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
2001年11月21日,原、被告簽訂《工礦產品購銷合同》一份,合同第三條交貨地點、方式中約定“由供方(即原告)送貨至需方(即被告)倉庫或指定地點”。原告完成供貨義務后,雙方于2003年7月3日共同確認出具了一份《對賬單》,載明被告尚欠原告貨款155萬余元,但對付款方式和付款地點未作約定。原告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履行地為由,向原告所在地法院起訴被告償付貨款。
二、分歧
對本案的履行地及其管轄法院存在不同看法:
第一種意見認為:雙方共同出具的《對賬單》,對付款方式和付款地點未作約定。根據《》第六十二條第三項的規定,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根據本案《對賬單》,原告是接受貨幣的一方,本案的履行地應在原告一方,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作為地的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法院對本案有管轄權。
第二種意見認為:本案的《對賬單》是基于雙方簽訂了《工礦產品購銷合同》而成立的買賣法律關系,應以該的履行地確定管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管轄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交貨地點為該買賣合同的履行地,作為合同履行地的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法院對本案有管轄權。
三、管轄權的確定依據
買賣合同(即購銷合同)糾紛管轄權的確定依據有《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的規定;《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訴意見》)第19條“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的,依交貨方式確定合同履行地;地點與合同中約定的交貨地點不一致的,以實際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管轄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以約定的履行地點或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民法通則》第八十八條“(合同)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給付一方的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的所在地履行”;《合同法》第六十二條“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第一百四十一條“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地點交付標的物”、第一百六十條“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地點支付價款”等等。實務中,對以確定管轄的被告住所地爭議不大,但是,由于對買賣合同履行地的不同理解,使得此類糾紛引發的管轄權爭議問題較多,前述就是典型的案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拆遷補償協議是否屬于民事訴訟的范圍
2021-01-30農村土地流轉最新補償標準
2021-01-20企業員工試用期管理有哪些誤區
2021-01-16收購公司協議主體是個人嗎
2021-03-06車禍獲得賠償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22監察委地域管轄怎么確定的
2021-01-10房產解押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10政府拆遷司法提存的程序
2021-01-31合同內容與事實不符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22合同保全是什么
2020-12-24涉及刑事案件怎么處理?
2020-11-08員工連帶刑事責任怎么處理
2021-02-14加班費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3公司能把員工的工資全部扣光嗎
2020-12-23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酒后駕車意外保險可以賠償嗎
2020-12-20團體意外險條款內容有哪些
2020-11-23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保險公司可以隨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險嗎
2021-03-07責任無法認定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3-12