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庭審后多少天內定期宣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發送判決書?!?/p>
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對于當庭宣判的案件,因民事訴訟法已有明確規定,法院在實踐操作中較為規范。但定期宣判的案件,遍查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并沒有對宣判時間作任何限制。實踐中尤其是基層法院,往往在庭審筆錄中以“本案將擇日作出宣判”這樣的模糊字眼一帶而過,在庭審后的十多天乃至幾十天才宣判。但是,通過民訴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的規定我們可知,在民事訴訟中,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的第一審定期宣判,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宣判。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結時間的,由法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需要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普通程序是怎樣的?
1、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2、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后,應當在三日內告知當事人。
3、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4、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關法律知識。對民事訴訟庭審宣判事宜感興趣,可以多了解相關知識,當事人對庭審結果不滿意事后也可以提起上訴。民事訴訟庭審后的程序你并不是那么清楚,在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應該要積極找律霸網律師幫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復議沒成功怎么辦
2020-11-18工傷已經認定,但老板不愿意賠怎么辦
2021-02-18工傷致殘怎么計算賠償金
2020-12-20執行董事和總經理誰大
2021-01-21司法實踐是怎么處理婚約問題
2021-02-04重傷二級走簡易程序需要開庭嗎
2020-12-19夫妻個人財產,配偶和子女有居住權嗎
2021-03-03偽造父母死亡證明過戶是否違法,房屋過戶需要哪些材料
2021-02-05常見的購房小誤區有哪些
2020-12-25員工簽訂競業限制條款注意事項
2020-12-11用工備案的用工形式是什么意思
2021-02-13實習期最長是多久
2021-01-06私人老板欠工資如何要
2020-12-162013年工資改革方案
2021-03-25壽險合同成立之后能否變更
2021-01-04保險欺詐可以行政仲裁嗎
2020-11-07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人身保險合同常見問題
2021-02-23家中失火保險可以賠嗎
2021-01-24事故中機動車貶值怎樣理賠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