不一:《法國民法典》規定,物既包括有體物,也包括無體物;《德國民法典》第90條則規定,本法所稱之物,僅指有體物(《日本民法典》也采此立法例);《蘇俄民法典》、《臺灣地區民法典》則在法條中對物是否包括無體物保持沉默,而僅在具體的條文中例明“物”的具體形態(不動產、動產、主物、從物及物之孳息等)。筆者認為,《合同法》第51條對無權處分的標的規定為“他人財產”,理應包括對債權的無權處分。將無權處分行為的標的物僅限于有體物,而將無體物(如知識產權)排除在外,限縮了無處分權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無處分權人未經債權人同意,擅自與債務人達成免除債務人債務的協議,其行為未得到債權人的事后追認時,侵害了債權的合法權益,該協議應為無效,反之,在該協議得到債權人的追認時,系債權人對自身權益的處分,法律沒有加以干預的必要,此時,該協議應為有效。在債權人為追認的意思表示之前,顯然無處分權人與債務人達成免除債務人債務的協議符合無處分權效力待定合同的特征。
2、根據無權處分標的物的性質分,可將無權處分分為動產的無權處分和不動產的無權處分。在傳統民法中,區分動產及不動產的無權處分對于處分行為效力的認定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動產的無權轉讓,由于動產以占有為其公示方法,對動產的占有,占有人即被推定為該動產的權利人,即占有具有權利推定的效力。按照《德國民法典》的規定,無處分權人在轉移動產時,若受讓人在受讓該動產時主觀上為善意,則,受讓人取得該動產的所有權,反之,受讓人明知或因重大過失而不知物不屬于讓與人時,受讓人為非善意,受讓人不能取得該動產的所有權。不動產以登記為其公示方法,對于不動產登記的公示效力上,有三種立法例:公示對抗要件主義,公示成立要件主義和折衷主義。就不動產而言,我國采公示成立要件主義。無處分權人在轉讓不動產時,應將不動產過戶登記到受讓人名下,否則,不發生物權移轉的法律效力,而受讓人在辦理過戶登記手續時,也應知曉該不動產的真正權利人,正因如此,無處分權人處分不動產的,受讓人不能基于其主觀狀態善意為由,取得該不動產的所有權,除非不動產真正權利人追認。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無權處分和善意取得這方面的問題進行的解答,無處分的效力待定與善意取得有矛盾的時候,我國物權法對矛盾的解決作出了規定。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做交通重新傷殘鑒定的要求
2021-01-14不贍養老人能正常分配撫恤金嗎
2021-01-23幼童在火車站內玩耍被列車軋傷致殘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2-22學生在學校被同學弄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5簽訂勞動合同時要如何避免簽訂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0-12-06從業人員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多久申請
2020-12-29拖欠農民工工資之后的經濟怎么補償
2020-11-15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分幾類
2020-12-14保險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3-02保險合同保證義務的執行主體是誰
2020-11-23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有什么含義
2021-03-15一起保險合同糾紛的評析
2020-11-10車展試駕出事故,保險公司和4S店共擔責
2021-03-03從一起賠案看保險公估的幾個法律問題
2021-03-16企業參加的財產保險包括什么
2020-12-06商業三者險和強制三者險都有哪些規定
2020-12-12出租車全責拒賠應該怎么處理
2020-12-08保險受益權基本問題探討
2020-12-12土地轉讓不經過集體可以嗎
2021-02-20棚戶區改造標準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