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合同的變更,是指在集體合同沒有履行或沒有完全履行之前,因訂立合同所依據的主客觀情況發生某些變化,需要依據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對原合同中的某些條款進行修改補充。集體合同的解除,是指集體合同在沒有履行或沒有完全履行之前,因訂立合同所依據的主客觀情況發生變化,致使合同的履行成為不可能或不必要,當事人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終止原集體合同法律關系。
集體合同的變更或解除,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只有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才允許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
第一,當事人雙方經過協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損害國家和社會利益。一般說來。集體合同經當事人雙方協商同意,是允許變更或解除的。允許當事人協商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目的是為了使企業與工會及其所代表的全體職工之間的合同關系更能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當事人協商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必須以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為前提。
第二,訂立集體合同所依據的國家宏觀調控計劃修改或取消。當國家宏觀調控計劃修改或取消,集體合同中有關生產經營計劃的條款就應作相應的變更。
第三,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發生變化。訂立集體合同的重要依據之一是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當這些法律、法規和政策發生變化后,繼續執行原合同中與修改后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相抵觸的條款,其行為已具有違法性。集體合同必須做相應的調整。
第四,企業破產、停產、轉產,使集體合同無法履行。企業破產、停產、轉產這一法律事實,說明當事人一方已經失去了全面履行集體合同的能力和條件,允許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
第五,由于不可抗力的外因使集體合同不能履行。不可抗力是指人力無法抗拒的某種外部力量,包括諸如地震、風災、旱災、雷擊等自然界發生的突變現象等自然現象。不可抗力事件發生后,允許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對于不可抗力事件,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災害程度決定集體合同是否履行或推遲履行。
第六,由于當事人一方違約,使集體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時,允許變更或解除合同。當事人一方違約,另一方認為全部或部分履行集體合同成為不必要,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才可以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
第七,工會組織撤銷或解散。工會撤銷或解散,集體合同隨之解除。如果工會撤銷或解散后又與其他工會合并,那么,集體合同中規定的原工會的義務應由合并后的工會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試用期內不買社保違法嗎
2020-12-09涉外結婚必須公證嗎
2021-02-10子公司的設立方式有哪些
2020-12-30注冊和使用的域名不得含有哪些內容
2021-02-18超市售假工商局如何處罰
2021-02-03什么是家庭冷暴力,家庭冷暴力的認定方法又有哪些
2020-12-31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怎么認定
2020-11-28火災財產損失如何舉證
2020-11-15安置房沒有房產證可以贈與給兒子嗎
2020-11-30試用期完離職扣一半工資怎么辦
2021-03-08什么是職業病,哪些職業容易患職業病
2021-03-07哪些勞動爭議可由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1-02-17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基本特征
2020-12-03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標的
2021-01-10意外傷害保險理賠需要多久
2021-02-22肇事司機拿了發票就能報保險嗎
2021-02-27退機動車保險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31保險期限內不予以賠償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15交警隊和保險公司對事故認定不一樣怎么辦
2021-03-09保險受益權的權利范圍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