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合同的變更,是指在集體合同沒有履行或沒有完全履行之前,因訂立合同所依據的主客觀情況發生某些變化,需要依據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對原合同中的某些條款進行修改補充。集體合同的解除,是指集體合同在沒有履行或沒有完全履行之前,因訂立合同所依據的主客觀情況發生變化,致使合同的履行成為不可能或不必要,當事人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終止原集體合同法律關系。
集體合同的變更或解除,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只有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才允許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
第一,當事人雙方經過協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損害國家和社會利益。一般說來。集體合同經當事人雙方協商同意,是允許變更或解除的。允許當事人協商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目的是為了使企業與工會及其所代表的全體職工之間的合同關系更能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當事人協商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必須以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為前提。
第二,訂立集體合同所依據的國家宏觀調控計劃修改或取消。當國家宏觀調控計劃修改或取消,集體合同中有關生產經營計劃的條款就應作相應的變更。
第三,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發生變化。訂立集體合同的重要依據之一是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當這些法律、法規和政策發生變化后,繼續執行原合同中與修改后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相抵觸的條款,其行為已具有違法性。集體合同必須做相應的調整。
第四,企業破產、停產、轉產,使集體合同無法履行。企業破產、停產、轉產這一法律事實,說明當事人一方已經失去了全面履行集體合同的能力和條件,允許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
第五,由于不可抗力的外因使集體合同不能履行。不可抗力是指人力無法抗拒的某種外部力量,包括諸如地震、風災、旱災、雷擊等自然界發生的突變現象等自然現象。不可抗力事件發生后,允許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對于不可抗力事件,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災害程度決定集體合同是否履行或推遲履行。
第六,由于當事人一方違約,使集體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時,允許變更或解除合同。當事人一方違約,另一方認為全部或部分履行集體合同成為不必要,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才可以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
第七,工會組織撤銷或解散。工會撤銷或解散,集體合同隨之解除。如果工會撤銷或解散后又與其他工會合并,那么,集體合同中規定的原工會的義務應由合并后的工會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財產保全申請書(范文)
2021-01-15行使留置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20涉外婚姻典型案例
2020-12-31阻止專利實施是否屬于侵權
2020-11-22商號如何取得
2021-03-16債權質押合同質押到期債權未履行怎么辦
2021-01-16承擔連帶責任是否要明確追償權
2021-01-21定額發票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1-02-08有錢買房卻不給撫養費怎么辦
2021-02-10多人建筑合同糾紛如何起訴
2020-12-08公司讓孕婦離職違法嗎
2021-02-26已登記的地役權的可以單獨申請登記嗎
2021-02-15購房要做好的細節有哪些
2020-11-22勞動仲裁輸了怎么賠償
2021-01-04未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0-12-28勞動合同關系幾年內訴訟有效
2021-02-12什么是人事外包
2020-11-19建筑公司可以將勞務分包給無資質的個人嗎
2021-03-11勞動合同賠償:員工只憑試用期合同能否申請雙倍工資補償
2021-03-17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