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庭審后多少天內定期宣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發送判決書。”
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對于當庭宣判的案件,因民事訴訟法已有明確規定,法院在實踐操作中較為規范。但定期宣判的案件,遍查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并沒有對宣判時間作任何限制。實踐中尤其是基層法院,往往在庭審筆錄中以“本案將擇日作出宣判”這樣的模糊字眼一帶而過,在庭審后的十多天乃至幾十天才宣判。但是,通過民訴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的規定我們可知,在民事訴訟中,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的第一審定期宣判,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宣判。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結時間的,由法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需要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普通程序是怎樣的?
1、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2、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后,應當在三日內告知當事人。
3、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4、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關法律知識。對民事訴訟庭審宣判事宜感興趣,可以多了解相關知識,當事人對庭審結果不滿意事后也可以提起上訴。民事訴訟庭審后的程序你并不是那么清楚,在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應該要積極找律霸網律師幫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主債務分期履行情況下的保證期間的起算
2021-03-25行政處罰房屋貼封條一般是多長時間
2021-01-17收到銀行催收函還不上怎么辦
2021-02-18合同一方違約怎么處理
2020-11-10勞動合同變更員工不接受怎么辦
2021-03-02合同期滿后公司終止合同應該怎樣補償
2021-03-24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意外險報銷的流程是什么樣的,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9合同上寫工作兩年后交保險合法嗎
2021-01-17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2北京可以注冊保險代理公司嗎
2021-02-07我國保險網站有哪些類別
2021-01-12車禍哪些費用保險公司可以賠償
2021-02-06全權代理有怎樣的效力
2021-02-19果樹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0-12-26土地承包法司法解釋全文
2021-01-31新農村建設拆遷的主體是誰
2021-01-03安置房和商品房拆遷補償一樣嗎
2020-12-30門面房拆遷補償費用主要有幾項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