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險受益權適用范圍之爭
保險受益權究竟應適用于哪些險種之中,可謂仁智互見。依我國《保險法》第22條第三款之規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言下之意,受益權亦即受益人依照人身保險合同享有的保險金請求權。可見,《保險法》是將保險受益權與受益人嚴格定位于人身保險合同之中的,而與財產保險無涉。此種觀點正是保險法、保險學中主流觀點。揆其理由,楊*壽先生解釋云:“財產保險契約之性質,既在‘禁止得利’,則于保險事故發生時受損害填補人不得因而得利,除被保險人之外,別無所謂受益人。被保險人即受益人,受益人即被保險人。要保人與被保險人(受益人)屬同一人,稱之為自己利益保險。要保人與被保險人(受益人)不屬同一人,則稱之為他人利益保險。享有賠償請求權之人,除被保險人之外,并無另有受益人存在。”[1]
另有學者在論述受益人、受益權存在意義時,主張受益人制度僅于死亡保險中存在,而在生存保險中,領取保險金的權利只能由被保險人享有,于被保險人之外并無受益人存在之必要。[2]
但也有一部分學者就財產保險合同中可否存在受益權范疇之爭執,持肯定觀點。他們認為,“在財產保險合同中,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指定受益人,如甲以自己的貨物訂立水險合同,而以丙為受益人,有何不可?這種行為實際上是為第三者設定權利的行為,應該允許。”[3]
筆者認為,人身保險,包括人壽保險(生存保險、死亡保險、生死兩合保險)、健康保險及意外傷害保險,常有以被保險人死亡為保險事故發生之要件,因此,除被保險人之外,尚需有受益人存在之必要,以免于保險事故發生時,無人受領保險合同上之利益——行使保險金賠付請求權,而與投保初衷相悖。此為受益人(受益權)制度由來之始因。因此,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之保險合同中存在受益權、受益人范疇,當無疑義。至于生存保險有無受益人、受益權范疇存在之必要,筆者持肯定見解。理由有三:其一,此為被保險人或投保人處分自己私權的行為且未損及任何第三方利益。而“在一個公正的社會中,個人自由權具有對其他價值——機會均等、一般福利、社群、家庭等價值——的優先性。”[4]法律無由禁止被保險人或投保人基于內心真意而利他之私權處分行為。其二,盡管此時直接受害人為被保險人,但被保險人指定受益人的目的一般是為了當自己發生保險事故時能給受益人提供一份保障,所以此時的受益人多少亦有間接損失,可以說,這并沒有根本違反生存保險合同之目的。其三,保險事故(即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發生后,大多數被保險人將因為身體欠佳而不便親自行使請求權,此時由受益人行使請求權,當可減少交易成本——既可避免煩瑣途徑(如尋求代理),也可迅速得到補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存疑不訴有追訴時效嗎
2020-12-19房屋裝修合同簽約流程是什么
2021-03-22法官對于不能在審限內結案的案件如何處理
2021-03-13公司解散注銷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8私自接自來水如何處罰
2020-11-25道路交通事故賠償司法解釋
2021-01-26離婚后房產未分割,拆遷后動遷安置房產權歸誰?
2021-02-02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購房選房知道教你選購好房
2020-11-15煤礦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24老板不批試用期離職怎么辦
2021-03-17辭退過了醫療期的員工如何賠償
2020-12-28保險條款和費率的審批與備案
2021-03-10如何理解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020-11-23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嗎
2020-11-14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1-11保險公司怎么評估房屋補償標準
2021-02-25保險理賠中對哪些事情要進行監督檢查
2021-03-18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解除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