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存的原因及法律后果是什么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合同法》第101條規定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
(1)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
(2)債權人下落不明;
(3)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4)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提存是指非因可歸責于債務人的原因,導致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或者難以履行債務的情況下,債務人將標的物交由提存機關保存,以終止合同權利義務關系的行為。《合同法》規定的提存是以清償為目的,所以是債消滅的原因。但是《擔保法》規定的提存并非以清償為目的,而是以擔保為目的的提存。
2.提存的原因
《合同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
(1)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
(2)債權人下落不明;
(3)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4)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3.提存的法律后果
標的物提存后,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孽息歸債權人所有。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標的物不適于提存或者提存費用過高的,債務人依法可以拍賣或者變賣標的物,提存所得的價款。標的物提存后,合同雖然終止,但債務人還負有后合同義務。除債權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債務人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或者債權人的繼承人、監護人。
債權人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債權人對債務人負有到期債務的,在債權人未履行債務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提存部門根據債務人的要求應當拒絕其領取提存物。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內不行使則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費用后歸國家所有。此處規定的"5年"時效為不變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介紹的關于提存的原因及法律后果是什么的法律知識,標的物提存后,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孽息歸債權人所有。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標的物不適于提存或者提存費用過高的,債務人依法可以拍賣或者變賣標的物,提存所得的價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外貿出口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162020婚姻法規定離婚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06無產權安置房繼承要繳稅嗎
2021-03-03怎么舉報強制拆遷
2021-02-12協商解約不成怎么處理
2020-11-28繼承贈與是否征收土地增值稅
2020-12-03抵押擔保的種類有哪些,哪些財產可以做抵押
2020-12-29房產他項之后還能債權轉讓嗎
2021-03-19保密義務不是競業限制單位,需不需額外付費
2020-12-05如何理解免責條款
2021-01-15人事外包風險有哪些
2020-11-23生產線外包
2020-11-11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酒后駕車被撞死保險公司是否可以拒賠
2021-03-21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交通保險理賠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2021-02-03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9學生校門口被撞傷,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30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怎樣索賠
2021-02-10委托訴訟代理權如何取得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