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侵權行為肯定是對專利權人合法權利的一種侵害,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專利權人自然可以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不過在追究責任之前,還是需要先判斷一些對方的行為是否真的屬于侵權行為。那一般該如何判定專利侵權行為呢?要是你不清楚的話,可以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什么是專利侵權
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的行為,即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制造、使用、銷售、許諾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依照其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二、如何判定專利侵權行為
同時符合以下四個要件,才構成專利侵權行為:
(一)侵犯的對象應當是在我國享有專利權的有效專利。首先,鑒于專利權的地域性,有效專利一般應當是指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專利。其次,鑒于專利權的時效性,只有在規定保護期內未因繳費、無效宣告、放棄等原因失效的專利權才是有效專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項專利權由于某些原因被宣告無效,則該專利權將被視為自始不存在,因此即使有他人在前已經實施也不夠成專利侵權。
(二)有違法行為存在。即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有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專利的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了5種不認為是侵權的行為,是專利侵權責任的例外規定,如果行為人不能舉證以此作為抗辯理由,則應當認定行為人構成專利侵權,并依法承擔責任。
(三)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侵權人主觀上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所謂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而實施該行為;所謂過失是指行為人因疏忽或過于自信而實施了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但也有例外,例如專利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就規定,即使行為人主觀無過錯,也構成專利侵權,只是不承擔賠償責任罷了。
(四)應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后,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實施其專利,而實施即是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因此,以生產經營為目的也應是判斷專利侵權的構成要件之一。
在看完了上文的介紹之后,大家應該知道是如何判定專利侵權行為的話,此時要從法律中規定的四個要件入手分析,如果某個行為同時滿足了這四方面的規定,自然就可以認定屬于專利侵權行為。而此時實際給專利權人造成的損害,就可以要求侵權人作出相應的賠償。
使用侵犯專利權的產品是否屬于侵權行為?
裝修使用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否構成侵權
購買侵犯專利權的產品是否也侵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責任糾紛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2-27怎樣才能知道工傷認定有沒有上報
2020-12-27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年檢手續是什么
2021-03-05公司監事可以隨便設立嗎
2021-02-01婚前隱瞞債務是詐騙嗎
2020-11-26如何解讀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3-16換崗位屬于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1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發生哪些事故時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
2021-01-05公眾責任險如何理賠
2021-02-06保險公司理賠出院時應注意什么
2020-12-13離婚后可以變更保險受益人嗎
2021-03-06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哪些原則
2020-11-08誰有權指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
2020-11-20耕地轉包合同書怎么寫
2021-03-21土地流轉是什么意思
2020-12-14河道整治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是由誰制定
2021-01-02拆遷補償的宅基地能轉賣嗎
2021-03-11拆遷補償獎勵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越高越好
2020-12-07外嫁女在夫家享受了拆遷補償,還能享受娘家的拆遷補償嗎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