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侵權行為肯定是對專利權人合法權利的一種侵害,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專利權人自然可以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不過在追究責任之前,還是需要先判斷一些對方的行為是否真的屬于侵權行為。那一般該如何判定專利侵權行為呢?要是你不清楚的話,可以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什么是專利侵權
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的行為,即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制造、使用、銷售、許諾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依照其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二、如何判定專利侵權行為
同時符合以下四個要件,才構成專利侵權行為:
(一)侵犯的對象應當是在我國享有專利權的有效專利。首先,鑒于專利權的地域性,有效專利一般應當是指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專利。其次,鑒于專利權的時效性,只有在規定保護期內未因繳費、無效宣告、放棄等原因失效的專利權才是有效專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項專利權由于某些原因被宣告無效,則該專利權將被視為自始不存在,因此即使有他人在前已經實施也不夠成專利侵權。
(二)有違法行為存在。即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有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專利的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了5種不認為是侵權的行為,是專利侵權責任的例外規定,如果行為人不能舉證以此作為抗辯理由,則應當認定行為人構成專利侵權,并依法承擔責任。
(三)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侵權人主觀上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所謂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而實施該行為;所謂過失是指行為人因疏忽或過于自信而實施了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但也有例外,例如專利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就規定,即使行為人主觀無過錯,也構成專利侵權,只是不承擔賠償責任罷了。
(四)應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后,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實施其專利,而實施即是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因此,以生產經營為目的也應是判斷專利侵權的構成要件之一。
在看完了上文的介紹之后,大家應該知道是如何判定專利侵權行為的話,此時要從法律中規定的四個要件入手分析,如果某個行為同時滿足了這四方面的規定,自然就可以認定屬于專利侵權行為。而此時實際給專利權人造成的損害,就可以要求侵權人作出相應的賠償。
使用侵犯專利權的產品是否屬于侵權行為?
裝修使用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否構成侵權
購買侵犯專利權的產品是否也侵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機票退票費如何認定
2021-02-18行政處罰最短要多長時間
2021-02-27現金支票有效期
2020-11-26出軌證據有哪些
2021-01-13贍養費能一次清嗎
2021-03-07收到執行裁定書怎么辦
2021-02-20買賣合同糾紛能否申請司法鑒定
2021-01-06經濟賠償金有上限嗎
2020-11-22轉繼承份額該怎么計算
2021-02-16工傷賠償程序該怎么走?
2021-01-24離職員工有年終獎嗎
2021-02-04勞動糾紛多久過起訴期
2021-02-28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10含死亡責任的保險合同必須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嗎
2021-01-09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
2020-12-23參保單位有什么義務
2020-11-15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
2021-01-01車被石頭剮蹭能保險理賠嗎
2021-01-08車輛保險單可以反保全嗎
2020-12-10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