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規定,〝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雙方當事人訂立合同時,通常考慮的是合同所能帶來的利益,而非合同風險。合同在避免交易行為的不確定性的同時,也可能由于合同約定的缺陷為當事人埋下新的法律風險。
合同法律風險,是指在合同訂立、生效、履行、變更和轉讓、終止及違約責任的確定過程中,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利益受損或損失的可能性。當下,合同被廣泛地運用于各個領域,尤其在經濟和經營領域的使用更是非常普遍,而這也決定了合同法律風險的廣泛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合同主體資格方面的風險。不具備簽約資格的主體單位和個人在合同上簽了約,如主題沒有領取工商營業執照、不具備法人資格、沒有代理權限,或雖有代理權限,但是超越代理權限代理。簽訂合同的當事人與簽字、蓋章人不一致或為親戚、分支機構。
其次、合同名稱與內容相矛盾的風險。主要會出現合同名稱與內容不符,名稱存在張冠李戴的現象。例如本應是加工承攬合同,卻使用買賣合同文本,有時使用買賣合同文本,但實際上其中有買賣,也有擔保、抵押、承攬等內容,為合同以后的履行和適用法律條款增添了爭議。
第三、合同條款不完備的風險。我國《合同法》第12條規定了合同的必備條款,這些條款在合同當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合同的復雜性,有些條款是需要簽約雙方或多方另行約定的,而且必須達成〝意思表示一致〞。通過簽字,合同條款固定了當事人各方的權利義務,成為法律關系意義上的合同的內容。因此,除了合同法所列的必備條款外,為了不產生糾紛,當事人雙方還應該根據不同的合同內容和業務需要,增添保密條款、標的交付形式、結算方式、質量保證違約金等。
【以案說法】
某服飾有限公司訴某廣告有限公司
延遲支付貨款勝訴案
案情:2009年6月,某服飾有限公司與某廣告有限公司經過協商,就生產印花廣告衫一事達成協議。雙方約定,某服飾有限公司為某廣告有限公司制作圓領印花廣告T恤衫5000件,先交付2000件,再交付3000件,廣告公司支付貨款。
合同簽訂后,服飾有限公司按照合同的約定積極履行了合同,按照對方的要求交付了2000件圓領T恤衫,但是對方卻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在2009年9月30日前對其余3000件印花廣告衫下單。服飾有限公司多次催促對方按照合同約定下單,但是對方均以各種理由推脫。直至2009年11月26日對方仍然沒有下單。該服飾有限公司經過多方查證,得知廣告有限公司之所以沒有對后面3000件廣告衫下單,并非由于廣告衫的質量有問題,而是由于廣告公司的客戶沒有訂單,所以才沒有下單。在取得錄音證據之后,服飾公司將廣告公司告上了法院,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并賠償服飾公司的經濟損失。
在服飾公司取得證據充分的情況下,廣告公司自知理虧,也清楚法院如果判決肯定會對其明顯不利,于是,廣告公司在法院的組織下進行了調解,最后達成了調解協議,廣告公司履行了大部分的違約責任。
點評:合同簽訂后,一方不得以第三方未履行義務為由拒絕履行合同義務。因此,如果簽訂分期履行合同存在以第三方履行義務為前提的情況,且第三方的履行存在不確定性,那么,在簽訂此類合同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風險,穩妥起見,應當采取一單一簽的做法。
【熱點評析】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將為投資者大開方便之門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其中〝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和〝改革工商登記制度〞等措施受到境內外企業廣泛關注,企業期待這些措施能夠切實降低投資、經營成本。
□原文:〝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對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需要取得前置許可的事項,除涉及國家安全、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等外,不再實行先主管部門審批、再工商登記的制度,商事主體向工商部門申請登記,取得營業執照后即可從事一般生產經營活動;對從事需要許可的生產經營活動,持營業執照和有關材料向主管部門申請許可。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并放寬工商登記其他條件。〞
□解讀:工商登記制度將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新政透出〝寬進+嚴管〞的政策導向,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現行制度下,先要到主要部門取得行政許可證,才能到工商部門申辦營業執照,這就是〝先證后照〞。在等待許可過程中,因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創業者往往難以開展招工、洽談、簽約、貸款等企業前期籌備工作。
改革后,創業者只要到工商部門領取一個營業執照,就可以從事一般性的生產經營活動。如果要從事需許可的生產經營活動,再向主管部門申請。在等待許可期間,創業者可以著手開展一些籌備工作,這就為企業先期發展爭取了大量時間。
此外,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度轉變為認繳登記制度,工商部門只登記公司認繳的注冊資本總額,無需登記實收資本,不再收取驗資證明文件。申請企業登記不用再為注冊資本發愁。如參照國際慣例,企業股東承諾認繳多少就是多少,理論上一塊錢也能辦公司,經營者風險自擔。新政將使廣大創業者直接受益。
【新規速遞】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公民個人電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電子信息。〞
〝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對在業務活動中收集的公民個人電子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童工怎么辦
2020-12-18訴訟保全可以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31律師費可以申報破產債權嗎
2021-01-24當庭提出管轄異議有效嗎
2020-11-11公司和個人簽的租賃合同有效嗎
2021-01-04醉駕撞車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1試用不合格單位怎么證明
2021-03-19私人老板欠工資如何要
2020-12-16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交通事故保險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探討
2020-11-28保險公司可以隨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險嗎
2021-03-07重復投保有什么后果
2020-12-21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1-12財產損失保險合同的分類是什么
2020-12-19殘廢
2021-02-17食堂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1-31土地出讓年限有什么規定
2021-03-10房子劃入拆遷紅線,多久會被拆
2020-11-09國有土地上30年自建房屋拆遷補償的具體標準是什么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